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卿
山西大同姑娘王春芳2歲時,父親遭遇車禍,從此癱瘓在床。兩年后,她的母親離家出走,近20年杳無音信。4歲的王春芳和妹妹以及癱瘓的父親,只得靠爺爺奶奶的照顧和親友們的接濟生活。王春芳12歲那年,妹妹因一場意外造成一條腿殘疾。無奈之下,王春芳只能輟學,回家照顧父親和妹妹。10多年來,王春芳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用柔弱肩膀扛起了全家的生活重擔。在談婚論嫁期間,她把“帶著癱瘓父親出嫁”作為首要條件,終于如愿與一位忠厚善良的小伙兒結(jié)為連理。如今,她在家照料父親,丈夫在外打工掙錢養(yǎng)家。2018年10月,孝老愛親的王春芳登上“中國好人榜”。
1994年2月,王春芳出生于山西大同市渾源縣蔡村鎮(zhèn)碾槽溝村一戶農(nóng)家。當時,她的家境在當?shù)厮闶歉辉5?,父親王元是當?shù)赜忻拇倒氖郑綀A數(shù)十里的村民辦宴席,都邀請他所在的鼓匠班演出,因而收入很可觀。王春芳的母親娘家就在鄰村。
隨著王春芳和妹妹王春霞相繼出生,四口之家的日子過得和和美美。
1995年12月24日,不幸降臨到這個家庭。那天,王元所在的鼓匠班到渾源南山區(qū)的鄉(xiāng)村演出,回家途中所乘坐的三輪車側(cè)翻,車上9個人有4人受傷,其中王元傷勢最為嚴重。經(jīng)過兩個多月的治療,王元的外傷痊愈,但因頸椎受損,從此癱瘓在床。
妻子照料了王元兩年,但王元的身體不見好轉(zhuǎn),家庭生活陷入困境。1997年冬,王元的妻子舍棄了兩個年幼的女兒和癱瘓在床的丈夫,悄悄離家出走了。當時,王春芳還不到4歲,她的妹妹王春霞只有2歲。
母親的出走,讓這個原本苦難的家庭雪上加霜,王春芳姐妹和癱瘓在床的父親,只得靠爺爺奶奶的照顧和大伯叔叔們的接濟生活。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母親離開后,王春芳就開始幫助奶奶做家務,掃地、洗菜、燒飯,跑前忙后。她七八歲時,就能給父親喂飯、喂水。
由于要幫助奶奶照顧父親,王春芳10歲時才開始上學。每天放學回家,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趴在床邊和父親說話,她擔心父親沒人交流會悶壞。
屋漏偏逢連陰雨。王春芳12歲那年,一個冬天的晚上,因取暖的爐子倒煙,爺爺奶奶和王春芳姐妹在熟睡中被煙悶倒,幸虧第二天早晨王春芳的大伯及時發(fā)現(xiàn),才救了一家人。不幸的是,王春霞從此留下了后遺癥——痙攣性神經(jīng)腦癱,走路時拖著一條腿,走得急了就會摔倒。以前妹妹還能幫王春芳做些家務,出事后,家里的生活重擔都壓在了王春芳柔弱的肩頭。
14歲時,王春芳上小學四年級,當年秋天,村里的小學撤銷,合并到蔡村鎮(zhèn)小學。蔡村鎮(zhèn)離王春芳家有5公里遠,此時爺爺病重,奶奶需要照顧爺爺,父親和妹妹怎么辦呢?王春芳心里發(fā)愁。
無奈之下,王春芳決定輟學。9月初開學那天,本應該升五年級的王春芳眼看著以前一起上學的小伙伴都去新學校報到了,忍不住眼淚直流。
從那天起,王春芳便在家全心全意地照顧父親、操持家務,當起了家里的頂梁柱。
為了節(jié)省燒飯用的煤球,她安頓好癱瘓臥床的父親,讓妹妹在家守著,然后和奶奶一起在村邊收割后的農(nóng)田里撿拾別人丟棄的玉米秸稈。奶奶將她們拾到的秸稈收集成一堆,王春芳就用繩子捆好,一趟趟背回家,留著做柴火。王春芳的肩膀被繩子勒得紅腫,衣服被汗水打濕……祖孫倆從秋天一直拾到入冬,拾回的秸稈堆了滿滿一院子。
為了防止常年臥床的父親身上生褥瘡,王春芳每隔幾個小時就要幫助父親翻一次身。剛開始,王春芳一個人翻不動,奶奶就在一邊幫忙。時間長了,王春芳胳膊也有勁了,自己一個人就能夠幫助父親翻身。每天夜里,因為要幾次給父親翻身,她從沒睡過一個囫圇覺。
為了防止父親肌肉萎縮,王春芳每天要花一個小時給父親做全身按摩。每天做飯,她都要問問父親想吃啥,總是在有限的條件下,變著花樣做出可口的飯菜給父親吃。
2009年,王春芳一家居住的3間土窯洞由于年久失修面臨垮塌的危險,恰好四叔家剛剛蓋起了4間新房,四叔一家又要外出打工,四叔便騰出其中一間,讓王春芳一家居住。村里為王春芳的父親和殘疾的妹妹辦了低保。對此,王春芳一面心存感激,一面還想把家里料理得更好。為了讓父親吃上新鮮蔬菜,她在四叔院子里的空地里種上各種各樣的應季蔬菜,西紅柿、黃瓜、豆角、蘿卜、大白菜等,應有盡有。她還養(yǎng)了8只母雞,下的蛋用來給父親和妹妹加強營養(yǎng),她自己卻不舍得吃。
沒有其他生活來源,家里的經(jīng)濟收入捉襟見肘。幾年前,王春芳在別人不愿種的5畝旱地上,種了玉米和土豆。4畝地的玉米收獲了約1500公斤,扣除種子、化肥錢后,還有大約1500元的收入。
艱苦的生活,把王春芳磨煉成家里家外的能手。在王春芳的精心打理下,家里的日子雖然過得困難,但依然充滿希望。
王春芳的孝順、勤勞,讓鄉(xiāng)鄰們交口稱贊,從她20歲起,便陸續(xù)有熱心人幫著給她介紹對象,希望她能嫁個如意郎君,過上好日子。王春芳提出了出嫁的唯一條件:必須帶上自己的父親。她考慮的是:爺爺奶奶年紀大了,妹妹又殘疾,她要是出嫁了,今后誰來照料癱瘓在床的父親?
做出帶父出嫁的決定時,王春芳也想到了,這個條件會讓很多小伙子望而卻步。“那就隨緣吧!實在不行的話,我就不嫁了,陪爸爸度過這一生!”確實,一些原本準備和她相親的男青年,聽說她的條件后,迅速打消了與她見面的念頭。
2017年正月,一個偶然的機會,王春芳遇上了一位好心的小伙子,他愿意接受王春芳帶父出嫁的條件。小伙子名叫孫喜龍,比王春芳大一歲,渾源縣西留鄉(xiāng)付家坡村人,忠厚踏實,聽說王春芳的經(jīng)歷后,為王春芳的孝心而感動,愿意接受她的條件。之后,他們倆在媒人的介紹下見面,相互都產(chǎn)生了好感。兩人互加微信后,孫喜龍便前往上海打工。此后,兩人通過網(wǎng)絡,開啟相隔千里的網(wǎng)上戀愛。
孫喜龍在上海一家高校當廚師,每年寒暑假都會回到老家。2017年國慶節(jié)放假,孫喜龍回到渾源后,與王春芳訂婚。2018年正月初九,他們舉辦了婚禮?;楹螅醮悍荚诩依镎疹櫢赣H、料理家務,孫喜龍繼續(xù)在上海打工。
對于今后的打算,孫喜龍說:“我在上海打工這些年,努力存了一些錢,準備在縣城買套房子,到時候春芳安心在家照顧爸爸,操持家事,我就在縣城打工或者做點生意。我相信我們的日子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