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福州摩崖石刻為中心"/>
尤 澳 楊祖榮
(福建師范大學 文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7)
對于宋詩的整理,不得不提及《全宋詩》的出版,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規(guī)模最大的古籍整理項目,由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篡,在1991~1999 年出版了72 冊,收入詩歌大約27 萬首,這樣的工作為后面對于宋詩的研究起到了很大文獻奠基作用。可是,由于工程量巨大,加上人手不足等原因,在整理工作中出現(xiàn)訛誤、錯收、漏收等,這是無法避免的。在《全宋詩》的出版后,不斷有人陸續(xù)對其中的問題指正,糾正了一些錯誤,特別提出的是,2005年,由陳新等人在大象出版社出版了《全宋詩訂補》一書,對其中的一些問題進行補正,又2016 年湯華泉先生又在二者基礎上,出版了十二冊的《全宋詩輯補》,其中還有各種專門期刊論文不斷指出,在此不一一例舉。但是,我們要注意到石刻材料由于位置偏遠,所以其中存在的宋詩在《全宋詩》等大型全集中往往有可能漏收、收錯。而對于福州摩崖石刻的整理也在進行中,黃榮春在1999 年出版了《福州摩崖石刻》一書,2011年有所增訂,記錄石刻豐富詳細,且還配有圖片,但也有相關文字考釋工作上面的錯誤[1],陳小輝專文《福建金石文獻與<全宋詩>的補正》對整個福建金石文獻與全宋詩做互勘,由于題目涉及整個福建,所以具體區(qū)域的金石文獻并未窮盡,猶可精進。下面以《福州摩崖石刻》增訂本[2]為基礎,對照《全宋詩》,將福州摩崖石刻所現(xiàn)存能所見的宋詩全部整理出來,以便后者研究。
1.黃軺,邵武軍人,宋登進士弟,歷任運司判官,嘉靖《邵武府志》卷八《選舉·宋·進士》:“黃軺,前志失收,今考爵里可征者,運判?!薄度卧姟肺词?,福州摩崖石刻現(xiàn)存詩兩首,于烏山:
《烏山石》
巨靈搜怪石,撐突倚山巔。
□□群羊伏,昂昂萬馬聯(lián)。
何年現(xiàn)蓬島,終古鎮(zhèn)桑田。
拱揖閩王宅,東隅有九仙。
紹興丁丑中秋前五日,州治中昭武黃軺題,男□□捧硯。
于于山:
《平遠臺》
遠勝仙山連處行。崇臺遠目倍增明。
兩潮漲雪連空闊,萬頃堆云接畛平。
風起土囊衣袂爽,月浮海角酒柸清。
悠然遐想塵埃表,欲去徘徊奈此情。
2.趙公廙,《全宋詩》第48冊收,下作一首,據(jù)清陸心源《宋詩紀詩補遺》題作《淳熙壬寅烏石山別嗣老禪師》[3]。烏山石刻未見詩題,有對此詩寫作背景交代,全文為:
個里零零處處通,本無來往與西東。
臨行一句如何會,烏石山頭撞曉鐘。
嗣老禪師乃宗人德莊道契,朅去三山與之別定交,硬豎脊梁,真衲子中鐵漢也,將別,書于石簡,壬寅淳熙九祀八月一日,忍庵趙公廙。
其中《全宋詩》首句作“個里零山處處通”,末句作“烏石山頭撞曉風”,實誤。
3.趙希道,《全宋詩》未收。潘興嗣有《送趙希道序》,今南安九日山西峰東麓摩崖石刻還存在他的一段石刻:淳佑丁未(1247)仲冬二十,二日,古右汴趙希道、希遂與莆田卓煥來游??芍渥婕庞毅闧4]。在烏山石刻一首:
石中題歲月,聊紀此時游。
寄語巖頭老,能令不朽不。
4.史溫,《全宋詩》3冊收詩一首(曹娥廟貌枕江湄)[5]。于山存殘詩一首:
越王□里九仙山,每訪僧居石徑間。
□□風□□云霧,勞生何得此□閑。
史溫,江州德化縣人。北宋中期登進士第,歷國子博士、知武昌縣。詳見宋祖士衡《宋大理評事武昌史府君墓志銘》。[6]后李裕民先生又對其補充:“史溫在大中祥符二年(1009)、三年知閩清縣。淳熙《三山志》卷九‘諸縣官廳’:‘閩清以稅場為縣近起乾化,草創(chuàng)陋狹。大中祥符初,史溫為令,上事之月,守嚴辟疆適至,一見而知之,于是去宿弊、興滯利,不一歲稱治?!盵7]而這首殘詩就極有可能是其知福建時候登于山而作。
5.李上交,今存所撰《近事會元》,《全宋詩》未收,《四庫總目提要》以其為贊皇人,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認為贊皇為李氏郡王而已,非籍貫,應是洛陽人[8]。宋仁宗慶歷六年(1046)由荊湖南路轉(zhuǎn)運判官改知筠州,皇祐二年(1050)知福州。于山存詩一首:
三峰數(shù)外小奇峰,翠滴凝煙倚半空。
疑是巨靈分擘日,五丁偷锝寄閩中。
6.趙汝愚,字子直,生于江西饒州余干縣,《宋史》有傳,淳熙九年(1182),以朝奉郎充集英殿修撰、知福州[9]?!度卧姟返?8冊收9首,鼓山現(xiàn)存兩首,其中一首《全宋詩》收作題為《同林擇之姚宏甫游鼓山》[10],鼓山另一首為:
靈源有幽趣,臨滄擅佳名。
我來坐久之,猶懷不盡情。
褰裳步翠麓,危絕不可登。
豁然天地寬,頓覺心目明。
洋洋三江匯,迢迢眾山橫。
清寒草木瘦,翠蓋亦前陳。
山僧好心事,為我開此亭。
重游見翼然,險道悉以平。
會方有行役,邛蜀萬里程。
徘徊更瞻眺,斜日下云屏。
7.鄭江,福州人,嘉定十六年特奏名登進士第,淳熙《三山志》卷三二、明黃仲昭《八閩通志》卷四七和明何喬遠《閩書》卷七二均載。[11]《全宋詩》第62冊收一首,題為《題鼓山》[12],現(xiàn)存鼓山石刻詩為:
攜檄來游石鼓山,島洲凝望有無間。
天根潮落海門出,洞口云深月戶關。
名揭君謨掾筆健,詩留子直翠珉斑。
古靈更有碑三字,屴崱須登莫倦還。
《全宋詩》頷聯(lián)第一句作“大將潮落海門出”,頸聯(lián)作“椽筆健”,誤。
8.鄭逢辰,字伯昌,閩人昭先子。性至孝,兒時刲股療親。筮仕歷,將作監(jiān)主簿、司農(nóng)丞、大宗正丞、金部郎官。以蔣峴劾去官。淳祐初起知瞿州,修學寬政,有廉能聲,旋為劾去。復起為江西常平使者,以討寇功改提刑,召為吏部郎,尋出為浙東憲,疾作而逝,時當八年五月十一日。逢辰立朝敢言,不避權勢,遂數(shù)遭劾罷,人皆壯其行?!盵13]范成大有《木蘭花慢——送鄭伯昌》,宋福州趙汝騰撰《庸齋集》卷六收《提刑鄭吏部墓志銘》:“吏部郎鄭伯昌,莆田陳公寺丞宓之侄女婿也……伯昌惜正盛年,未大施張,毎過南溆,為之惻傷,生愛子文,歿發(fā)其光。”鼓山現(xiàn)存殘詩一首:
靈源領客步徐徐,下視嶙峋丘垤如。
□竇龍舍清溜出,山房僧占白云居。
□□□□□□接,□送濤來自卷舒。
□說頂頭山更好,憑高渺渺正愁余。
9.鄭應開,處州麗水縣人。淳祐元年登進士第。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八和光緒《處州府志》卷一六記。[14]《全宋詩》第62冊收入一首[15]題為《游鼓山》?,F(xiàn)存石刻為:
兩峰峻上半天開,一水爭奔激雪來。
眺遠直疑滄海近,洞靈曲拗涌泉回。
慨思南北江山異,更陟嵯峨宇宙恢。
眇眇愁余歌石鼓,爛磨枯墨灑蒼苔。
《全宋詩》尾聯(lián)第二句作“漫磨枯墨灑蒼苔”,誤。
10.黃洪、陳義和唱和詩。黃洪,《全宋詩》第59冊收入2首,今鼓山存其與陳義和的唱和詩一首(殘)。陳義和原唱:
撥破浮云上翠微,未登絕頂已幽奇。
洗清海外炎塵氣,爽快山中玉露時。
墨跡紫陽瞻北斗,菊香彭澤索東籬。
相逢俱是林泉友,踏穩(wěn)松根自不疲。
黃洪和詩:
此心□□□危微,□□超凡盡自奇。
白發(fā)蒼顏同舍老,紫藤黃菊對佳時。
□□□掃開松徑,□□歡迎出槿籬。
□□□□期□□,風濤貼息慰衰疲。
在鼓山有:
《題喝水巖》
重巒復嶺鎖松關,只欠泉聲入坐間。
我若當年待師側(cè),不教喝水過他山。
《全宋詩》在收入福州摩崖石刻的宋詩的時候,往往根據(jù)相關金石記錄文獻,我們知道金石文獻往往會在傳抄、版刻的流傳過程中發(fā)生錯訛,有時同一石刻,幾種不同記錄的金石文獻會彼此不同,針對此種情況,只有“還原”到石刻“現(xiàn)場”,觀摩現(xiàn)存石刻用字情況,或者留心其寫圖,才能得出更準準確的結論,進而對人物交游,對于歷史文人個案信息之補充完整,對各種總集總錄有補善之作用。
注釋:
[1]詳見拙文:《福州烏山元代摩崖石刻一則考述》,《福建史志》2020年第3期。
[2]黃榮春編著:《福州摩崖石刻》,福州:福建美術出版社,2011年。
[3]傅璇琮,倪其心,陳新等:《全宋詩》第48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第30343頁。
[4]黃威廉編注:《九日山摩崖石刻詮釋》,福建省南安豐州,2002年,第70頁。
[5]傅璇琮,倪其心,陳新等:《全宋詩》第3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第1834頁。
[6]傅璇琮著:《宋登科記考下》,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1816頁。
[7]李裕民:《宋人登科年代考》,武漢大學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中心編:《科舉文獻整理與研究第八屆科舉制與科舉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3年,第37頁。
[8]余嘉錫著:《四庫提要辨證》第2冊,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755頁。
[9]詳細可參曾江主編;中共閩侯縣紀律檢查委員會編:《閩侯清廉人物譜》,福州:福建美術出版社,2006年,第42頁。
[10]傅璇琮,倪其心,陳新等:《全宋詩》第48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第30021頁。
[11]龔延明,祖慧編:《宋代登科總錄》,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年,第5090頁。
[12]傅璇琮,倪其心,陳新等:《全宋詩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第39260頁。
[13]昌彼得等編:《宋人傳記資料索引》第5冊,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第3707頁。
[14]龔延明,祖慧編:《宋代登科總錄》第11冊,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年,第5688頁。
[15]傅璇琮,倪其心,陳新等:《全宋詩》第62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第3920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