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習斌
一
“各位親愛的家長們,交接儀式已經(jīng)辦完,神獸已經(jīng)出籠!各回各家,各氣各媽。在校怎樣氣老師,在家就怎樣氣爸媽,家長們請注意血壓!……”這是今年放寒假的時候在網(wǎng)上流傳的“段子”。
我家就有這么一只小神獸——格子。
這注定是一個終生難忘的假期,那么漫長,那么慌亂,那么痛恨冬天,那么渴望春天——一切都是因為新冠病毒!
也是因為這場疫情,將剛剛出籠的小神獸又關進了小區(qū)、關進了家的籠子里。
二
這個寒假,從放假到除夕僅僅十天時間。湛江雖然不是疫區(qū),但自從廣東啟動重大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Ⅰ級響應,一切都變得緊張起來。所以,從正月初一開始,全家人就基本上宅在家里哪也沒去,小區(qū)門都沒出,甚至連樓下都沒去過。
這可憋壞了小神獸。
大年初一的“行大運”沒有了!期末考試旅游獎勵泡湯了!小區(qū)里的自行車騎行只能在想象中完成!在妹妹的“帶領”下,兩人在陽臺上望著小區(qū)里空無一人的游樂場大喊著:“我們要去玩滑滑梯!”“臭冠狀病毒,快點給我滾開!”
還好格子在放寒假最開始的時間里作業(yè)做得比較快,這使得大家有“資本”度過疫情初期的慌亂。
是的,慌亂,恐懼,壓抑,每個人都會經(jīng)歷,大人如此,何況孩子?幸好很快就調(diào)整過來了,小神獸也開始適應宅在家里的生活了。加之班主任沈老師在班級群里及時分享相關信息,組織同學們進行抗疫手抄報大賽,以幫助大家認識新冠病毒,學習防疫知識,大家的情緒很快平復下來,生活和學習開始變得有條不紊了。
三
不知不覺就到了開學的時候,但疫情仍在蔓延,只能進行網(wǎng)上教學,“停課不停學”。 2月 17日,學校開始為期兩周的網(wǎng)上教學試課,主要是調(diào)試設備、熟悉軟件,營造氛圍,讓同學們適應這種新的上課方式,順帶著布置一些學習任務,但都相對輕松。到了 3月 2日,學校正式開始網(wǎng)絡教學,一切都按照正常開學進行。
這對小學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挑戰(zhàn)和困難還是不少,比如每天起早床打卡早讀,克服對平板的依賴甚至上癮,還有學習獨立性的培養(yǎng)等等。記得剛開始的時候格子也不是很在狀態(tài),時常不能跟上老師的講課節(jié)奏,每天的打卡就像打仗。媽媽“陪讀”了好幾天,給她約法三章宣布紀律,教她如何集中精力跟著老師的步子走,這才慢慢步入正軌。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磨合,格子終于能夠按時學習,自己操作平板運用軟件了,很多時候還催我們幫她拍照打卡呢!
一轉(zhuǎn)眼已經(jīng)上了三周網(wǎng)課了,留下的學習“痕跡”越來越多??粗褡拥倪M步,想這網(wǎng)課的效果應該還不錯吧!
四
鍛煉身體也是一大任務。剛開始幾天是被動打卡,堅持幾天之后就變成了主動鍛煉。在無法下樓的特殊情況之下,只能在家里跳跳繩做作仰臥起坐。還好我家樓頂有一個大的天臺,可以到上面“放放風”,順便鍛煉身體。每逢天氣好的時候,格子就迫不及待地邀著媽媽到天臺跳繩,踢毽子,順著墻跑圈,甚至和妹妹追逐嬉戲,滿頭大汗,好不愜意!
偏胖的格子還口口聲聲要減肥。每次鍛煉完之后便急急忙忙地“上稱”看看體重有沒有減少,還要脫掉鞋子看“凈重”,然后用并不熟練的算術進行帶小數(shù)點的公斤與斤的轉(zhuǎn)換??粗钦J真的樣子,既好笑又令人敬佩。
五
記得從幼兒園開始,老師就有讓孩子們幫爸爸媽媽做點家務,但是無奈“能力有限”,多半也只是做做樣子。到了小學,“本事”漸漸大了,可以幫忙打打醬油、拿拿快遞了。
記得不久前,為了培養(yǎng)格子的賺錢、理財和勞動意識,媽媽想出了一個辦法——有償家務。格子每次幫忙做家務可以獲得一定的物質(zhì)回報,比如擦桌子 1元 ,拖地 2元,如此等等。“政策”一出,需要做的家務瞬間多了起來,一會兒幫忙做這,一會兒幫忙做那,忙碌得很。過了一段時間,格子拿著厚厚的一疊零錢開始數(shù)起來,一共是 79元!“媽媽,你還欠我5 塊錢哦!”格子得意地說,還大方地抽出一張給前來羨慕的妹妹,說:“妹妹,來,姐姐給你 1塊錢零花錢?!?/p>
新的學期在網(wǎng)上開學了,每天有很多打卡,其中一項就是勞動打卡。剛開始的時候格子還有些勉強,時不時“擺拍”一下,家務沒有做完;還時不時要媽媽支付勞務費,不然就“罷工”。發(fā)現(xiàn)這種不良傾向之后,我們覺得“扭轉(zhuǎn)局勢”的時機到了,就把班群里老師說的話給她看,用其他同學完整的勞動視頻給她看,然后啟發(fā)她。
“你難道不是家里的一分子嗎?爸爸媽媽每天那么累,幫忙做點事好意思收錢?”
“媽媽給你做飯洗衣服,看看你欠了媽媽幾百塊、幾千塊了?”媽媽假裝生氣地說。
格子想了一會兒,似乎有所領悟,略帶慚愧地說:“那好吧,媽媽你欠我的錢不用還了,我以后做家務也不收錢了?!?/p>
小孩子的表態(tài)當然是不能全信的,但是轉(zhuǎn)變也是明顯的,以后做事情的時候喊她來幫幫忙,她基本能很快出現(xiàn),也可以稱得上是小幫手了。
那天,我在書房辦公,格子和媽媽在廚房忙活著。過了好一陣,格子興高采烈地端著一個盤子來到書房說:“爸爸,請嘗嘗我炒的西紅柿炒雞蛋吧,可好吃了!”我嘗了一口,新鮮脆嫩,不敢相信出自格子之手,忙去向媽媽求證。媽媽說是她炒的哦,我只是動了動嘴教她,全部是她自己操作的。
格子聽了很得意,我也非常高興。終于可以吃上女兒炒的菜了!
六
正如那個網(wǎng)絡段子所說,假期的家長是很累的,疫情之下的家長更是難做,“中飯記得燒,作業(yè)記得教,談話要和藹,逆反不能叫,記得總微笑”。七八歲的孩子已經(jīng)稍稍有些復雜了,三分懵懂無知,三分調(diào)皮搗蛋,幸好還有四分是善良可愛。家有神獸出沒,是操勞,也是幸福。
誰讓這神獸是自己的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