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建民
河北省河間市興村鎮(zhèn)大莊村黨支部書記石炳啟,原是北京某部副師級大校軍官,退休后回到家鄉(xiāng)當起村官。兩年多來,他一心一意為村民辦好事辦實事,把一個班子渙散、矛盾頻發(fā)、垃圾遍地的后進村變成一個先進、穩(wěn)定的模范村,先后榮獲“全國模范退役軍人”“北京十大軍休榜樣”等多項榮譽,榮登“中國好人榜”。(見河北新聞網等)
作為一名曾入伍20多年的退役老兵,這條消息令我感慨不已。
確實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曾服役于大疆南北、海防邊陲,承襲了子弟兵愛人民的血脈,練就了一身錚錚鐵骨。無論是服現(xiàn)役還是離退休,在部隊還是到地方,始終保持著我軍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與革命軍人的風采,服務人民、忠于本色,無私奉獻、盡忠報國。石炳啟無愧其中一員。
愛民宗旨絕不變。石炳啟在部隊工作30多年,在部隊退休后本可留在北京與家人共享天倫之樂,但他得知老家大莊村“兩委”班子渙散、村容村貌臟亂差,被市里列為后進村,村民們期盼他回村當個帶頭人改變面貌的消息,感到這是一份難以推卸的責任。戰(zhàn)友、同學紛紛打電話勸他不要干。妻女也說“你奮斗大半生,現(xiàn)在該享清福了。村里的事情錯綜復雜,干不好容易得罪人,落一身埋怨圖個啥?”他說:“我的根在這里,看不得村子不好,我就是想為老家做點事?!庇谑鞘⒑屠习閮夯氐嚼霞彝炱鹧澞_當農民,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這個決心并不好下,除了過去報道的老將軍甘祖昌、知識青年侯雋、大學畢業(yè)生白啟嫻等典型模范外,現(xiàn)在退休干部多要求去條件好的城市休養(yǎng),極少見到退休師職干部回村當黨支書的。難能可貴的是,石炳啟心系百姓,退休不褪色,退役不退志,轉變的是身份,不變的是宗旨,實在無愧于“全國模范退役軍人”的榮譽稱號,也值得為他豎起大拇哥。
黨建大事在心間。石炳啟當支書不是擺樣子、走過場,黨員的初心、軍人的使命牢記心間。他上任首先抓黨建,每周兩次班子學習交流會、一次黨員學習,每半月給黨員群眾講一次黨課,定期召開黨員民主生活會,不定時組織黨員參加集體勞動和獻愛心活動,還制定了大莊村班子廉政五不準,實施會議公開、村務公開、財務公開,讓領導班子與村民擰成一股繩。村民贊揚說,兩委班子在石書記的帶領下非常團結,干事特別積極。這是我們村民的福氣,我們也愿意在建設村莊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無須贅言,群雁高飛頭雁領,只有聽黨話、跟黨走、真心實意為老百姓的人,才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共產黨人,自會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對此,身為退休大校軍官而甘當“泥腿子村支書”的石炳奇做到了,他成為令人仰學的“中國好人”也是眾望所歸的結果。
伏下身子謀發(fā)展。“我是一名黨員,能讓老百姓過上幸福的生活,是我的初心。”出于這個初心,石炳啟從治亂開始,先后制定了房屋街道管理、閑散土地回收村集體、環(huán)境衛(wèi)生管理等項規(guī)定,接著把街道兩側、房屋周圍統(tǒng)一規(guī)劃,栽種花草樹木。針對人情攀比、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等不良婚俗,以“零彩禮”婚禮為抓手,積極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的鄉(xiāng)風民風。還成立了村民矛盾糾紛調解委員會、青年先鋒隊、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村民愛心幫扶隊等,探索村民自治的新路子。現(xiàn)在村內建起花園、小游園、多功能燈光球場等游玩健身場所,修起670平方米的黨群服務中心辦公樓,村容村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思想意識和精神境界也得到整體提升。平心而論,解決這些“老大難”問題,就是在其它村也會頗費周折。但石炳啟做到了,還得說解放軍這個大熔爐澆鑄了他愛民為民的赤膽忠心,陶冶了他審時度勢的群眾工作本領,練就了他“凡是受苦受累搭錢的活兒,就帶領黨員干部往前沖”的優(yōu)良作風。故而,命名他為“北京十大軍休榜樣”當屬實至名歸。
彩云飄泊天空,最多換取幾聲贊美,唯有積云為雨并浸潤于大地,才能生長出芳菲與果實。當然,不宜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人,為石炳啟點贊也不意味著退休干部都應回村當村官。我只想說,面對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有一種信念無須誓言,有一種奉獻在民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