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雨
黃沙就是一個村,南北東西有數(shù)個大小不一的莊子,大多依水而居,或是莊前有水,或是莊后有河。我家比較特別,不在任何一個莊子上,在一個非常醒目的坐標點上,那就是增產(chǎn)大溝與四中溝的交界處。按照上北下南的地圖方向來標示,我家就在直角坐標系的三象限內(nèi),東邊緊挨增產(chǎn)大溝西岸,北邊緊挨四中溝南岸。
聽老人說,在舊社會,這是一個獨立的莊子。解放后,因為增產(chǎn)大溝的開浚和后期進一步拓寬挖深,讓這個獨立的莊子與溝西岸的河堤連成了一體。由于浚河堆土的原因,我家就成了黃沙這片平原的制高點,黃沙村最醒目之所在。
在這個制高點上,有兩座幾乎并排南向的房屋,一座是紅磚紅瓦的紅一色,一座是土墻草苫的灰一色。而紅和灰都被周圍高高低低的綠色簇擁著。東面和南面,是一小片果樹園,以各種不同品種的梨樹為主。北面是一片以洋槐樹為主體的小樹林,其中許多成熟的大槐樹已經(jīng)為第四次造屋作了貢獻。
老爸和老媽,每天就生活在這樣一個地方,在紅、綠、灰的世界里穿梭著,忙碌著。
眼看著六個兒女一個一個上學、成人,他們心里歡喜著,但肩上的壓力也日益增大。一個個要成家,娶的娶,嫁的嫁,這不只是錢的問題,還得有一套套屋子,掙足面子,才能娶得好,嫁得好。三弟因為一分之差沒能考取大學,最后只能做了代課老師,這樣的身份,如果沒有房子,很難有好姑娘愿意嫁。
時間到了1989年,老爸老媽做了一個決定,紅色屋歸我三弟名下。用我老爸的話說,有了大樹在,不愁喜鵲不來做窩窩?;疑莶鸪?,在紅色屋的東南方向,也就是增產(chǎn)大溝的河堤上,再建兩間磚瓦結構的屋子,并連著南山墻建個能放鍋灶的廚屋。屋子中間的門對開著的,東面向著增產(chǎn)大溝嘩嘩的流水,西面向著一片蔥綠生長的世界。如果小妹節(jié)假日回家,就讓給這個最小也最疼愛的妹妹住,兩位老人自己就在廚屋里臨時搭個床將就著。這就是第五次建屋的背景。
這次建屋是說干就干,拆了灰色的舊屋,能用的材料全部挪到這次建屋之中,屋子的長寬和門窗大小完全以舊屋材料為準。磚瓦等材料的運輸和屋子的建筑工程全部承包出去,老爸只負責監(jiān)工,老媽負責后勤服務。
印象中,我暑假回家,幾乎沒法相信這么大的格局變化,將近二十年的老屋,那一片我習慣的灰,竟然沒有了,上面已經(jīng)覆蓋著深深淺淺的各色的綠。而在東邊卻有了一座紅磚青瓦的新建筑,好多果樹沒了,當年我們兄妹幾個曾一起讀書的黃色的稻草屋也沒了。
真如老爸老媽所料,當年,三弟有了心儀的女朋友,第二年三弟完婚。
后來,好像是好幾年后的后來,我請海舅舅吃飯。海舅舅感慨這些年我家所經(jīng)歷的風風雨雨。
我說:“我們一家人還是熬過來了。我聽老爸老媽說,舅舅是我們家的大恩人,多次為我們家的事忙前忙后?!?/p>
海舅舅笑了笑:“是你的爸爸媽媽一輩子活得堂堂正正,清清白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