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乃銘
(銅仁職業(yè)技術學院 人文學院,貴州 銅仁 554300)
“鳳凰涅槃”可說是當今與鳳凰有關的詞匯中普及率較高的。畫家黃永玉就有幅名畫名為《鳳凰涅槃》,當代鹽亭縣高山少林寺住持釋德政寫有詩作《鳳凰涅槃賦》,2015年中國大陸也拍攝過名為《鳳凰涅槃》的電視連續(xù)劇等。但無論是《中國成語大辭典》,還是《辭源》《辭海》,甚至是《佛學大辭典》中,或無該詞匯的收錄,或沒有對該詞匯出處給出一個較明確的說法。一個如此高普及的詞匯為什么在眾多的辭典中均無收錄?是何原因?筆者以為還得從鳳凰究竟能否涅槃重生說起。
關于該詞最早的出處,畫家黃永玉在《北向之痛——悼念錢鐘書先生》一文中記述了這樣一件事:當年黃永玉想以鳳凰涅槃為主題創(chuàng)作畫作,可查遍了各類詞典文獻也未找到“鳳凰涅槃”一詞的出處。后黃永玉打電話向錢鐘書咨詢,錢鐘書明確告知黃永玉,“鳳凰涅槃”一詞是郭沫若為其詩作命題時編出來的一個新詞。①黃永玉:《北向之痛——悼念錢鐘書先生》,該文選自中學教材《中外傳記作品選讀》,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92頁。
郭沫若在他的《鳳凰涅槃》一詩的序言中則是這樣寫道:“天方國古有神鳥名‘菲尼克司’(phoenix),滿五百歲后,集香木自焚,復從死灰中更生,鮮美異常,不再死。按此鳥殆即中國所謂鳳凰:雄為鳳,雌為凰。”②郭沫若:《鳳凰涅槃:郭沫若詩文經(jīng)典》,南昌:二十一世紀出版社,2014年9月,第26頁。
按照郭沫若的理解,西方神話中的能浴火重生的菲尼克斯就是中國神話里的鳳凰。要論證郭沫若創(chuàng)造出“鳳凰涅槃”一詞的合理性,須先考證菲尼克斯究竟是不是鳳凰。
郭沫若在其《鳳凰涅槃》中所寫到的“天方國”應是指阿拉伯地區(qū)的麥加一帶,據(jù)顧祖禹撰寫的《方輿紀要》記載:“天方國‘在西域之西,明宣德中,其王遣使入貢’。麥加城中有‘天房’,為教祈禱時禮拜的朝向?!雹賉清]顧祖禹:《方輿紀要》,北京:中華書局,2005 年,第 3082頁。在這段記載中明確提到麥加城和教徒們做禮拜的朝向,“天方國”這一稱呼應是源自麥加城禁寺中央的立方形高大石殿。所以郭沫若所提到的菲尼克斯或許與伊斯蘭教或麥加城有某種關聯(lián)。
可是,生活在阿拉伯半島的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的神話故事中并未發(fā)現(xiàn)有類似鳳凰與菲尼克斯的神話生物的記載,與阿拉伯相鄰的古希臘,在他們的神話和文獻中卻有著對菲尼克斯的記錄。對菲尼克斯最早的詳細記載來自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的《歷史》一書。其在該書中這樣寫道:“他們還有一種稱為波伊尼克斯(phoenix)的圣息,這種鳥我本人除了在圖畫上以外,從來沒有看見過。甚至在埃及,這誠然都是一種十分罕見的動物;而根據(jù)黑里歐波里斯人的說法,只有每隔五百年,當它的父鳥死的時候,它才到這里來一次。如果這種鳥和圖上所畫的一樣的話,則它的大小和形狀便是這樣:它的羽毛大部分是紅的,部分是金色的,而它的輪廓和大小幾乎和鷹完全一樣。”②[古希臘]希羅多德:《歷史(上)》,王以鑄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59年6月,第141頁。在這里phoenix被譯者音譯成了波伊尼克斯,而非常見的菲尼克斯。
古羅馬詩人奧維德的《變形記》,對phoenix的生存繁衍還有較詳細的描述:“有這一切,初生的時候和后來都很不相同。但是惟有一只鳥,它自己生自己,生出來就再不變樣了。亞述人稱它為鳳凰。它不吃五谷菜蔬,只吃香脂和香草。你們也許都知道,這種鳥活到五百歲就在棕櫚樹梢用腳爪和干凈的嘴給自己筑個巢,在巢上堆起桂樹皮、光潤的甘松的穗子、碎肉桂和黃色的沒藥,它就在上面一坐,在香氣繚繞之中結束壽命。據(jù)說,從這父體生出一只小鳳凰,也活五百歲。小鳳凰漸漸長大,有了氣力,能夠負重了,就背起自己的搖籃,也就是父親的墳墓,從棕櫚樹梢飛起,升到天空,飛到太陽城下,把巢放在太陽廟的廟門前?!雹踇古羅馬]奧維德:《變形記》,楊周翰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第215頁。以上兩段描寫讓菲尼克斯和太陽有了關聯(lián),天空中的太陽對應著地上的火焰,后世關于菲尼克斯能在火焰中重生的說法極可能就來源于此。
也正是因為《歷史》《變形記》的這兩段描述中提及了太陽神殿和太陽廟,即古埃及神話中的太陽城,而希羅多德也明確地說有關菲尼克斯的傳聞來源于埃及。因此才一直有人認為菲尼克斯的原型是陪伴埃及神話中的太陽神拉的貝努鳥,而按照古埃及神話的說法,貝努鳥又是誕生于火焰之中,故有一種比較受到認可的推論:即菲尼克斯在烈火中重生的特性是源自埃及神話中的貝努鳥。
塔西佗在他的《編年史》一書中這樣描寫菲尼克斯:“因為據(jù)傳說,當它享盡了天年并且快死的時候,它要在它的本國做一個巢,把一種具有生殖力的物質灑在上面,這樣一只小鳳凰就從那里產(chǎn)生出來了?!雹躘古羅馬]塔西佗:《編年史(上)》,王以鑄 崔妙因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年,第293頁。正因為它有如同死而復生一般的繁衍方式,所以phoenix一詞也經(jīng)常被譯作“不死鳥”。
不死鳥與火焰或太陽能扯上關聯(lián)還有另一種可能性,大多自然界的鳥類都會隨著太陽的起落而有規(guī)律的活動,鳥出日升,鳥息日落的景象是古人們經(jīng)常能夠看到的,因而古人就很有可能將鳥和太陽聯(lián)想在了一起,而菲尼克斯的反復重生也可能是對應太陽的周期性起落循環(huán),在大地上能夠與太陽相對應的就只有可以帶來光和熱的火焰了,故能浴火重生的不死鳥也極可能源于古人對于太陽的崇拜。
另外火焰與太陽也寓意著驅散黑暗與恐懼、凈化污穢之物等,所以在西方神話中的不死鳥除了象征著永生不死的頑強精神外,還有純凈、高貴、正義等意涵。
因為以上兩種說法都不能找到實質性的證據(jù),只是限于推論,故不死鳥究竟是起源于希臘與羅馬的神話,還是源自古埃及神話一直都存有爭議。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以上《變形記》《編年史》的兩段記載的譯文中直接將phoenix翻譯成了鳳凰,這樣翻譯的準確性應當是值得商榷的。
早在中國明代的文獻中就出現(xiàn)了不死鳥的記載。比如來艾儒略的《職方外紀》的記錄:“傳聞有鳥,名弗尼思,其壽四五百歲,自覺將終,則聚干香木一堆,立其上。待天甚熱,揺尾燃火自焚矣。骨肉遺灰,變成一蟲,蟲又變?yōu)轼B。故天下止有一鳥而已”①[意大利]艾儒略:《職方外紀》,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1985年,第22頁。。
《物理小識》中記載:“度爾格國鳥,名弗尼思,壽四五百歲,將終,聚香木發(fā)火自焚?;易兿x,蟲又變鳥”②[明]方以智:《物理小識》,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年3月,第278頁。。
“弗尼思”應當是菲尼克斯的可能性較大,盡管文獻的記載與西方菲尼克斯的形象有所不同。弗尼思死后先變成蟲再重生為鳥的記載與菲尼克斯的重生方式略有出入,但弗尼思的音譯、壽命、生活習性等與菲尼克斯都相當接近,故弗尼思可能就是不死鳥,而非鳳凰。
有學者對明代文獻里記載的度爾格國進行的考證,可進一步證實弗尼思就是菲尼克斯:“《職方外紀》作度爾格國,與歐羅巴洲之北都魯機同是一國,分跨二洲,與俄羅斯相似。一作土爾幾,一作土耳其,一作都魯機?!雹蹚埢菝瘢骸丁春鴪D志〉的對外關系用語和新詞語研究》,重慶:西南大學2006年碩士畢業(yè)論文,第29頁。由此可見,記載中的“度爾格國”應該就是指當時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約在明朝中葉時期,其疆域幾乎廊括了整個阿拉伯半島。而該地區(qū)就是西方神話中菲尼克斯存在的地方。
綜上所述,不死鳥應是起源于西方的神話傳說,且至少在明清時期的人看來不死鳥應當不等于鳳凰。郭沫若在《鳳凰涅槃》的序言中提到的菲尼克斯就是鳳凰的說法是否正確?或該說法存有多少合理性?要解決這兩個疑問,還需搞清楚兩個問題:第一,在中國古人的認知中,鳳凰到底能不能在火焰中死而復生?第二,在“鳳凰涅槃”一詞出現(xiàn)之前,人們認知的鳳凰與西方的菲尼克斯到底有無相似度?
鳳凰和龍有個共同點,二者皆是不同歷史時期與時代背景下不斷和各種文化交融,從而逐漸變化,最終演變成了當今中華民族最重要的文化符號的??v觀龍與鳳兩個文化符號的演變史可發(fā)現(xiàn)二者是有差異的,龍的形象從誕生至今都帶有一定的神性,而鳳凰則不然,可以說當今人們所認知的鳳凰的神性是隨著其形象在歷史洪流中的演變被逐步賦予的。
據(jù)《山海經(jīng)》記載:“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皇,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④袁珂:《山海經(jīng)校翻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16頁。以及:“諸夭之野,鸞鳥自歌,鳳鳥自舞;鳳皇卵,民食之;甘露,民飲之?!雹菰妫骸渡胶=?jīng)校翻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222頁。在《山海經(jīng)》和一些較早期的文獻中“鳳凰”多被寫作“鳳皇”。
因《山海經(jīng)》成書自秦漢之前,所以從《山海經(jīng)》的以上兩處記載中可知,先秦時期人們認知的鳳凰只是一種長得像雞,會跳舞,能給人們帶來安寧的鳥,且鳳凰的蛋可被民眾食用??梢娔莻€時期的鳳凰除了能帶來安寧外,并無其它神性特征。
漢代以后,開始有了變化。首先,鳳凰的地位在漢代得到了提高。在《禮記·禮運》中對其的身份有這樣的定義:“何謂四靈?麟鳳龜龍,謂之四靈。故龍以為畜,故魚鮪不淰。鳳以為畜,故鳥不獝。麟以為畜,故獸不狘。龜以為畜,故人情不失。”⑥[西漢]戴圣:《禮記》,王學典編譯,北京:藍天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08頁。從這段描述可得知,其在這一時期已與龍、麟、龜并列為“四靈”,只要有它在,鳥見到人也不會被驚飛,由此可推論,百鳥已成鳳凰的從屬。其次,就是外形上,晉代的郭璞給《爾雅·釋鳥》作注時,這樣描述:“鳳,瑞應鳥。雞頭,蛇頸,燕頷,龜背,魚尾,五彩色,高六尺許?!雹咧茏嬷儯骸稜栄判9{》,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84年,第147頁。外形從長得像雞,變成了兼具雞、蛇、燕子、龜和魚五中生物的特征。該時期的鳳凰單從地位和外觀上說,就已與自然界中的生物有了較大差別。
鳳凰形象為何在漢代后開始被神化?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還要從鳳凰的性別傾向說起。據(jù)考證,鳳凰本分雌雄?!稜栄拧め岠B》就有描述:“鳳,其雌皇。”⑧周祖謨:《爾雅校箋》,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84年,第147頁。鳳是雄性,其雌性叫“皇”。司馬相如創(chuàng)作的《鳳求凰》,也可進一步說明這一點,該作就是借寫鳳與凰的求偶過程來隱喻男女之情。
從漢代起,龍逐漸成為皇帝的象征,鳳凰的雄性特征開始被弱化,后來鳳凰就成了皇后的專屬圖騰,有了母儀天下的寓意?!傍P”字的雄性意義被削弱,鳳凰的形象開始有了趨向雌性化的特征。例如在龍飛鳳舞、龍章鳳姿等成語里,龍的形象有著顯著的男性特征,而鳳凰就與之相對應的被冠以了女性特征的含義。
到了近現(xiàn)代后原帶有雄性色彩的“鳳”字開始出現(xiàn)在眾多華人女性的名字里,且這其中還不乏許多知名女性,比如張學良將軍的夫人于鳳至、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鳳英、女明星閆鳳嬌等?!傍P”字在華人女性名字中的大量出現(xiàn),也從一個側面證實了,鳳凰的形象在中國社會認知中被雌性化的現(xiàn)象。
宋明時期,道教達到極盛,而鳳凰的形象在這一時期開始與屬火的朱雀混淆,成倩在《“朱雀”的形成及與“鳳凰”的混淆》一文中寫道:“雖然造型相近,但二者最初的含義完全不同,朱鳥是南方宿名,表方位,屬火鳥;鳳是靈異之鳥,預太平,屬祥鳥。但在緯書中,鳳凰卻與南方火相配,兩種神異之鳥出現(xiàn)趨同。當它們作為神鳥融入道教后,不斷被賦予靈性,在之后的宋明文獻中朱雀與鳳凰便被完全混淆”①成倩:《“朱雀”的形成及與“鳳凰”的混淆》,《學術探索》2014年第9期。。由于與朱雀形象的混淆,導致了在多數(shù)人的認知中鳳凰被賦予了火焰的特性。
不死鳥與鳳凰在形象特征上雖有差異,但二者也不乏偶合之處。
首先,二者誕生地的差異。從《山海經(jīng)》《爾雅》對于鳳凰的早期形象的描述來看,可以準確地了解到它是一種產(chǎn)自中國本土神話體系的神鳥。盡管菲尼克斯究竟是出自西方的哪個神話體系存有爭議,但從二者早期形象的對比,以及從明代文獻的記載可推論出鳳凰與不死鳥誕生自兩種不同的神話體系。
其次,初期形態(tài)上的差異。至少在古羅馬時期人們的認知中不死鳥就能死而復生,且與太陽、火焰有關,是很具神性的。而從《山海經(jīng)》對鳳凰描述來看,早期的鳳凰形象是不具備多少神性特征的。
再次,二者性別元素和繁衍方式的差異。從《爾雅》等文獻的記載來看,鳳凰有明確的兩性區(qū)分的,《鳳求凰》對其求偶行為也有描寫,且《山海經(jīng)》還有鳳凰蛋的描述。后來鳳凰的雄性特征被削弱,最后成為了有女性性別特征的神鳥。而不死鳥卻無明確的性別界定,它繁衍后代唯一的途徑似乎就只有死亡,一只菲尼克斯死亡之后,新的菲尼克斯才能從其父親或母親或前世的遺體中誕生。
第四,二者在具備死而復生能力上的差異。鳳凰作為中華文化中象征祥瑞的神鳥,在“鳳凰涅槃”一詞出現(xiàn)之前,關于其如何死亡?死亡后又能否重生?這兩個問題在中國這種注重避諱的文化背景下應是不會有人去深度探究的,所以鳳凰能不能死而復生?這個疑問就無法得到明確的解答。若定要弄個清楚,就只能做兩個較勉強的推測,一,鳳凰既然是象征祥瑞的神鳥,它便很可能擁有不死之身,畢竟祥瑞是人們永恒的追求與向往。二,因《山海經(jīng)》有鳳凰蛋可被人食用的描寫,那按照常識鳳凰的肉就也應該是可以吃的,既然其肉和蛋都能吃,那它若死了,就當是無法復生的。而菲尼克斯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浴火重生。
如果由于以上二者的差異就此便說郭沫若創(chuàng)造出“鳳凰涅槃”一詞沒有合理性,也不夠客觀,因為其二者在特征上還存有偶合之處。
第一,二者都是各自神話體系中最具代表性,且有著美好象征的神鳥。首先,二者在各自的文化體系中都是正面形象,都有美好的寓意。其次,二者都是各自神話體系中最知名也最具代表性的神鳥。在中國的皇權時代,鳳凰是象征皇后的圖騰,而在近現(xiàn)代的希臘不死鳥的形象曾經(jīng)被搬上過該國的國徽。
第二,二者火焰特征的偶合。菲尼克斯除了死而復生的特征外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其與太陽或火的關聯(lián)。嚴格意義上講鳳凰與火焰并無實質關聯(lián),但在絕大多數(shù)人的認知中是很難區(qū)分鳳凰和象征烈焰的朱雀,因此火焰就成了菲尼克斯與鳳凰在大眾認知層面的一個偶合點。
第三,“浴火重生”與“涅槃”內涵的偶合,郭沫若認為:“涅槃是梵語Nirvāna的音譯,是歸化、圓寂的意思。釋迦牟尼死了叫涅槃或圓寂,意謂返本歸真,永無生死。鳳凰從火里再生有類于此,故以涅槃稱之”②郭沫若:《幾個書名的解答》,《文藝學習》1956年第31期。。
“涅槃”與“浴火重生”雖呈現(xiàn)形式不同,在內在的意涵上卻是高度一致的。郭沫若便是以“涅槃”與“浴火重生”在思想意涵上的一致為基點,再加上鳳凰與不死鳥在客觀認知上的一些特點的偶合為框架,并賦予了鳳凰能夠涅槃重生的能力,最終成功的創(chuàng)造出了“鳳凰涅槃”這一極富有影響力的新詞匯。
郭沫若詩作《鳳凰涅槃》發(fā)表于20世紀20年代初,那時的中國新文化運動正如火如荼,人民覺醒、民族獨立和國家新生是那個時代的主旋律。該詩通過對鳳凰涅槃重生的頌揚,來表現(xiàn)了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重生,這恰好契合了當時的時代心聲,很快《鳳凰涅槃》就風靡了整個中國,“鳳凰涅槃”一詞也隨之被國人認同。
“鳳凰涅槃”一詞可說是融合了東西方神話思想、佛家思想和中國道教元素的產(chǎn)物。即便是嚴格意義上的從文化認知的角度來審視該詞,它也具備相當?shù)暮侠硇?,因為鳳凰形象的形成本就是在漫長的歷史中被不斷神格化的文化負載體,“鳳凰涅槃”一詞的出現(xiàn)自然也可被視作是其在新文化運動這一中國的特殊歷史時期,被郭沫若賦予了涅槃重生的神力,從而被再一次神格化的結果。
在《變形記》和《編年史》中,“phoenix”都被直接譯作了“鳳凰”,而非“不死鳥”和“菲尼克斯”?!霸谄渌貐^(qū)也有與鳳凰和phoenix類似的傳說,以及相應的對應之物。比方說日本的Ho-Oo、俄羅斯的火鳥(Firebird)、埃及的太陽鳥(Benu)、美洲的葉爾(Yel)和阿拉伯的安卡(Anka)等等。但是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地區(qū)的神鳥都被英語文化翻譯過來,但是都是在尊重他們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而不是統(tǒng)一都翻譯成phoenix”①黃金萍:《“鳳凰”一詞的英譯問題》,《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10年第5期。。
目前已無從考證,是從何時起首先由何人將英文中的“phoenix”一詞譯作“鳳凰”,但可明確的一點是,這種不甚準確的翻譯是源自于翻譯者對“不死鳥”和“鳳凰”兩個概念的混淆。而郭沫若創(chuàng)作的詩作《鳳凰涅槃》,以及由其創(chuàng)造出的新詞“鳳凰涅槃”的出世,在客觀上進一步加深了兩者的混淆。
將“鳳凰”與“不死鳥”這兩個來自東西方不同文化符號混淆所帶來的影響是深遠且巨大的,無論是文學藝術作品,還是學術交流,甚至流行文化都受到了它的影響和沖擊。系列小說《哈利·波特》的第五部英文名叫《Harry Potter and the Order of the Phoenix》,在中國的譯名為《哈利·波特與鳳凰社》。其實,最準確的中文名應當是《哈利·波特與不死鳥社》或《哈利·波特與菲尼克斯社》。美國亞利桑那州首府是在原北美霍霍卡姆文明的舊址上新建起來的,該城市英文名為Phoenix,意為“在廢墟上重建的城市”,取不死鳥浴火重生的美好寓意。而這座城市通常被譯作“鳳凰城”,對于這座城市的城名最準確的翻譯應該是“菲尼克斯”。《英雄聯(lián)盟》中有一位角色英文名叫“Anivia,the Cryophoenix”,其實是只渾身布滿冰晶的不死鳥形象,擁有死去幾秒后復活的能力,在中文版游戲中其名字被官方譯作“冰晶鳳凰-艾尼維亞”,而最準確的翻譯卻應當是“冰晶不死鳥-艾尼維亞”。
可見,不論是崇尚嚴謹?shù)膶W術領域,還是受眾眾多的文學、影視、流行文化領域都受到了二者遭混淆的影響。的確這二者的混淆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但負面影響也很明顯,隨著時間的推移,很有可能會導致鳳凰和不死鳥逐漸喪失其在各自文化中的獨特性。
鳳凰和不死鳥是兩個有偶合之處又截然不同,且都負載了許多各自民族文化元素的神鳥,這兩個文化符號對于弘揚和傳播其各自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都非常重要,所以無論是從翻譯的層面,還是從文化認知的層面來看,這一現(xiàn)象既是在抹滅二者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獨特意涵,也會在潛移默化之中使之流失掉自身的文化身份。
中華民族如今正處在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刻,如何在融入世界多元文化的同時,保持我們自己民族文化的獨特性?如何學會去尊重他國的獨特文化?怎樣處理好這兩個問題,這對我們民族未來的生存、發(fā)展和崛起都至關重要,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每一位華夏子孫應該去思考與擔當?shù)氖虑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