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冰冰 王 晶
2001 年,美國發(fā)動阿富汗戰(zhàn)爭,推翻了塔利班政權。2009 年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推出阿富汗新戰(zhàn)略,宣布自2011 年7 月起逐步從阿富汗撤軍,并在2014年完成撤軍行動及向阿富汗方面的防務移交。至此,阿富汗開始進入后反恐時代,即國際安全援助部隊不再擔負阿富汗安全與穩(wěn)定的主要責任,而由阿富汗人自己承擔國家安保重任,并主導國家重建的時代。事實上,奧巴馬政府的撤軍戰(zhàn)略并未完全奏效,由于阿富汗局勢惡化,仍有1萬余名美軍駐扎在阿富汗。特朗普政府上臺后,再度調(diào)整阿富汗戰(zhàn)略,謀求與塔利班進行和談,以便從泥潭中脫身。2月,塔利班與美國簽署和平協(xié)議。阿富汗政府與塔利班之間的矛盾依然突出,其背后隱藏的緊張族群關系是影響國家重建的艱巨任務。
族群沖突多年來一直嚴重影響著阿富汗的國家發(fā)展。阿富汗具有數(shù)量眾多且關系復雜的民族和龐大的部落組織,在阿富汗國歌和阿富汗憲法中共提及了14 個民族。①“The Constitution of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Afghanistan,”https://www.diplomatie.gouv.fr/IMG/pdf/The_Constitution_of_the_Islamic_Republic_of_Afghanistan.pdf.(上網(wǎng)時間:2019年1月7日)其中,普什圖族、塔吉克族、哈扎拉族、烏茲別克族和土庫曼族是最主要的5 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聚居地。由于多山的地理、地形和農(nóng)耕、游牧混合的生產(chǎn)方式,在阿富汗廣大的農(nóng)村和山區(qū)產(chǎn)生了眾多的部落和以部落聯(lián)盟為主要形式的部族,阿富汗的部族社會中家族、氏族、部落一層層由小及大的社會群體,認同于和他們有親疏關系的群體。②何可人:“阿富汗部族政治與現(xiàn)代國家治理體系的構建”,《云南社會科學》,2019年第2期,第98頁。阿富汗的族群認同非常強大而國家認同缺乏,使得其成為“強社會弱國家”的典型代表,也使其族群沖突嚴重影響了國家發(fā)展。
自1747年建國起,阿富汗就族群沖突不斷。在之后的蘇聯(lián)入侵阿富汗時期、塔利班執(zhí)政時期,族群沖突都成為該國內(nèi)部沖突的重要原因之一。2001 年,美國發(fā)動阿富汗戰(zhàn)爭,推翻了塔利班政權。之后阿富汗在國際社會的干預下開始進行政治重建進程,阿富汗在形式上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但政府的權威在喀布爾之外仍舊很脆弱。大約有100萬普什圖人居住在阿富汗北部,他們分散在北部大部分省份,集中在兩個農(nóng)業(yè)城市巴爾赫和昆都士。作為阿富汗最大的種族群體,普什圖人在塔利班統(tǒng)治下享有安全,但自塔利班垮臺以來,他們成為烏茲別克人、土庫曼人、塔吉克人和哈扎拉人實施報復的目標。據(jù)人權觀察組織的報告,僅在2002 年初的3 個月時間里,阿富汗北部就有超過150 起針對普什圖人的襲擊。③沙伊斯塔·瓦哈卜、巴里·揚格曼著,楊軍、馬旭俊譯:《阿富汗史》,東方出版中心,2010年,第276頁。除此之外,以普什圖族為主體的塔利班叛亂分子在政權和族群的混合作用下也發(fā)動了猛烈攻擊,其中不乏針對政府和少數(shù)民族人民的殘忍行徑。阿富汗的由少數(shù)族裔建立的旨在推翻塔利班政權的北方聯(lián)盟,在“9·11 事件”后得到了西方國家的大力支持,其成員在戰(zhàn)后政府中占據(jù)了權力優(yōu)勢。該聯(lián)盟主要由第二大族群塔吉克人、第三大族群哈扎拉人和第四大族群烏茲別克人構成。在這種背景下,少數(shù)民族在阿富汗政壇中作用越來越大。比如,哈扎拉人穆罕默德·卡里姆·哈利利作為統(tǒng)一黨的主席在2002 年前后三度出任阿富汗政府副總統(tǒng)。在阿富汗國民軍中,也基本實現(xiàn)了民族平衡。具體占比是:塔吉克人25%、哈扎拉人10%、烏茲別克人8%、其他少數(shù)民族合計占了13%。這種政治格局引起了塔利班的極度不滿,加劇了塔利班對其他部族的敵意。2010 年的聯(lián)合國人權報告①“Afghanistan Annual Report 2010 Protection of Civilians in Armed Conflict,”https://www.ohchr.org/EN/Countries/AsiaRegion/Pages/HRReports.aspx.(上網(wǎng)時間:2020年6月5日)顯示,該年上半年,阿富汗全境因各類沖突和襲擊造成的死亡人數(shù)較上年同期上升31%,塔利班等反政府武裝是導致這一數(shù)字上升的主因。以哈扎拉人為例,他們大多數(shù)是什葉派穆斯林,被塔利班和“伊斯蘭國”這兩個遜尼派穆斯林組織視為異教徒。為此,塔利班和“伊斯蘭國”對后者等發(fā)動了一系列突襲活動。2001 年塔利班曾在巴米揚省中部策劃大規(guī)模屠殺哈扎拉人。2016 年,喀布爾哈扎拉人抗議集會期間發(fā)生的兩起自殺式爆炸,造成80多人死亡。2018年3 月,一名自殺炸彈手在喀布爾諾魯孜的哈扎拉地區(qū)炸死33 人。9 月,一名自殺炸彈手在喀布爾的一個哈扎拉摔跤俱樂部殺死了多達30人,第二名炸彈手又炸死了26 人。2018 年10 月,塔利班開始對中部省份烏魯茲甘和加茲尼的哈扎拉人居住的地區(qū)發(fā)起攻擊,造成數(shù)百人死亡,數(shù)千人流離失所。2019 年3 月7 日,喀布爾哈扎拉人集會遭到迫擊炮襲擊,造成11人死亡,95人受傷??傮w上來說,阿富汗戰(zhàn)爭后的族群沖突因為域外大國的干預和國內(nèi)政治形勢的轉變更加復雜了。
總體而言,在推翻塔利班政權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開始思考如何重建滿目瘡痍的阿富汗。盡管阿富汗政府和國際社會都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但阿富汗國家重建的成效并不顯著。作者認為,族群之間的矛盾和沖突是影響阿富汗國家重建的關鍵性因素。本文將從政治、經(jīng)濟、安全方面分析族群沖突對阿富汗國家重建的消極影響。
在阿富汗,族群沖突阻礙了國家形成穩(wěn)定健康的政治秩序,對現(xiàn)代國家建構產(chǎn)生了消極的影響,并使得國家法制體系受損和民主負責制運行受阻。
(一)族群沖突對阿富汗的現(xiàn)代國家建構產(chǎn)生了消極的影響。國家構建包括兩個方面,即國家能力和官僚機構的中立性與自主性。國家能力,不僅包括合法壟斷暴力的能力,也包括國家的滲透能力。滲透體現(xiàn)了國家對社會和公民生活的實際影響程度,是國家能否將其獨立的意志主張轉化為有效的公共政策目標,并有效貫徹實施的能力。官僚機構的中立性和自主性,體現(xiàn)為政府能與社會保持一定隔離,“能夠超越階級、派系、利益集團、家族進行決策的不偏不倚性”。②[美]弗朗西斯·福山著,毛俊杰譯:《政治秩序與政治衰敗:從工業(yè)革命到民主全球化》,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年,第434頁。從上述標準來看,阿富汗的國家能力構建明顯不足。
第一,族群沖突使阿富汗政府未能建立起全面的國家能力。阿富汗人驍勇善戰(zhàn),部族成員幾乎人人擁有武器,擔負著保衛(wèi)部族、攻擊仇敵的任務,這就使得國家無法形成統(tǒng)一的暴力機器,更不用談對基層人民生活的管控。截至2018 年11 月初,阿富汗政府控制了407 個縣中的143 個,比例約為36%;塔利班控制52 個,比例約為13%;雙方爭奪201 個縣,占總數(shù)的51%。而以人口衡量,政府控制區(qū)域人口約1587 萬,占總人口的49%;塔利班控制人口302萬,占總數(shù)的9%;陷入膠著區(qū)域的人口1384萬,約占總數(shù)的42%。美國國防部也承認,阿富汗的軍事態(tài)勢仍處于僵局。阿富汗國防和安全部隊控制著大部分人口中心和所有省會城市,而塔利班控制著大部分農(nóng)村地區(qū)。③Department of Defense,“Enhancing Security and Stability in Afghanistan, ”https://www.defense.gov/Newsroom/Releases/Release/Article /1904051 / dod-releases-report-on-enhancing-security-and-stability-in-afghanistan/.(上網(wǎng)時間:2020年1月13日)與此同時,阿持續(xù)數(shù)十年的戰(zhàn)亂無疑極大破壞了鄉(xiāng)村地區(qū)的農(nóng)牧業(yè),加劇了部族之間為爭奪資源的競爭,部族同時兼顧行政和生產(chǎn)單位以及軍事單位的職能。許多阿富汗人,特別是來自鄉(xiāng)村地區(qū)民眾的政治認同和共同體意識基本還是圍繞部落領袖展開,中央政府只是一種遙遠的存在。阿富汗民眾很少交稅,也很少從政府得到什么,對他們而言,中央政府就是喀布爾街頭那彈痕累累的建筑。④蘇琦:“‘萬物簡史’后塔利班阿富汗鄉(xiāng)村圖景啟示錄,”http://www.qdaily.com/articles/45440.htm.(上網(wǎng)時間:2020年2月2日)因而,很多民眾不得不依附類似“普什圖瓦里”這種原則行事解決沖突,國家的公信力和權威性日益式微。
第二,族群沖突使阿富汗政府機關和軍隊很難保證其中立性和自主性。自阿富汗建國以來,普什圖人在政權中長期居于主導地位,引起了其他族群的不滿。塔利班政權被推翻后,在重建初期,阿富汗臨時政府已不能再像蘇聯(lián)入侵前那樣按照地域分布情況來安排政治重建,唯一可依靠的只有在戰(zhàn)亂中保存和壯大起來的部族首領和與部族有著千絲萬縷聯(lián)系的軍事政治精英,由此部族政治也成為了政治重建的重要條件。①何可人:“阿富汗部族政治與現(xiàn)代國家治理體系的構建”,《云南社會科學》,2019年第2期,第102頁。塔吉克人、烏茲別克人、哈扎拉人掌握了許多關鍵部門。對此,普什圖人心懷怨恨,阿富汗總統(tǒng)阿什拉夫·加尼雖然在競選時允諾維持政權的族際平衡,但就任總統(tǒng)后加尼及其團隊都不遺余力地排擠主要的少數(shù)民族成員。如為削弱塔吉克人的競爭,加尼在巴爾赫省長阿塔·穆哈邁德·努爾和阿卜杜拉之間制造矛盾。
在阿富汗政府軍中,族群之間的矛盾和分歧尤為突出。阿富汗政府軍在其形成的初期階段由塔吉克人控制,因為塔吉克人在北方聯(lián)盟和推翻塔利班政權中發(fā)揮了關鍵作用。前總統(tǒng)哈米德·卡爾扎伊傾向于支持普什圖人,并努力使其成為高級官員和國防部的多數(shù)派。自2014年加尼總統(tǒng)上任以來,各方一直在努力建立一種平衡,高級職位的普什圖人的數(shù)量有所減少,但來自北方聯(lián)盟的軍官很難指揮主要由普什圖人組成的士兵??傊诎⒏缓垢髯迦憾枷霐U大本族群的勢力,扶植自己的代表進入政府以為本族群謀福利,由此產(chǎn)生的官僚機構的民眾認同度極低,而許多官員為了連選連任,不得不以本族群的利益為首要,很難保證其行為的中立性和自主性。
(二)阿富汗國家法制體系受損。阿富汗的法制體系也因族群沖突受到了很大的損害。法制建設既需要法制觀念深入人心,又需要正確的程序和制度作為保障。阿富汗的族群沖突不僅沒有推動法制觀念的傳播,反而助長了“以牙還牙,以血還血”的理念。在美國推翻塔利班政權后,阿富汗局勢并未從根本上得到改善,新成立的阿富汗政府雖然看起來司法系統(tǒng)較為完備,包含了最高法院(Stera Mahkama)、高等法院和上訴法院,然而,它們在實踐中不論是程序還是制度實施都不完善,無法提供有效的安全、司法等公共物品。而且,雖然阿富汗憲法確立了司法具有獨立地位,但法院卻被行政部門牢牢控制。2001 年以卡爾扎伊為首的普什圖溫和派和以少數(shù)族群為代表的北方聯(lián)盟就阿富汗的政治制度進行權力斗爭,為了從內(nèi)部破解北方聯(lián)盟,卡爾扎伊和哈利勒扎德與北方聯(lián)盟領導人和原教旨主義圣戰(zhàn)者阿卜杜勒·拉布爾·薩亞夫達成協(xié)議。根據(jù)協(xié)議,薩亞夫?qū)⒃谥茟椫柛翊髸ㄖ茟棔h)上支持總統(tǒng)制集團,以及“在其他戰(zhàn)線上”進行一些讓步,以換取在法院提名最高法官的權力。②“Sayed Ziafatullah Saeedi,How Afghanistan’s Judiciary Lost Its Independence,”https://thediplomat.com/2019/06/how-afghanistans-judiciary-lost-its-independence/.(上網(wǎng)時間:2019年5月3日)
除此之外,下級法院被保守的毛拉占據(jù),他們“很少或根本沒有接受過法律培訓,包括伊斯蘭法律培訓”,同時嚴格關注其“贊助網(wǎng)絡”以確保“種族包容性”。他們的任命徹底破壞了司法機構,從而使司法機關嚴重政治化。在基層,由于缺乏有效的官方司法系統(tǒng),阿富汗人更依靠傳統(tǒng)非正式的司法實踐?!恫ǘ鲄f(xié)議》對這種做法給予了承認,但規(guī)定在不符合“阿富汗憲法”規(guī)定或國際法律標準的情況下不適用該制度。司法審判代表由當?shù)刂柛駮h選出,他們以當?shù)亓曀缀鸵了固m教法作為法律淵源,通過社會壓力和民事執(zhí)法機構來執(zhí)法。但由于審判不需要遵循先例也不公布決定,因此會存在一定的任意性。同時,阿富汗部落文化傳統(tǒng)還具有一定的落后性,如女性證詞會被認為是不太可靠的證詞,處罰措施可能會違反人權等。即使如此,與政府相比,部落民眾仍對其更為信任。
(三)阿富汗民主負責制運行受阻。民主負責制的內(nèi)涵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國家的民主要健全,主要的實現(xiàn)途徑是公平自由的周期性多黨選舉;二是負責制,即政府關心社會整體的利益,且從多方面回應并實現(xiàn)民眾的利益訴求。值得注意的是,民主負責制重要的是實際績效,程序上的民主不一定帶來實質(zhì)的民主。同時,民主負責制需要中產(chǎn)階級作為階級支撐。福山認為:“在促成自由民主制上,廣泛的中產(chǎn)階級的存在既不是充分條件也不是必要條件,但在維持它的時候卻非常有用?!雹賉美]弗朗西斯·福山著,毛俊杰譯:《政治秩序與政治衰敗:從工業(yè)革命到民主全球化》,第405頁。
首先,族群沖突不利于形成健全的民主體制,實現(xiàn)政黨公平自由的競爭、輪替。阿富汗的政黨具有十分鮮明的族群特征,族群的領導者經(jīng)常打“民族牌”,通過強調(diào)本族群認同,突出族群之間的差異,換得本族群的支持。而且,阿富汗憲法規(guī)定只有贏得50%以上的選票才能當選總統(tǒng),由于普什圖人只占全國人口的40%,這就意味著普什圖候選人要當選必須爭取其他民族的支持,因此,選舉的過程往往伴隨著拉攏和沖突。以2019年的大選為例,候選人加尼選擇了塔吉克族人、前情報局長安魯拉·薩利赫和哈扎拉族人、現(xiàn)任副總統(tǒng)薩瓦爾作為他的兩位競選伙伴,除此之外,加尼還得到了烏茲別克族人、前朱茲詹省省長阿萊姆·薩伊的支持,由此,加尼獲得了塔吉克族、哈扎拉族和烏茲別克族的選民基礎。候選人阿卜杜拉的競選伙伴是多斯圖姆的烏茲別克族盟友埃納亞圖拉·巴布爾·法拉赫曼德和哈扎拉人阿薩杜拉·薩達蒂,雖然阿卜杜拉在自己的塔吉克族群中地位受到了打擊,但是獲得了兩位強大但有爭議的前哈扎拉軍閥穆罕默德·卡里姆·哈利利和穆罕默德·穆哈蓋克,以及普什圖人、前財政部長安瓦爾·哈克·阿哈迪的支持,由此有了普什圖族、哈扎拉族和烏茲別克族的選民基礎。大選結果為加尼獲得923868 票,占總票數(shù)的50.64%;位列第二的是現(xiàn)任阿政府首席執(zhí)行官阿卜杜拉,得票率為39.52%,根據(jù)阿富汗憲法,加尼成功連任。阿卜杜拉再次宣布拒絕承認選舉結果,并稱將成立一個“包容性”政府。3月9日,加尼和阿卜杜拉分別舉行總統(tǒng)就職儀式,導致阿富汗出現(xiàn)兩個總統(tǒng)幾乎同時宣誓就職的混亂局面。這場“雙總統(tǒng)”的斗爭折射出在族群力量的干涉下,民主國家視為平常的政黨平穩(wěn)輪換在阿富汗充滿了變數(shù)。
其次,阿富汗政府在負責制方面的表現(xiàn)不如人意。在阿富汗,由于族群觀念仍在民眾心中占主導作用,因此對官員而言,部落榮譽超出了國家責任,提攜親友不但合法,而且被視為榮譽,甚至是一種責任。②[美]塔米姆·安薩利著,鐘鷹翔譯:《無規(guī)則游戲:阿富汗屢被中斷的歷史》,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334頁。如前總統(tǒng)卡爾扎伊對其家鄉(xiāng)坎大哈極為關心,他在其部族長老的說服下任命他同父異母的兄弟艾哈邁德·瓦利·卡爾扎伊為省議會主席。為了確保他在坎大哈的選民在有其他可行的生計來源之前保證正常生活,他默認坎大哈人進行毒品交易??栐量偨y(tǒng)一再拒絕美國和其他國家說服他罷免其兄弟省議會主席的建議。③Kenneth Katzman,“Afghanistan:Politics,Elections,and Government Performance,”https://www. everycrsreport. com / files / 20111212_RS21922_9fdd5c9f11d09429944c1b0c47e4f746542a787c.pdf.(上網(wǎng)時間:2020 年8月18日)此外,為了在族群的權力爭奪中取得優(yōu)勢,不少政客選擇了賄選這條道路,上臺后又大肆斂財。在2019 年,阿富汗多名前政府高級官員因涉嫌腐敗已遭拘留,現(xiàn)階段正在接受檢察部門調(diào)查。阿富汗總檢察長發(fā)言人阿馬努拉·伊曼3 月29 日在召開新聞發(fā)布會上說:“總檢察長辦公室28日拘留了涉嫌腐敗的前運輸部長埃納亞圖拉·卡齊米,其受控罪名為濫用職權、濫用政府資金。”族群沖突、政客和腐敗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正如亨廷頓所言:一方用政治權力去換取金錢,另一方則用金錢去換取政治權力,但兩者都是通過出賣某種公物(一張選票或是一官半職或是一項決議)來達到的。④[美]塞繆爾·P.亨廷頓著,王冠華、劉為等譯:《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47頁。由于腐敗一直無法根除,阿富汗民眾對政府的失望感逐漸上升,只能轉向本族群尋求幫助,不得不依附類似“普什圖瓦里”這種原則行事解決沖突,國家的公信力和權威性日益式微。
再次,阿富汗缺乏中產(chǎn)階級來維系民主負責制。根據(jù)亨廷頓的觀點,經(jīng)濟的發(fā)展促使中產(chǎn)階級的壯大,占據(jù)社會多數(shù)的中產(chǎn)階級有能力通過選舉來促進其利益,他們的存在使社會的群體構成變?yōu)殚蠙煨?,而他們保守的意識形態(tài)更會使民主社會保持穩(wěn)定。但是,阿富汗的民主制度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作為一個保守且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不高的國家,它并沒有形成積極參與政治的中產(chǎn)階級,占據(jù)強勢地位的部族領導人也沒有政治妥協(xié)的傳統(tǒng)。在2001年后的阿富汗政治重建過程中,憲法賦予了支爾格大會(或大集會)極大的權力,例如,具有監(jiān)督和彈劾總統(tǒng)的權力,對重要的人事任命擁有否決權等,總統(tǒng)卻無權解散議會。①王鵬、耶斯爾:“阿富汗國族構建:問題與前景”,《新疆社會科學》,2018年第3期,第98頁。雖然支爾格由國民議會議員及省和區(qū)議會主席組成,但部落長老、宗教領袖和民間社會代表有權出席會議,宗教領袖和部落首領還經(jīng)常決定民眾的投票方式。這種情形不僅不利于國家認同的構建,而且會加深族群之間的隔閡與斗爭,在遇到諸如國內(nèi)安全形勢惡化、大國干涉、本國的民族宗教矛盾、不同政治勢力間的斗爭等情況時極為脆弱。
在族群矛盾的沖擊下,阿富汗的經(jīng)濟系統(tǒng)首先崩潰。作為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阿人均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僅為513 美元。②Lloyds Bank,“Afghanistan: Economic and Political Overview,”https://www.lloydsbanktrade.com/en/market-potential/afghanistan/economical-context(上網(wǎng)時間:2020年6月8日)國內(nèi)失業(yè)人口眾多,衛(wèi)生條件極差,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目前通過國際援助正在恢復。經(jīng)過多年的發(fā)展,阿富汗的經(jīng)濟并沒有取得顯著成效,族群沖突仍在多方面牽制著阿富汗的經(jīng)濟發(fā)展。
(一)族群沖突加重了阿財政負擔,使阿富汗政府難以集中精力恢復生產(chǎn)和建設。各部落出于維護自身安全和利益的考慮,采取多種手段不向國家上繳稅收,加之政府缺乏強制征收的能力,導致阿富汗政府難以從地方獲得穩(wěn)定的稅收。比如,塔吉克軍閥除了控制潘杰希爾谷地的財政稅收之外,還通過個別代理人和掮客控制著阿富汗同前蘇聯(lián)加盟共和國的貿(mào)易。杜斯塔姆控制著以馬扎里沙里夫為中心的阿富汗北方地區(qū)的財政稅收和對外貿(mào)易,而赫拉特省的重要財政資源被伊斯梅爾·汗所控制,僅每一天的關稅就可為伊斯梅爾·汗帶來100萬美元的收入。③Starr S F.:Karza’s Fiscal Foes and How to Beat Them,Confronting Afghanistan’s Security Dilemma,BICC Brief 28,2003,p.46.
另一方面,族群沖突導致政府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用于維穩(wěn),進一步惡化了政府的財政情況。2020年阿富汗的國家預算為4280 億阿尼,比上年度(3990 億阿尼)增加了7.2%。其中,安全支出占國家預算的36%,用于基礎設施、農(nóng)業(yè)和農(nóng)村發(fā)展、經(jīng)濟治理的資金之和僅占27%。④“Afghanistan Government Budget Value 2020 Forecast,”https://tradingeconomics.com/afghanistan/government-budget-value.(上網(wǎng)時間:2020年5月22日)根據(jù)2018 年題為“阿富汗:背景和美國政策簡介”的報告:自2002 財政年度以來,美國國會已為阿富汗撥款超過1260億美元,其中約63%用于安全,28%用于發(fā)展(其余用于民事行動,主要是預算援助和人道主義援助)。⑤“Afghanistan: Background and U.S. Policy In Brief,”https://crsreports.congress.gov/product/pdf/R/R45122/13.(上網(wǎng)時間:2020年6月21日)迄今為止,世界銀行已經(jīng)為阿富汗的發(fā)展和緊急重建項目以及6 次預算支持活動提供了總計超過47億美元的資金。這項支持包括超過42.6 億美元的贈款和4.364億美元的無息貸款。⑥“Afghanistan,”https://www.worldbank.org/en/country/afghanistan/overview,visited.(上網(wǎng)時間:2020年6月6日)世界銀行預測,2020~2024 年阿富汗每年將需要60 億至80 億美元的國際贈款,以資助基本服務,支持更快的經(jīng)濟增長,鞏固和維持與塔利班達成政治解決后可能減少的暴力行為。⑦“Afghanistan,”https://www.worldbank.org/en/country/afghanistan/overview,visited.(上網(wǎng)時間:2020年6月6日)2020 年3 月23 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美國國務院發(fā)表的一份聲明中說,美方對阿富汗總統(tǒng)加尼和前政府首席執(zhí)行官阿卜杜拉未能組建包容性政府深表遺憾,因此決定將2020年對阿援助削減10 億美元,并且準備將2021 年援助也削減10億美元。①CNBC:“US to Reduce Afghan Aid by $1 Billion after Pompeo Fails to Break Impasse,”https://www.cnbc.com/2020/03/24/us-to-reduce-afghan-aid-by-1-billion-after-pompeo-fails-to-break-impasse.html .(上網(wǎng)時間:2020年5月8日)可以說,在阿富汗國家重建中,族群沖突嚴重拖累了阿經(jīng)濟發(fā)展,進一步惡化了政府的財政情況。
(二)族群沖突使得不同族群間的經(jīng)濟發(fā)展差距拉大。自塔利班政權被推翻后,國際社會已向阿富汗投入了數(shù)千億美元用于重建工作,但大部分資金面臨著族群間的分配不均等問題。普什圖人統(tǒng)治了大多數(shù)省份,甚至是其他民族占多數(shù)的省份,并且擔任大多數(shù)行政職務。為了增大本族的力量,普什圖官員在現(xiàn)代化建設方面對本族有所傾斜,因此在改善其他省份衛(wèi)生設施、道路、機場和農(nóng)業(yè)的同時,政府的努力主要集中在普什圖人定居的省份。②“Afghanistan:Ethnic Diversity and Dissidence.Approved for Release,”https://www.cia.gov / library / readingroom/docs/CIARDP81B00401R000600110002-5.pdf.(上網(wǎng)時間:2020年8月18日)烏茲別克人和哈扎拉人認為,喀布爾的發(fā)展是以犧牲他們的利益為代價的。同時,在族群努力利用外國發(fā)展援助過程中,雖然哈扎拉人受益于與人權有關的機構或項目(專注于婦女權利委員會),塔吉克人受益于科學和文化合作(專注于智囊團和媒體),但是普什圖人在關鍵領域(比如電信行業(y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擁有更多的就業(yè)機會和薪酬。此外,由于哈扎拉族在政府中的任命份額增加,國家資源的分配也在向哈扎拉族人傾斜,比如,對土地的分配政策,對巴米揚市集的控制權,導致現(xiàn)在塔吉克商人在市集僅占了很少部分,塔吉克人的經(jīng)濟發(fā)展受到了損害。③Fariba Adelkhah,“War and State (Re)Construction in Afghanistan: Conflicts of Tradition or Conflicts of Development?”https://journals.openedition.org/poldev/2326.(上網(wǎng)時間:2020 年8 月18日)
(三)族群沖突導致毒品經(jīng)濟猖獗,威脅國家經(jīng)濟發(fā)展。在阿富汗,只有約12%的土地是可耕地,但是卻約有70%的人口為農(nóng)業(yè)人口。在蘇聯(lián)于20世紀80 年代以“焦土政策”摧毀阿富汗的農(nóng)業(yè)系統(tǒng)之前,阿富汗生產(chǎn)的糧食足以養(yǎng)活其人民,④Azmat Khan,“Why Eradication Won’t Solve Afghanistan’s Poppy Problem,”https://www.pbs.org/wgbh/frontline/article/why-eradication-wont-solve-afghanistans-poppy-problem/ .(上網(wǎng)時間:2020年8月18日)然而動蕩的局勢打破了脆弱的自然經(jīng)濟,阿民眾不得不從事與毒品相關的產(chǎn)業(yè)來維持基本生計和確保自身安全。塔利班等反政府組織、極端勢力、恐怖組織為獲得資金來源走上了“以毒養(yǎng)軍”的道路,迫使控制區(qū)內(nèi)的民眾種植罌粟,一些族群和政客也對此置若罔聞,甚至推波助瀾主動參與制毒販毒,謀求巨額非法收入,以擴大自身影響力,贏得選舉。
普什圖族民族主義情緒使塔利班不斷掠奪坎大哈和赫爾曼德省利潤豐厚的罌粟田,并成為其經(jīng)費的主要來源之一。⑤Benjamin Dubow,“Ethnicity,Space,and Politics in Afghanistan,”https://repository.upenn.edu/cgi/viewcontent.cgi?article=1012&context=senior_seminar.(上網(wǎng)時間:2020年8月18日)2000~2001 年,為了獲得國際承認,塔利班在阿富汗境內(nèi)展開了極為嚴酷的罌粟禁令,禁令結果極為高效,這使整個國際社會為之震驚。時任聯(lián)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巴基斯坦辦事處負責人的伯納德·芙拉表示:“這是一個國家首次決定一口氣廢除鴉片”,并稱其為“聯(lián)合國毒品斗爭有史以來最杰出的成就之一”。但是,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研究負責人桑迪普·查瓦后來警告說:“就毒品管制而言,這是前所未有的成功,但就人道主義而言,則是重大災難?!苯钭顟騽⌒缘暮蠊皇菍е禄邙f片的非正式信貸系統(tǒng)的崩潰。在2000 年下半年和2001 年上半年期間,數(shù)十萬阿富汗難民在國內(nèi)流離失所,或流向巴基斯坦和伊朗,其中許多負債累累的前罌粟農(nóng)戶無法過冬,無法償還季節(jié)性貸款。農(nóng)民被迫出售土地、牲畜甚至是女兒,這也導致了罌粟種植在第二年全面反彈。⑥Martin Jelsma,“Learning Lessons from the Taliban Opium Ban,Transnational Institution,”https://www.tni.org/es/node/12050.(上網(wǎng)時間:2020年8月18日)
在整個毒品經(jīng)濟系統(tǒng)中,族群因素是影響全局的關鍵因素。罌粟種植與族群身份密切相關。比如:幾十年前轉移去巴爾赫的普什圖人在南方的罌粟種植省份與他們的族群保持聯(lián)系,促進了罌粟種植向巴爾赫的蔓延。⑦William A. Byrd,“Responding to Afghanistan’s Opium Economy Challenge:Lesson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from a Development Perspective,”http://documents1.worldbank.org/curated/en/753541468197330634/pdf/wps4545.pdf.(上網(wǎng)時間:2020年8月18日)鴉片信貸也與族群認同密切相關。從鴉片商人那里獲得鴉片種植的信貸權主要取決于一個人是否與某個特定的社會網(wǎng)絡有關系,這樣的社會網(wǎng)絡通常是族群身份。①Adam Pain,“Opium Poppy and Informal Credit,”https://www.ecoi.net/en/file/local/1231617/1002_1225125226_afghanistan-poppy.pdf.(上網(wǎng)時間:2020年8月18日)
目前,阿富汗的毒品經(jīng)濟依然猖獗。美國政府對“阿富汗罌粟種植和潛在鴉片生產(chǎn)”的估計顯示,雖然2019 年阿富汗的罌粟種植面積因播種時的鴉片價格低減少了28%,從2018年的22萬公頃減少到2019 年的16 萬公頃,但因有利的天氣和收成條件,潛在的純鴉片生產(chǎn)量增長了21%,從2018年的1.12萬噸增加到2019年的1.34萬噸。②ONDCP,“ Releases Data on Poppy Cultivation and Potential Opium Production in Afghanistan,”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s -statements/ondcp-releases-data-poppy-cultivation-potential-opiumproduction-afghanistan/.(上網(wǎng)時間:2020年5月27日)據(jù)聯(lián)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的估計,毒品經(jīng)濟約占阿富汗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的19%至32%。③[美]塔米姆·安薩利著,鐘鷹翔譯:《無規(guī)則游戲:阿富汗屢被中斷的歷史》,第334頁。截至2017 年,鴉片生產(chǎn)在阿富汗提供了約40萬個工作崗位,超過阿富汗國家安全部隊,④“Does Afghanistan Grow More Opium Poppies than before 2001?”https://www.dogedoge.com/rd/iz1GYgF3bwtCdQvAp7ngEogu%2BvikdWq7qGNycl7yvdyYXZXvJulygZIc%2Bbr0UaoEcAEEIIkQlya%2B1Zu bbcdYhNSvTdwq7cTUc7aeTuydgPTy5b1yOYGJ8vefF0KtThmI.(上網(wǎng)時間:2020年5月3日)鴉片成為阿富汗經(jīng)濟增長的重要引擎。相比之下,非農(nóng)業(yè)部門繼續(xù)呈現(xiàn)低迷增長的態(tài)勢。⑤“Afghanistan Development Update: Stimulating the Economy in a Resource-constrained Environment, ”http://www.worldbank.org/en/country/afghanistan/publication/afghanistan-development-update-may-2107.(上網(wǎng)時間:2020年2月11日)可以判定該國并沒有一個健康的經(jīng)濟循環(huán)系統(tǒng),依靠鴉片“果腹”的農(nóng)民從現(xiàn)狀出發(fā)可能將其視為能夠長期發(fā)展的作物,遵循軌跡依賴的慣性而減少對其他經(jīng)濟增長部門的探索,由此造成惡性循環(huán)。
族群沖突也成為了阿富汗國內(nèi)安全的主要威脅。在部族文化的催化下,阿富汗成為滋生極端勢力的溫床,并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對本國的干涉提供了條件。
(一)族群沖突助長了極端勢力。首先,在族群沖突中不斷強化的部族文化和產(chǎn)生的極端主義思想為極端團體帶來庇護。普什圖人深受文化因素的影響。在性格方面,受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普什圖族人對內(nèi)保持忠誠,有著極強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習俗方面,普什圖族受傳統(tǒng)習慣法即“普什圖瓦里”原則影響較深,認為榮譽、自尊、勇敢、救助、好客、忠誠、獻身都是值得贊頌的品質(zhì)。美國發(fā)動的阿富汗戰(zhàn)爭使得以塔吉克族為主的北方聯(lián)盟在新政府和軍隊中占據(jù)了優(yōu)勢,改變了普什圖族在歷史上一直主導阿富汗政治的局面。族群斗爭增進了普什圖族人對本族群的認同,在他們看來,雖然塔利班被政府列為叛亂團體,但成員的構成決定了其或許能更好地代表普什圖族的利益和訴求。因此,有族群身份加持的塔利班成員能夠順利進入普什圖部族并受到部落長老的款待。通過進入當?shù)厣鐣?,塔利班建立了“影子政府”,在部族地帶逐漸樹立威信,形成文化影響力,為自己積攢后備力量。
此外,長時期高頻率的族群沖突使阿部分民眾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思想愈發(fā)激進和極端。在阿富汗,由于被其他族群壓制而郁郁不得志,一些普什圖學生團結在米勒特(Afghan Millat)政黨的周圍。該政黨維護普什圖族的利益,支持阿富汗和大阿富汗普什圖化(它聲稱巴基斯坦講普什圖語的地區(qū)為阿富汗領土),一些黨員流亡至巴基斯坦,其余的則留在阿富汗從事反國家活動。⑥“Afghanistan: Information on Relations between the Afghan Mellat (Millet, Millat) Party and the Afghan and Soviet Authorities during the Period from the Soviet Invasion to the Fall of President Najibullah(December 1979-April 1992),”https://www.refworld.org/docid/3ae6abf844.html.(上網(wǎng)時間:2020年8月17日)阿富汗的學生中還存在與極端主義和反政府團體有關的地下政治活動,這些地下組織被伊斯蘭教原教旨主義團體所控制。尤其是在赫拉特大學的伊斯蘭法律系,有大量的真主黨成員,自殺爆炸的合法性是可以在教室公開討論的。①Antonio Giustozzi,“Between Patronage and Rebellion Student Politics in Afghanistan,”https://reliefweb.int/sites/reliefweb.int/files/resources/A9370E14DC56EE85492576D90024AA1D-Full_Report.pdf. (上網(wǎng)時間:2020年8月17日)
其次,部族沖突便利了極端組織在阿富汗的發(fā)展。阿富汗與6 個國家或地區(qū)接壤,沿巴基斯坦約1500 英里長的杜蘭德線是最危險的區(qū)域。邊境山區(qū)有著崎嶇的地形和漫長的守衛(wèi)不完備的邊界,歷來受當?shù)夭柯浞山y(tǒng)治。由于普什圖族人分屬于杜拉尼、吉爾賽、尤祖法扎伊等部落,每個部落至少有100 萬人口,②“Afghanistan: Ethnic Diversity and Dissidence.Approved for Release ,”https://www.cia.gov/library/readingroom/docs/CIARDP81B00401R000600110002-5.pdf.(上網(wǎng)時間:2020年8月17日)不同部落之間矛盾重重、沖突不斷,所以很難采取聯(lián)合行動。此外,不同部族都希望跨越邊界建立一個統(tǒng)一的本族實體,對這一地區(qū)的爭奪造成了持續(xù)不斷的沖突和摩擦。該地區(qū)的普什圖部落效忠者從未認識到在主權國家中邊境的重要意義,巴基斯坦駐華盛頓大使侯賽因·哈卡尼于2007 年表示:“杜蘭德線兩側的人都認為這是一個軟邊界。”③Jayshree Bajoria,“The Troubled Afghan-Pakistani Border,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https://www.cfr.org/backgrounder/troubled-afghan-pakistani-border.(上網(wǎng)時間:2020年5月5日)杜蘭德線兩側的許多普什圖族民族主義者要求建立一個獨立的普什圖尼斯坦州。而生活在邊境線兩側的俾路支人和布拉灰族人也有著建立共同體的訴求。
族群爭奪地盤所帶來的權力真空便利了極端組織在阿富汗的發(fā)展?!耙了固m國”和塔利班將來自世界各地的伊斯蘭主義者帶到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之間的山區(qū)邊界,集中在喀布爾南部和東部的瓦爾達克、洛加爾等省。在東北角的巴達赫尚省,塔利班的戰(zhàn)斗力也在不斷增強。④“The Taliban’s Mountainous Hideout,”https://worldview.stratfor.com/article/talibans-mountainous-hideout.(上網(wǎng)時間:2020年6月15日)隨著外國恐怖分子到達該地區(qū),普什圖人的實際代表權被那些恐怖分子所取代,在部落成員中起訴恐怖分子和極端分子的人有可能被武裝分子槍殺。普什圖部落的長老、有影響力的民眾和當?shù)仡I導人都是蓄意攻擊的目標。如2018年2月20日,在楠格哈爾省首府賈拉拉巴德的一個酒店房間里,三名部落長老被炸死,另外兩名長老受傷,當日長老們在賈拉拉巴德參加了一次關于中央政府推出的新電子身份證的會議,塔利班發(fā)言人宣稱對此次事件負責。⑤RFE/RL’s Radio Free Afghanistan,“Three Tribal Elders,Nine Police Killed In Afghanistan,”https://www.rferl.org/a/afghanistan-jalalabad-blast-elders-killed/29050660.html.(上網(wǎng)時間:2020年6月4日)美國和國際社會認為,阿巴邊界的部落地帶已成為全球恐怖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中心、行動地點和中心。美國對外關系委員會在2008 年曾說,“世界上很少有地方對美國的國家安全與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邊界的部落地帶一樣重要”。⑥Ahmad Shah Katawazai,“Afghanistan’s Tribal Areas Are Still the Key to the War on Terror,”https://thediplomat.com/2016/11/afghanistans-tribal-areas-are-still-the-key-to-the-war-on-terror/.(上網(wǎng)時間:2020年6月10日)
(二)族群沖突為印巴在阿境內(nèi)角逐埋下隱患。在長時期內(nèi),阿富汗的族群沖突產(chǎn)生了很強的外溢和反作用力。一方面由于力量的薄弱,族群開始尋求他國的支持;另一方面,他國依靠族群來滲入影響力。最為明顯的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在阿富汗尋求代理人進行斗爭。正如在2014 年北約作戰(zhàn)部隊決定撤走時,巴基斯坦前總統(tǒng)佩爾韋茲·穆沙拉夫警告說:“假如印度使用一些阿富汗的部族力量,那巴基斯坦也會利用自己的部族力量,我們的部族力量肯定是普什圖族?!雹摺坝“驮诎⒏缓贡l(fā)代理戰(zhàn)爭?卡爾扎伊:這是侮辱”,http://mil.news.sina.com.cn/2014-11-24/0857812334.html.(上網(wǎng)時間:2019年4月27日)
大體來說,印度主要支持溫和派的普什圖人和以少數(shù)族群為代表的北方聯(lián)盟。20 世紀90 年代塔利班崛起并在阿富汗建立了全國性的政權,得到了巴基斯坦的支持。為了遏制巴基斯坦在阿富汗的影響,印度開始支持北方聯(lián)盟。在這一時期,印度并沒有在阿富汗的安全局勢中發(fā)揮主要作用,其主要是在俄羅斯和伊朗的積極支持下向北方聯(lián)盟運送軍需品、進行人道主義的援助。①Avinash Pliwal,“New Alignments, Old Battlefield: Revisiting India’s Role in Afghanistan,”https://carnegieindia.org/2017/06/15/new-alignments-old-battlefield-revisiting-india-s-role-in-afghanistan-pub-71272.(上網(wǎng)時間:2020年8月17日)印度先后向北方聯(lián)盟提供了價值800萬美元的高空武器裝備及其他武裝設備,并派軍事顧問具體指導北方聯(lián)盟如何作戰(zhàn)。此外,印度還在與阿富汗接壤的塔吉克斯坦的法科爾建造了一座秘密軍事醫(yī)院,專門負責治療北方聯(lián)盟的傷員。這個醫(yī)院現(xiàn)被搬到了喀布爾。2001 年10 月,時任印度國防和外交部長的賈斯旺特·辛格在訪美時公開呼吁國際社會支持北方聯(lián)盟。他說:“印度從來就不承認塔利班是一個合法的政權。我們繼續(xù)承認拉巴尼政權。這個政權來源于北方聯(lián)盟……國際社會現(xiàn)在應加強與這個合法政權的聯(lián)系。②時宏遠:“后塔利班時代印度在阿富汗的戰(zhàn)略利益”,《貴州財經(jīng)學院學報》,2009年第3期,第27頁。2001 年塔利班政權被推翻,北方聯(lián)盟和溫和派的普什圖人崛起,占據(jù)阿富汗政府的軍政要職。印度出于反恐和對印控克什米爾加強控制、對巴實施戰(zhàn)略牽制的需要,積極拓展自己在阿富汗的存在。利用前一階段的歷史情誼,印度將對阿特定族群的非官方支持轉化為鞏固與加強和阿富汗政府關系。在2011年,兩國簽署戰(zhàn)略伙伴關系協(xié)議,印度承諾支持剛組建的民主阿富汗政府?!坝《葘⒃诎⒏缓谷嗣竦闹С窒?,準備在2014年國際部隊撤出后承擔其治理和安全的責任。(簽訂的)協(xié)議將使印度與阿富汗長期友好。(我們)通過發(fā)展援助,重建阿富汗的基礎設施、發(fā)展教育和技術等,旨在幫助阿富汗實現(xiàn)全方位的自給自足?!雹圳w春珍、龔偉:“印度對阿富汗的發(fā)展援助政策研究”,《新疆社會科學》,2018年第3期,第101頁。印度陸續(xù)援助30 多億盧比以助阿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和培訓軍官、警察和情報人員,使其成為最受阿政府和民眾歡迎的國家之一。④林民旺:“應對阿富汗變局,印度在做什么”,《世界知識》,2019年第8期,第74頁。與此同時,雖然其他外部參與者,如美國、伊朗和俄羅斯開辟了直接與塔利班聯(lián)系的渠道,印度卻從未承認過塔利班,并且與其保持著距離。
巴基斯坦則將阿富汗視為戰(zhàn)略縱深。冷戰(zhàn)時期巴基斯坦就利用自己反蘇前線的位置加深在阿富汗的影響,到了塔利班時期影響力更是達到鼎盛。在塔利班政權被推翻后,面對印度的強勢勁頭,巴基斯坦加大了對以普什圖族為主的塔利班的支持。在抗蘇期間巴三軍情報局成員與塔利班結成了千絲萬縷的私人關系,這種關系推動巴方在配合美軍打擊塔利班行動時放水。穆沙拉夫政府對阿塔是明打暗助:一方面配合美國削弱阿塔,另一方面又幫助阿塔領導人躲避美國的打擊。在與美國的軍事合作中,巴基斯坦逮捕了很多“基地”組織領導人,將其交予美國,但從未將阿塔領導人交給美國或卡爾扎伊政府。實際上,在巴存在一個公開的秘密:阿塔軍事領導人一直生活在巴基斯坦的奎達地區(qū)。美國前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稱,2007 年2 月,他向穆沙拉夫發(fā)出一份請求,要求逮捕3 名阿塔領導人,關閉阿塔在奎達和白沙瓦的窩點。穆沙拉夫并沒有那么做。2013 年7 月3 日,阿富汗將軍默罕默德·卡里米接受BBC 采訪時稱,巴基斯坦控制著阿塔并為其領導人提供保護。很多巴基斯坦的士兵認為阿塔成員是反對外來侵略者的自由戰(zhàn)士,不愿意打擊他們。阿塔成員逃往巴部落地區(qū)后迅速發(fā)展壯大。
阿富汗的族群沖突是該國特定歷史條件的產(chǎn)物,同時也是現(xiàn)代化國家建構中中央政府能力缺失的一種體現(xiàn),伴隨著外部勢力的干涉和國內(nèi)的動蕩不斷,族群部落在一定程度上成為替代國家執(zhí)行職能的組織團體。但族群不論是在管理職能上還是在觀念輸入上,所傳遞的都是一種較為落后的文化傳統(tǒng)。雖然在短時期內(nèi)族群建設可以滿足本族民眾的基本生活需求,但族群沖突十分不利于阿富汗整個國家的長期發(fā)展,它既不能給國家提供一個穩(wěn)定的政治秩序,也不能為經(jīng)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保駕護航,還為外部勢力干預阿富汗提供了機遇,加劇了地區(qū)的動蕩局勢。阿富汗的國家重建如想平穩(wěn)進行,就必須為族群間沖突尋求解決途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