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超奇,趙紫薇,孫 昊,宋秋英,王春堂
(1.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水利土木工程學院,山東 泰安 271018;2.津瑞土地發(fā)展有限公司,山東 東營 257400;3.山東省德州市齊河縣水利局,山東 德州 251100)
閘門作為水利工程中目前使用最廣的水工建筑物,在水利工程中的作用不僅局限于攔截水流、控制水位,同時作為一種水利景觀樞紐,采用節(jié)能環(huán)保的運行方式,應用于水利工程中。一般閘門主要是依靠外力提升,但這需要配套專用的啟閉機、啟閉室,造價較高,操作繁瑣;而水力自控翻板閘門基于它結(jié)構(gòu)相對簡單,可依靠上游來水的作用力自動啟閉,節(jié)省能源、造價低廉,兼有泄洪、蓄水功能,在國內(nèi)外運用的歷史悠久。
水力自控翻板閘門仍存在很多缺陷。閘門泄水方式為堰、孔混合流,水力特性較復雜;閘板處于下泄水流中,嚴重擾亂了水閘的泄水能力;閘門在運行中出現(xiàn)周期性來回拍擊支墩或壩坎的“拍打”現(xiàn)象,破壞性極大。除了水力自控翻板閘門,還有許多新型閘門應運而生。李利榮、郭鵬等[1~2]通過理論計算、模型試驗研究了水力自動滾筒閘門的動水壓力、時均壓力、脈動壓力以及流量系數(shù)、閘門開度;楊林等[3]研究分析雙向翻轉(zhuǎn)弧形閘門的過流方式、綜合流量系數(shù)規(guī)律以及過流能力;郭芮等[4]總結(jié)出平面弧形雙開閘門不同開啟方式下的閘下水流流動的特性。為了彌補水力自控翻板閘門的不足,本文提供一種水力自動浮移式閘門,閘門依靠上游水位的高低自動啟閉,以完成蓄水和泄水工作,可代替外力控制閘門以及景觀河道中的溢流壩、橡膠壩等。水力自動浮移式閘門作為一種新型水工閘門,國內(nèi)外尚缺乏對該閘門水流特性的試驗分析。本文對水力自動浮移式閘門進行模型試驗,觀測過閘水流特性,分析不同來水流量下閘門的上下游水位、閘門開度等水力參數(shù)之間的關(guān)系。
水力自動浮移式閘門由閘室、閘門、滾輪槽、軌道、滾輪、連接桿、止水、液壓減振裝置組成。水力自動浮移式閘門示意圖見圖1、圖2。
圖1 水力自動浮移式閘門正視圖
圖2 水力自動浮移式閘門I-I 剖面圖
水力自動浮移式閘門的閘室由閘墩和閘底板構(gòu)成。閘門為具有一定剛度、強度的材料,閘門自重根據(jù)上游設計水位及泄水要求確定。軌道通過錨固結(jié)構(gòu)固定在滾輪槽內(nèi);閘門通過固定桿、滾輪固定在軌道上;在滾輪槽底面、閘門與閘底板之間設置有止水,可有效進行止漏;在閘門與閘墩之間的滾輪槽內(nèi)設置有液壓減振裝置,可減緩閘門的振動,采用活塞工作原理,以防止閘門在工作中產(chǎn)生較強烈振動,保證閘門工作的穩(wěn)定性。
水力自動浮移式閘門主要受到上游水壓力、重力、支持力、摩擦力的作用。閘門在上游水壓力、重力以及軌道摩擦力的作用下,利用沿軌道方向力的平衡原理,隨上游來水流量、水位的變化,自動沿軌道上移或下降以滿足蓄、泄水需要。隨著來水流量的增加,當上游水位上升至啟門水位時,沿軌道方向閘門受到的水壓力大于閘門自重和軌道摩擦力之和,閘門上移,水流從閘板下邊緣的閘孔中泄出;當沿軌道方向閘板受到的水壓力等于閘門自重和軌道摩擦力之和時,閘門停止上移,處于平衡狀態(tài);當上游水位上升到一定高度后,閘門開度達到最大值,待上游來水流量減小,水位下降后,閘門下移關(guān)閉。
試驗渠道由PVC 硬板制成,糙率小,渠高400 mm,渠寬400 mm。閘板制作材料為PVC 硬板,板長400 mm,板寬300 mm。閘板與水平面夾角為55°,軌道與水平面夾角為70°。試驗渠道上共設置8 個測量斷面,閘門上游和下游各4 個測量斷面,且斷面間隔100 mm,每一斷面設置5 個水位測點。試驗中以來水流量為變量,通過閘閥調(diào)節(jié)流量,由電磁流量計顯示流量大小,分別測定來水流量為25 m3/s、50 m3/s、75 m3/s、100 m3/s、125 m3/s、1 50 m3/s、175 m3/s、200 m3/s、225 m3/s、250 m3/s、275 m3/s、300 m3/s 工 況 下 的 閘 門 水 流 特性。在一定來水流量條件下,待閘門開度、上下游水位穩(wěn)定時,測量閘門開度以及上下游水位。
水力自動浮移式閘門的水流過閘方式為閘孔出流。采用人工觀測的方法對試驗現(xiàn)象進行分析。
當來水流量為25 m3/s, 閘門開度為1.2 cm 時對應的水流流態(tài)見圖3。上游水面水流平穩(wěn),無不良流態(tài)出現(xiàn);下游水面靠近閘門處出現(xiàn)強烈紊動,水面存在小旋滾,躍后水面較平穩(wěn)。
圖3 來水流量Q=25 m3/s 流態(tài)圖
當來水流量為125 m3/s,閘門開度為6.7 cm 時對應的水流流態(tài)見圖4。此時上游水流靠近閘門處的局部水位雍高,出現(xiàn)向上游擴散的波狀水紋;下游水流流速較大,靠近閘門的中間渠道處水流呈菱形交錯狀。閘門兩側(cè)的水流較為紊亂,下游距離閘門較遠處開始出現(xiàn)水躍現(xiàn)象。
圖4 來水流量Q=125 m3/s 流態(tài)圖
當來水流量為275 m3/s,閘門開度為13.4 m 時對應的水流流態(tài)見圖5。上游水流頂托閘門,再次出現(xiàn)明顯的雍水現(xiàn)象,水波凸向下游;下游處中間渠道水流趨于平順,渠道兩側(cè)水流紊亂,類似于平面射流,呈菱形交錯狀,隨著水流向下游中間渠道擴散,水流逐漸平穩(wěn)。
圖5 來水流量Q=275 m3/s 流態(tài)圖
當來水流量為25 m3/s、125 m3/s、275 m3/s 時,渠道斷面水位見表1。
表1 水力自動浮移式閘門試驗結(jié)果整理表
根據(jù)水力自動浮移式閘門的工作原理可知,閘門開度很大程度上受限于上游水位對閘門施加的水壓力。在不同來水流量下測量水力自動浮移式閘門開度,以得到閘門開度與來水流量的關(guān)系曲線見圖6。根據(jù)圖中的離散數(shù)據(jù)點擬合直線,得到來水流量與閘門開度之間的線性回歸方程為y=0.0461x+0.4636,相關(guān)系數(shù)為0.9924,回歸直線對觀測值的擬合程度較好,由此可知來水流量與閘門開度具有較好的相關(guān)性。在流量為300 m3/s 時,閘門開度已達到自身所能夠開啟的最大值,為13.7 cm。
圖6 閘門開度與來水流量的關(guān)系曲線圖
不同來水流量下,可調(diào)節(jié)水力自動浮移式閘的過閘水面線見圖7。隨著來水流量的增加,各斷面水深逐漸增大,較之于后來的流量增加,在最初小流量基礎上的流量增加中,水面線的上移趨勢明顯;同一流量下,閘門上下游的水面線整體較平穩(wěn),閘門處水面線呈現(xiàn)單一下降趨勢。針對上游水面線的變化規(guī)律可知,當流量為25 m3/s、50 m3/s 時,上游水位在斷面0、斷面1處水位下降幅度較大,隨后流量增加,靠近閘門處水位雍高;對于下游水面線的變化規(guī)律,在斷面7 處同樣存在局部水位雍高;閘門處的水面線隨流量的增加,靠近閘門的斷面3 與斷面4 處的水位落差逐漸增大。
圖7 水力自動浮移式閘門過閘水面線
試驗在不同來水流量的工況下,分別觀察并測量水力自動浮移式閘門上下游水流流態(tài)、水位以及閘門開度,分析總結(jié)出水力自動浮移式閘門的水流特性。結(jié)論如下:
1)隨著來水流量的增加,上游靠近閘門處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雍水以及回水現(xiàn)象;下游過閘水流較為平順,渠道中間水流較平順,渠道兩側(cè)水流紊亂,整體呈菱形交錯狀。水躍隨流量的增加逐漸向下游推移。
2)來水流量與閘門開度之間存在較好的相關(guān)性,閘門開度隨流量的增加而增大。
3)同一流量下靠近閘門的上游、下游的水面線較為平穩(wěn),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雍水現(xiàn)象。在小流量下,流隨量增加,水位增幅較大,當來水流量較大時,水位隨流量的增加變化較小。閘門上下游水位差隨流量的增加而增加。
水力自動浮移式閘門的物理模型試驗結(jié)論為該閘門的運行使用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jù),同時可供該類新型閘門的設計改進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