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杰
安徽省淮南市消防救援支隊滅火救援指揮部(232001)
大跨度建筑通常是指單層面積大、跨度大、層間高,沒有或缺少實體分隔跨度在60 m以上的建筑。
鋼結構是由型鋼和鋼板通過焊接、螺栓連接或鉚接而制成的工程結構。鋼結構建筑是以鋼材制作為主的建筑結構。鋼結構具有重量輕、結構性能好、施工速度快等優(yōu)點,廣泛應用于高層、超高層、大跨度大空間建筑和中小型工業(yè)、商業(yè)、社區(qū)、文教衛(wèi)生等建筑,大部分低層非居住型建筑。
大跨度鋼結構建筑跨度在60 m以上,以鋼材為主建成的用于體育館等大空間場所的建筑,用于民用建筑的影劇院、體育場館、展覽館、大會堂、航空港以及其他大型公共建筑,在工業(yè)建筑中則主要用于飛機裝配車間、飛機庫和其他大跨度廠房。這些建筑具有空間跨度大、人員聚集多及陳放貨物多的特點,是消防安全重點場所。
大跨度建筑有采用桁架、鋼架、拱架的,也有采用網(wǎng)架、網(wǎng)殼、懸索結構的,在室內空間中立柱支撐較少,顯得寬敞亮堂,通風采光也較好。
1.2.1 網(wǎng)架結構
由多根桿件按照某種規(guī)律的幾何圖形通過節(jié)點連接起來的空間結構稱之為網(wǎng)格結構,其中雙層或多層平板型網(wǎng)格結構稱為網(wǎng)架結構或網(wǎng)架。其通常是采用鋼管或型鋼材料制作而成。
1.2.2 網(wǎng)殼結構
曲面形網(wǎng)格結構稱為網(wǎng)殼結構。網(wǎng)殼結構有單層網(wǎng)殼和雙層網(wǎng)殼之分。網(wǎng)殼的用材主要有鋼網(wǎng)殼、木網(wǎng)殼、鋼筋混凝土網(wǎng)殼等。
1.2.3 膜結構
膜結構也稱為織物結構,是20世紀中葉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型大跨度空間結構形式。它以性能優(yōu)良的柔軟織物為材料,由膜內空氣壓力支承膜面,或利用柔性鋼索或剛性支承結構,使膜產(chǎn)生一定的預張力,從而形成具有一定剛度、能夠覆蓋大空間的結構體系。
大跨度鋼結構建筑廠房一般高度均大于7 m,有的甚至大于20 m,內部空氣流通好。鋼結構導熱速度快,耐火極限低,一旦發(fā)生火災,蔓延途徑多,火勢蔓延快,燃燒猛烈,在熱氣流的作用下,很快形成大面積火災。
火災中,當溫度升至350℃、500℃、600℃時,鋼結構的強度分別下降1/3、1/2、2/3。在全負荷情況下,鋼結構失穩(wěn)的臨界溫度為500℃。發(fā)生火災后,在火焰和高溫的作用下,大跨度結構的承重主體構件的承載能力快速下降,在廠房本身構件荷載的作用下,承重結構迅速變形,很快失去支撐作用,短時間內就會出現(xiàn)倒塌現(xiàn)象。
大跨度鋼結構建筑有較強的封閉性,建筑開口部位少,可利用的自然排煙口較少。一般情況下,發(fā)生火災只有采取破拆排煙的撲救方式。但是大跨度鋼結構建筑構件大多采用鉚焊連接而成,相對比較牢固,所以破拆需要較長的時間。如果破拆失誤,可能破壞建筑構件,造成建筑坍塌。
大跨度鋼結構建筑物規(guī)模大,建筑結構連體成片。如在大型的電子生產(chǎn)廠房內,生產(chǎn)機器設備密集,廠房內生產(chǎn)使用的原料和成品大多屬可燃物,有的還是有毒的化學物品,發(fā)生火災后,火勢蔓延快,燃燒猛烈,并產(chǎn)生大量有毒煙霧,實施內攻、延長進攻路線、轉移水槍陣地等撲救方式都不方便,導致人員疏散、火災撲救難度大。
大跨度鋼結構建筑面積大、跨度大,內部荷載大,結構復雜,發(fā)生火災時,深入內部救援、強攻救生難度較大。建筑物頂部隨時都有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坍塌,深入內部實施營救的消防人員稍不注意或指揮失誤,隨時都有可能被砸傷或被困,造成救援戰(zhàn)斗力消減,給營救工作帶來極大困難。
大跨度空間廠房發(fā)生火災,必須在了解火場的基本情況下,制訂行之有效的滅火戰(zhàn)斗預案,合理安排滅火參戰(zhàn)力量。
1)通過詢問知情人和實地察看等方法,盡可能利用專用勘查器材,了解大跨度空間廠房內儲存物的種類及火災危險性,著火部位及過火面積,火勢蔓延的方向及范圍,有沒有被困人員及所在位置,有沒有好的進攻路線和可利用的地形地物條件,有沒有消防設施及其完好情況,有無儲水池及其他滅火劑情況。
2)深入內部偵察時,要選派精干人員,加強個人安全,三人一小組,攜帶安全繩,設置好聯(lián)絡信號。
3)要設立火場安全觀察員,對建筑物進行全方位觀察,著重觀察建筑的梁、柱、屋頂?shù)葮嫾袩o扭曲、變形、垮塌等跡象,以便及時發(fā)出安全撤離信號。
作為滅火陣地的最前沿,水槍陣地的設置直接關系到滅火效率和消防人員的安危。水槍陣地設置原則是利于進攻和顧及安全。
1)水槍陣地應盡可能設在靠近燃燒部位的出入口。優(yōu)先利用舉高車、移動水炮等進行外攻控火。單層時,應在上風或側上風方向的出入口作為進攻起點。進攻陣地應設在建筑物門窗的外圍,切不可冒然進入內部。要堅持上風方向逐個開辟進攻通道,水槍同步到位。
2)要堅持在上風方向設立進攻陣地,上風方向煙霧外溢時不得內攻。上風方向煙霧外溢反映出內部火勢處于猛烈燃燒階段,這時應堅持外攻為先。外攻起到對火場內部控制火勢、實施降溫、排煙散熱的作用,是為了給決戰(zhàn)內攻打下基礎。
現(xiàn)場火災情況明朗,確定無倒塌危險時要實施快攻近戰(zhàn),防止火勢擴大?,F(xiàn)場情況不明,濃煙滾滾且無法實施內攻時,要首先集中力量對承重構件進行冷卻,防止或延緩建筑倒塌,為疏散救人和滅火創(chuàng)造條件。利用大功率水槍、車載炮、云梯車水炮等從外部對承重構件和屋面進行冷卻,利用移動搖擺炮、消防機器人等深入廠房內部對建筑結構進行冷卻。要盡量使用開花和噴霧水,避免直流水的高壓沖擊,冷卻要均勻,避免構件因為熱脹冷縮而加快建筑的坍塌。另外,要保持冷卻不間斷,即使在火勢明朗化或者收殘時,也要確保對構件的不間斷冷卻。
主管中隊到場后,如果廠房還沒有發(fā)生倒塌,在出水冷卻的同時,指揮員應主動安排人員在廠房技術人員的配合下進行排煙。通?;饒鲋械臒煀A含著大量的熱和有毒物質,嚴重阻礙著消防人員的滅火救援行動。這些煙熱也是導致火勢蔓延、戰(zhàn)斗員受傷的重要因素。因此排煙這一環(huán)節(jié)就成為火場行動的重要一環(huán)。根據(jù)大跨度大空間建筑特點,排煙主要是采用自然排煙和人工排煙兩種方式,尤其是人工破拆最直接有效的,要充分利用大型機械設備對墻面和頂棚進行破拆排煙,但要注意不得隨意破拆建筑的承重構件,避免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以致發(fā)生大面積的倒塌傷亡事故。
在整個滅火戰(zhàn)斗過程中,確定火場的主要方面,設置分水陣地,指揮員組織好偵察小組和內攻小組,隨時作好戰(zhàn)斗準備。嚴禁盲目射水,盡量減少水漬損失。組織內攻精干小組,嚴格控制深入內部人員數(shù)量。一旦內攻條件成熟,指揮員要及時調整力量,果斷實施內攻近戰(zhàn),以強大的射流對火點形成合圍之勢,同時保持對鋼構件的冷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