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東,陳國順,柴明杰,王永峰,姚岳揚,張 星,李延翠
(甘肅農業(yè)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甘肅蘭州 7 300700)
由于近年來飼料成本提升,蛋白質資源嚴重匱乏,高蛋白質引起的環(huán)境問題不斷加重,因此降低日糧中粗蛋白質(CP)含量而不影響動物的生產性能成為現代社會對畜牧生產提出的新要求。隨著動物營養(yǎng)研究的深入,特別是低蛋白日糧配制技術的發(fā)展,在合理添加氨基酸和酶制劑的前提下,配合飼料中CP 和磷的水平可以顯著降低。譚本宏等[1]研究在NRC 15.7%CP 水平上降低3.1%且不添加外源氮基酸對體重約70 kg 的杜×長× 大三元豬生產性能的影響,發(fā)現試驗組較對照組日增重提高85 g,且耗料增重比顯著降低;但Kerr 等[2]研究表明,育肥豬(體重55~92 kg)的日糧蛋白水平降低4%時,在不補充外源氨基酸的條件下,豬的生長性能、飼料轉化率以及胴體品質顯著下降,在補充相應氨基酸后這些情況均得到改善;鄧敦等[3]研究表明,隨著日糧中CP 水平的下降,生長豬背膘厚有上升趨勢;Kerr 等[4]認為,低蛋白日糧飼養(yǎng)技術有使動物增肥的趨勢,這可能是由于減少了日糧中多余蛋白質的耗能,能量可更多地用于皮下脂肪的合成,在氨基酸保持平衡的條件下,適量降低育肥豬日糧中CP 水平并不影響育肥豬的生產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質。本試驗旨在探究低蛋白日糧對杜× 民雜交育肥豬生長性能及肉品質的影響。
1.1 試驗設計及試驗日糧 采用單因子完全隨機設計,選擇體重(65.65±0.54)kg、健康狀況基本一致的杜×民雜交育肥豬36 頭(公、母各半),隨機分為3 組,每組3 個重復,每個重復4 頭豬,3 組日糧CP 含量分別為15.6%(對照組)、14.6%和13.6%,預試期7 d,正試期42 d。基礎日糧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yè)標準豬飼養(yǎng)標準(2004)和NRC(2012)推薦的豬營養(yǎng)標準配制,其組成和營養(yǎng)成分見表1。
1.2 飼養(yǎng)管理 飼養(yǎng)試驗于2019 年6 月12 日—2019 年7 月30 日在甘肅武威市億家禾生豬養(yǎng)殖基地進行(甘肅傲農飼料科技有限公司),豬只自由采食,自由飲水;圈舍保持干燥清潔、通風;預試期7 d,正試期42 d。
表1 基礎日糧組成及營養(yǎng)成分
1.3 生長性能及測定方法 分別于試驗開始和結束的當天晨飼前逐欄稱重,記錄始重和末重,計算出平均日增重(ADG),試驗開始后,記錄每天投料量和最后余料量,計算出每組總耗料量和計算平均每頭日采食量(ADFI)。根據ADG 和ADFI 計算耗料增重比(F:G)。
F:G=耗料總量/(末重-初始重)
1.4 屠宰性能及肉品質測定方法 試驗期第42 天禁食24 h,自由飲水。每個重復隨機選取1 頭屠宰,進行屠宰性能和肉品質測定。屠宰流程嚴格按照我國《生豬屠宰操作規(guī)程》(GB/T 17236-2008)進行屠宰和取樣。靜脈放血處死,去頭腳及內臟,稱量酮體重,計算酮體率;背膘厚和眼肌面積參考文獻[5]測定。剪切力(嫩度)的測定方法參照《肉嫩度的測定 剪切力測定法》(NY/T 1180-2006);失水率(系水力)測定方法參照《畜禽肉質的測定》(NY/T 1333-2007);蒸煮損失、大理石紋評分和pH 參考文獻[6]測定;肉色(柯尼卡美能達(Konica Minolta)小型色差計(Color Reader)CR-10肉色測定儀測定)。
1.5 豬肉營養(yǎng)成分的測定及方法 試驗豬只屠宰后,取腰椎處的背最長肌進行營養(yǎng)成分測定,每個樣品測定3個重復。干物質測定參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水分的測定》(GB 5009.3-2010);CP 測定參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蛋白質的測定》(GB 5009.5-2016);粗脂肪測定參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粗脂肪的測定》(GB 5009.6-2016);鈣的測定參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鈣的測定》(GB 5009.92-2016);磷的測定參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磷的測定》(GB 5009.87-2016)。
1.6 統(tǒng)計分析 試驗數據先采用Excel 2010 軟件進行初步統(tǒng)計和整理,然后通過SPSS 22.0 軟件進行數據的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用Duncan′s 法進行多重差異顯著性檢驗,若P<0.05 則差異顯著,P>0.05 差異不顯著,結果均以平均值±標準差形式表示。
2.1 低蛋白日糧對杜×民育肥豬生產性能的影響 由表2 可知,與15.6% CP 組相比,14.6% CP 組和13.6% CP組末重分別降低了2.32%(P>0.05)和5.11%(P<0.05);ADG 隨著日糧CP 水平的降低而降低,F:G 先降后升,而ADFI 升高。與15.6% CP 組相比,14.6% CP 組和13.6% CP組的ADFI分別增加5.24%和7.26%(P<0.05)。
2.2 低蛋白日糧對杜×民育肥豬屠宰性能及肉品質的影響由表3 可見,與15.6% CP 組相比,14.6% CP 組和13.6%CP 組的胴體重分別降低了4.64%和9.74%(P<0.05),屠宰率分別降低了3.36%和5.84%(P<0.05),背膘厚分別升高了1.42%和10.32%(P<0.05)。14.6% CP組的體長和體斜長均顯著大于其余2 組,分別增加了2.44%、4.49%和2.35%、3.79%(P<0.05);14.6%CP 組和13.6% CP 組肉色L* 值較15.6% CP 組分別增加了12.08%和2.76%(P<0.05),pH 分別降低了34.62%和44.23%(P<0.05)。在其他指標上,低蛋白日糧對育肥豬屠宰性能和肉品質均有改善趨勢,但差異不顯著。
表2 低蛋白日糧對杜×民育肥豬生長性能的影響
表3 低蛋白日糧對杜×民育肥豬屠宰性能及肉品質的影響
2.3 低蛋白日糧對杜×民育肥豬豬肉基本營養(yǎng)成分的影響 從表4 可見,所有指標均在正常范圍內,豬肉中粗脂肪的含量隨著日CP 水平的降低而升高(P<0.05),14.6% CP 組和13.6% CP 組的粗脂肪較15.6% CP 組分別增加了10.53%和36.84%(P<0.05),其他指標差異不顯著。
表4 低蛋白日糧對杜×民育肥豬肉基本營養(yǎng)成分的影響 %
3.1 低蛋白日糧對杜×民育肥豬生長性能的影響 周厚富[7]研究不同CP 水平日糧對瘦肉型豬ADG 和瘦肉率發(fā)現,低蛋白組的ADG 比高蛋白組偏低,但差異未達到顯著水平;崔家軍等[8]研究表明低蛋白飼糧會明顯降低杜×長×大三元育肥豬的生長性能,低蛋白組的ADG 和ADFI 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蔡東森等[9]研究結果顯示,不同蛋白水平對山豬的生長性能無顯著影響。胡向前[10]和Zhao 等[11]研究表明,日糧CP 水平能影響育肥豬的生長性能,隨著日糧CP 水平增加ADG 增加。結合本研究結果,飼糧的蛋白水平對杜×民雜交育肥豬的生長性能有一定影響,低蛋白日糧降低了ADG和ADFI。
3.2 低蛋白日糧對杜×民育肥豬屠宰性能和肉品質的影響 日糧CP 水平是否會改變胴體與肉品質尚存在爭議,但大多數學者認為如果日糧標準回腸必需氨基酸可消化率(SIDEAA)和能量滿足營養(yǎng)需要量,則影響不大[12-13]。鄭澤敦等[14]研究結果表明,飼喂低蛋白日糧對豬的胴體品質沒有顯著影響,低蛋白日糧對育肥豬屠宰性能和肉品質有一定改善作用;吳信等[15]研究結果表明,以真可消化氨基酸需要量標準配制生長肥育豬飼料,CP水平降低12.5%~16.2%,對生長肥育豬生產性能、屠宰性能以及豬肉品質的影響均不顯著,而且在背膘厚、系水力等指標上還略有優(yōu)化趨勢。低蛋白日糧在肉的pH變化方面有改善作用。石寶明等[16]研究結果表明,飼喂添加酪氨酸低蛋白日糧的育肥豬背肌pH45min、pH24h、蒸煮損失和滴水損失與對照組相比均無顯著差異。張克英等[17]研究表明,隨著飼糧蛋白水平的增加,眼肌面積有增加的趨勢。姜建陽等[18]研究發(fā)現,中、低營養(yǎng)水平能改善生長育肥期魯萊豬肉品質,對肉色、肌肉嫩度和失水率有顯著影響。Choi 等[19]研究表明,中、低蛋白水平可以改善豬肉的肉色和大理石花紋,提高豬肉品質。而在本研究中,隨著飼糧CP 水平降低,眼肌面積有降低趨勢,并且改善肉色和肉品質,說明低蛋白日糧對育肥豬屠宰性能和肉品質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3.3 低蛋白日糧對杜× 民育肥豬豬肉營養(yǎng)成分的影響低蛋白日糧對育肥豬豬肉的粗脂肪影響最為顯著,飼糧蛋白水平降低,肉中的粗脂肪含量上升[20-21],與本研究結果一致,日糧蛋白水平影響肌肉營養(yǎng)成分含量,并且隨著日糧蛋白水平的降低,機體將一部分的能量轉化成脂肪儲存于肌肉中。有研究表明,豬肉食用品質最佳的時候,肉中的脂肪含量最低應達到2%,高于3%對于肉的嫩度無改善作用[22]。本試驗中,肉中粗脂肪含量均處于2%左右,對肉的食用品質有所改善,低蛋白日糧對育肥豬豬肉營養(yǎng)成分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肌肉粗脂肪方面,降低肉中CP 含量并提高了脂肪含量。
本試驗證明,降低杜×民雜交育肥豬日糧蛋白水平會顯著影響育肥豬的生長性能和屠宰性能,對肉品質和肌肉營養(yǎng)成分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為低蛋白日糧的推廣應用提供數據支撐。因此,在實際生產中為了滿足消費者對豬肉的營養(yǎng)需求,可以在滿足育肥豬生長需要氨基酸的基礎上適當降低日糧蛋白水平,調節(jié)豬肉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