(北京體育大學 北京 100084)
體育舞蹈是體育與藝術相結合,是有計劃、有組織的體育文化藝術形式,它是以舞者的肢體、形態(tài)、表情和動作過程為主要表現(xiàn)手段,以情感內(nèi)容為表演素材,把體育、音樂、表演、舞蹈及藝術相融合為一體的藝術形式。旨在增強人的體質、增進健康、體現(xiàn)體育情感、展示體育精神及反映體育生活。從舞蹈的角度來說體育舞蹈傳入我國已近30年,并在我國得到了迅速的發(fā)展,體育舞蹈既是一個競技項目,同樣也是一個藝術表演項目。
當今,越來越多的藝術類院校和綜合類院校都意識到了體育舞蹈課程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價值,并開設有體育舞蹈藝術類專項,近幾年高校之間在體育舞蹈實力上的競爭也日益激烈,每年在各地都會有由中國大學生體育協(xié)會主辦,中國大學生體育協(xié)會舞蹈分會執(zhí)行的大學生體育舞蹈錦標賽,競賽形式多樣化,分別有隊列舞、單人舞、雙人舞、女子6人和男子6人,很多高校的大學生都會代表學校參加比賽,并摘金奪銀為校爭光,而學校則會給予競賽成績優(yōu)異的體育舞蹈運動員物質上或學分上的嘉獎,更有高校甚至會予以優(yōu)秀運動員的保研名額。這使得學生體育舞蹈的技術動作,舞蹈技巧越發(fā)專業(yè)化、成熟化,也就意味著對體育舞蹈教師能力的要求也在隨著學生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體育舞蹈專業(yè)技能是決定一名體育舞蹈教師能否教學成功的關鍵所在,也是必備因素。體育舞蹈專業(yè)技能主要分為單人技術、和雙人技術,單人技術中包括姿態(tài)與平衡、移動的質量、音樂的把控、編舞和表現(xiàn)力,而雙人技術與單人技術則大同小異,多了一個舞伴之間的配合技術。一名合格的體育舞蹈教師應嫻熟地掌握單人技術和雙人技術,從而更加深入地貫徹到教學實踐當中,把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更加清晰地詮釋給學生。
2.1.1 姿態(tài)與平衡
是舞蹈技術中最基本的部分,如標準舞的框架、拉丁舞的開式位與閉式位,還有在完成單人舞或雙人舞時獨自控制重心及保持平衡的能力。
2.1.2 移動的質量
不論是在進行雙人舞還是單人舞,動作移動的質量都是考核一位體育舞蹈教師真實能力水平的重要指標,保證舞蹈整體的流動性和單個動作的高質量完成必然要有一定的肌肉控制能力、轉換重心和重量的能力以及運用空間的能力來支撐。
2.1.3 音樂的詮釋
嫻熟地掌握節(jié)奏、韻律、樂段,擁有一定的音樂感和剪輯制作音樂的能力,并銜接好動作與動作之間的節(jié)奏處理。
2.1.4 舞伴的配合
雙人舞在體育舞蹈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作為一名體育舞蹈教師務必要對舞伴之間精確的配合關系融會貫通。舞伴配合分為身體接觸配合與非身體接觸配合。身體接觸配合,舞伴之間有一定肢體上的接觸,男伴在完成自己身體動作的同時產(chǎn)生一定的推拉力量給女伴,女伴再給予一定的反饋。非身體接觸配合,為舞伴之間無需外力的自然溝通,通常眼神、意識和身體的位置形態(tài)來替代。不論是哪一種配合一般都是由男伴引帶,女伴跟隨。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確保配合引領的有效性與準確性。
2.1.5 編創(chuàng)與理解能力
良好的舞蹈編創(chuàng)及舞蹈內(nèi)容編排能夠體現(xiàn)出舞蹈的內(nèi)涵、運用空間的能力、舞伴配合、動作難度、教師自身對作品組合的理解能力以及是否能夠用舞蹈的表達方式和舞蹈的特性編創(chuàng)或演繹出對不同舞蹈風格的詮釋。
2.2.1 教學的設計與實施
體育舞蹈教學設計,教師首先要能夠根據(jù)學生的實際能力情況確定具體教學目標,選用適宜的教材,制定出相應的教學文件計劃并具備編寫教案的能力。其次,體育舞蹈教學是一項極富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因此教師還要具備一定的動作編創(chuàng)、音樂選材、舞美設計與服裝設計的能力。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但要有安排教學步驟講解示范動作,領舞帶舞,糾正學生錯誤的能力,同樣要能夠對學生的思想品德進行教育,以身作則。
2.2.2 教學科研與拓展能力
科研能力是指體育舞蹈教師在完成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以科學的思維和適當?shù)姆椒▽ξ粗I域進行科學的探索的能力。在正常的教學工作外,教師還要組織學生參加比賽和課外活動來增長見識,開拓視野,豐富學生業(yè)余生活。除了本專業(yè)技能,作為一名現(xiàn)代高校教師,還應具備信息處理、外語知識和現(xiàn)代技術掌握的能力,它是體育舞蹈教師獨立學習、獲得新知識、新技能的能力體現(xiàn)。學校各級,各部門信息傳送,文件往來,首要就是學習、剖析和消化,這樣才能夠領會文件實質。通過查閱國外文獻資料,借鑒發(fā)達國家體育事業(yè)的先進經(jīng)驗,可以結合自身實際工作加以運用,成為國內(nèi)外優(yōu)秀文獻資料的搬運工?,F(xiàn)代技術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方法,指的是教師要掌握日常工作常用的Word、Excel等軟件。
2.2.3 教學評價及師生互動
教師在完成一堂課的教學后,自主的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評價和總結的能力,仔細回顧自己已授的課程中有哪些成功點,又有哪些不足,是否完成了或更加靠近預設的教學目標。鼓勵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有助于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實際能力情況,增強教學應變的能力。
沒有基礎理論知識的支撐體育舞蹈水平將很難再上一層樓,教學難度也會加大。尤其是作為一名教師,想要更好地完成教學訓練,必須要掌握一些理論知識作為基礎。在一些高校的培養(yǎng)方案中,如北京體育大學、上海體育學院、武漢體育學院等,體育舞蹈教程、運動生理學、運動訓練學、中外舞蹈史、學校體育這些都是必修的專業(yè)理論課程。這些課程的開設能夠幫助教師更科學地開展教學,設計訓練計劃,防止教學中出現(xiàn)運動損傷等狀況。
體育舞蹈教師綜合能力是由體育舞蹈專業(yè)技能、教師教學能力和體育舞蹈相關理論知識構成。體育舞蹈專業(yè)技能中包括姿態(tài)與平衡、移動的質量、音樂的詮釋、舞伴的配合、編創(chuàng)與理解能力。教師教學能力則包括教學的設計與實施、教學科研與拓展能力和教學評價及師生互動。教師是教學過程中的指導者、組織者和激勵者,應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其教學能力的高低則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成功與否。試論高校體育舞蹈教師綜合能力模型,對于促進體育舞蹈教學更優(yōu)化,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功能得到更好的發(fā)揮,并幫助高校管理層選拔出優(yōu)秀的體育舞蹈教師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