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健,貢靜雯,李婷,趙嵩玲,田園園,陳新軍,2,3,4,余為,2,3,4
( 1. 上海海洋大學 海洋科學學院,上海 201306;2. 國家遠洋漁業(y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 201306;3. 大洋漁業(yè)資源可持續(xù)開發(fā)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上海 201306;4. 遠洋漁業(yè)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上海 201306)
莖柔魚(Dosidicus gigas)屬于大洋中上層頭足類,在東太平洋分布廣泛,主要分布于加利福尼亞半島(37°N)到智利南部(47°S),從北美洲和南美洲海岸到125°W的海域[1]。1974年莖柔魚漁業(yè)開始發(fā)展,到1980年產(chǎn)量達到1.9萬t,但1982年出現(xiàn)短暫資源枯竭,到20世紀90年代,莖柔魚資源增長并被大規(guī)模開發(fā)[2]。根據(jù)聯(lián)合國糧農(nóng)組織統(tǒng)計,中國魷釣船隊于2001年開始捕撈莖柔魚,2001?2015年莖柔魚總產(chǎn)量從1.78萬t上升至32.4萬t[3]。莖柔魚生命周期短,僅有1~2 a[4],因此其種群對棲息地環(huán)境及不同尺度氣候變化極為敏感[5–6]。研究已表明,海表溫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和海表高度(Sea Surface Hight,SSH)對莖柔魚棲息地變動的影響相比其他環(huán)境因子更為顯著[7]。此外,光合有效輻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8]及凈初級生產(chǎn)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9]等環(huán)境因子與莖柔魚漁場也有密切聯(lián)系。
厄爾尼諾?南方濤動(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是海洋與大氣連續(xù)但不規(guī)則的循環(huán)變化現(xiàn)象,它影響全球氣候異常變化[10]。厄爾尼諾(El Ni?o)事件發(fā)生時,太平洋中部和東部海域表溫異常變暖;而拉尼娜(La Ni?a)事件發(fā)生時,太平洋中部和東部海域表溫則異常變冷,ENSO現(xiàn)象具有年際變動[11]。以往研究表明,鮐魚(Scomber japonicus)、黃鰭金槍魚(Thunnus albacares)、柔魚(Ommastrephes bartramii)、褶柔魚(Todarodes pacificus)等魚種的空間分布及資源豐度均受ENSO的調控[12–15]。對于莖柔魚, 以往研究主要關注ENSO事件對其漁場環(huán)境狀況的影響,并探索其資源空間分布的變化[16]。對于ENSO影響莖柔魚棲息地的研究也僅限于分析特殊年份,且時間序列短[9]。因此,本研究分析長時間尺度下,在不同ENSO事件期間秘魯外海莖柔魚漁場環(huán)境的變化,以及不同事件期間莖柔魚棲息地適宜性及棲息地緯度重心的變化,探索適宜棲息地時空分布對不同ENSO事件的響應過程,以掌握年際氣候變化對莖柔魚棲息地的影響,為可持續(xù)開發(fā)和利用莖柔魚資源提供依據(jù)。
環(huán)境數(shù)據(jù)包括SST和SSH,來源于夏威夷大學網(wǎng)站(http://apdrc.soest.hawaii.edu/data/data.php)。數(shù)據(jù)時間范圍為1950?2015年1?12月,空間范圍覆蓋秘魯外海莖柔魚漁場,其中漁場范圍為8°~20°S,95°~75°W(圖1),SST和SSH時間分辨率為月,空間分辨率原為0.1°×0.1°,均通過插值轉化為0.5°×0.5°。ENSO事件利用Ni?o3.4區(qū)海表溫距平值(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SSTA)來表示,其數(shù)據(jù)來自美國NOAA氣候預報中心(https://www.cpc.ncep.noaa.gov/products/analysis_monitoring/ensostuff/ensoyears.shtml)。
圖1 我國莖柔魚魷釣漁船秘魯海區(qū)作業(yè)地理位置Fig. 1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squid-jigging fishery for Dosidicus gigas off Peru
依據(jù)NOAA對El Ni?o和La Ni?a事件的定義,Ni?o3.4區(qū)(5°N~5°S,170°~120°W)SSTA連續(xù)5個月滑動平均值超過+0.5℃,則認為發(fā)生一次El Ni?o事件;若連續(xù)5個月低于?0.5℃,則認為發(fā)生一次La Ni?a事件,其余為正常氣候。本研究據(jù)此定義1950?2015年發(fā)生的異常環(huán)境事件(表1)。
計算SSTA和海表高度距平值(Sea Surface Height Anomaly,SSHA),并且依據(jù)1950?2015年9?12月的Ni?o3.4區(qū)SSTA,結合對應月份的SSTA及SSHA數(shù)據(jù),對1950?2015年東南太平洋秘魯莖柔魚漁場進行年際變化分析,分析SSTA、SSHA、Ni?o3.4指數(shù)的變化趨勢。此外,利用交相關函數(shù)分析Ni?o3.4指數(shù)與SSTA和SSHA的滯后相關性。
依據(jù)定義的El Ni?o和La Ni?a事件,將1950?2015年9?12月的SSTA和SSHA數(shù)據(jù)分為3種ENSO年份,計算空間平均值,繪制不同類型下的空間分布圖,分析其空間分布特征。依據(jù)Yu等[17]建立的適應性指數(shù)(Suitability Index,SI)模型,建立SI-SST和SI-SSHA時的響應變量是捕撈努力量,推算莖柔魚漁場海域9?12月適宜的海表溫度(SI-SST)和適宜的海表高度距平(SI-SSHA),分析SSTA、SSHA、SI-SST和SI-SSHA在不同ENSO事件期間的變動規(guī)律。
利用算術平均法(Arithmetic Mean Model, AMM)計算綜合棲息地適宜性指數(shù)(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其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SISST和SISSHA分別為SST和SSHA的適宜性指數(shù)。HSI的范圍為0~1,將HSI≤0.2、0.2<HSI<0.6及HSI≥0.6分別定義為不適宜的、正常的及適宜的棲息地[9]。利用交相關函數(shù)分析Ni?o3.4指數(shù)和HSI的滯后相關性。此外,在不同ENSO事件下分析HSI的變化,并且依據(jù)1950?2015年9?12月莖柔魚漁場海域HSI數(shù)據(jù),計算空間平均值并繪制空間分布圖,分析適宜性棲息地面積在不同ENSO事件下的空間變化特征。
表1 1950?2015年El Ni?o和La Ni?a事件的確定Table 1 Definition of the El Ni?o and La Ni?a events for years 1950?2015
計算各月莖柔魚HSI的緯度重心,并利用交相關函數(shù)分析Ni?o3.4指數(shù)與莖柔魚HSI的緯度重心的滯后相關性。此外,將1950?2015年9?12月莖柔魚平均HSI的緯度重心進行歸類,分析不同ENSO事件期間緯度重心的變化。其中,HSI緯度重心計算方法為[9]
式中,LAGTHSI為HSI的緯度重心;Latitude為緯度值;i為漁區(qū);m為月份。
由圖2可以看出,Ni?o3.4指數(shù)、秘魯外海莖柔魚漁場SSTA及SSHA呈顯著年際變化。從三者的波動情況可以看出,當Ni?o3.4指數(shù)上升時,相應地SSTA和SSHA均增長;當Ni?o3.4指數(shù)下降時,SSTA和SSHA也隨之降低。
交相關分析表明,Ni?o3.4指數(shù)與莖柔魚漁場SSTA呈顯著正相關,在SSTA滯后0月時相關性最大,相關系數(shù)值為0.5942(p<0.05),表明 在Ni?o3.4區(qū)SSTA發(fā)生變化時,秘魯外海莖柔魚漁場SSTA隨之迅速變化;同樣,Ni?o3.4指數(shù)與莖柔魚漁場SSHA也呈顯著正相關,在SSHA滯后1個月時相關性最大,相關系數(shù)值為0.5647(p<0.05)(圖3)。
秘魯外海莖柔魚漁場SSTA和SSHA與ENSO事件有顯著的相關性。由圖4可以看出,當El Ni?o事件發(fā)生時,漁場SSTA均為正值,表明莖柔魚漁場的海表水溫偏高;在正常氣候條件下,莖柔魚漁場的海表水溫相較于El Ni?o事件明顯降低;而在La Ni?a事件下,SSTA均為負值,相較于前兩種氣候條件,莖柔魚漁場的海表水溫最低。莖柔魚漁場SSHA與ENSO的相關性與SSTA大致相同,在El Ni?o、正常氣候和La Ni?a條件下,莖柔魚漁場海面高度依次降低。
秘魯外海莖柔魚漁場SSTA、SSHA、適宜的SST和SSHA在不同的ENSO事件下呈顯著的變化(圖5)。莖柔魚漁場SSTA和SSHA在El Ni?o事件下較高,在正常氣候事件和La Ni?a事件下較低。相應地,正常氣候事件和La Ni?a事件下適宜的SST和SSHA顯著高于El Ni?o事件。
交相關分析表明,Ni?o3.4指數(shù)與HSI呈顯著負相關,在HSI滯后1個月產(chǎn)生最大負影響,相關系數(shù)值為?0.2656(p<0.05),表明在Ni?o3.4指數(shù)較高時,適宜的棲息地面積較少(圖6)。進一步分析在不同ENSO事件下莖柔魚漁場HSI的時空變化(圖7)。結果顯示,1950?2015年在正常氣候和La Ni?a事件下,莖柔魚的HSI值顯著高于El Ni?o事件。此外,莖柔魚適宜棲息地面積比例也顯著高于El Ni?o事件。此外,從空間分布圖看,正常氣候和La Ni?a事件下,HSI≥0.6的面積比例較大;El Ni?o事件下的HSI值大部分小于0.6,表明棲息地質量較低。
Ni?o3.4指數(shù)與莖柔魚漁場HSI的緯度重心的交相關分析表明,兩者呈顯著正相關。并在HSI的緯度重心滯后0月時具最大相關性,相關系數(shù)值為0.3562(p<0.05),表明Ni?o3.4指數(shù)較高時,莖柔魚漁場HSI的緯度重心偏南。在El Ni?o事件下,莖柔魚漁場HSI的緯度重心明顯較正常氣候事件和La Ni?a事件下的緯度重心向南移動(圖8)。
ENSO能使熱帶太平洋生態(tài)系統(tǒng)出現(xiàn)較強的年際變化,對諸多經(jīng)濟魚種的資源豐度及空間分布產(chǎn)生影響[18]。莖柔魚因其生命周期短,對于環(huán)境因子的變化極為敏感,異常氣候現(xiàn)象對其資源波動也有較大影響,特別是El Ni?o和La Ni?a事件[19]。Robinson等[20]研究發(fā)現(xiàn),La Ni?a事件引起海表溫度較長時間變冷的現(xiàn)象,使得莖柔魚的漁獲量較高;從2005年1月到2012年3月,漁獲量逐步下降,發(fā)現(xiàn)此與棲息地水溫逐漸變暖有關。Waluda和Rodhouse[21]認為,1998-1999年強El Ni?o事件期間,上升流勢力較弱,導致莖柔魚資源豐度和漁獲量較低。本研究發(fā)現(xiàn),Ni?o3.4指數(shù)與秘魯外海莖柔魚漁場SSTA和SSHA呈顯著正相關,Ni?o3.4指數(shù)越高,漁場的海表溫度及海面高度越高。此外,本研究通過分析莖柔魚漁場SSTA和SSHA的空間分布特征,同樣發(fā)現(xiàn)在El Ni?o事件下,漁場的水溫偏暖,海面高度升高;在正常氣候及La Ni?a事件下,漁場的水溫偏冷,海面高度降低。Yu等[9]研究認為,與2015年的強El Ni?o事件相比,2011年的La Ni?a事件產(chǎn)生了適宜的環(huán)境條件,有利于莖柔魚的生長和生存。在2011年的每個季節(jié),各環(huán)境因子的適宜面積都有所增大,從而使適宜棲息地面積增加。這與本研究結果一致。本研究通過對不同ENSO事件下SI-SST和SI-SSHA變化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在正常氣候及La Ni?a事件下,適宜的SST和SSHA相比于El Ni?o事件下的比例有顯著的增加。
圖2 1950?2015年9?12月東南太平洋秘魯莖柔魚漁場Ni?o3.4指數(shù)、SSTA、SSHA的年際變化Fig. 2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Ni?o3.4 index, SSTA, SSHA on the fishing ground of Dosidicus gigas in the Southeast Pacific Ocean off Peru from September to December, 1950–2015
圖3 Ni?o3.4指數(shù)與SSTA(a)、SSHA(b)的交相關系數(shù)Fig. 3 Cro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the Ni?o3.4 index and SSTA (a), and between the Ni?o3.4 index and SSHA (b)
圖4 1950?2015年不同氣候模式下SSTA、SSHA的空間分布Fig. 4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SSTA and SSHA under different climate patterns over 1950?2015
圖5 1950?2015年SSTA、SSHA、適宜(SI)的SST和SSHA在不同氣候模式下的變化(“+”為異常值)Fig. 5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in SSTA, SSHA, suitable (SI) SST and SSHA under different climate patterns over 1950–2015 (“+” represents abnormal value)
基于Yu等[17]研究結果,本研究將SST和SSHA作為關鍵環(huán)境因子,構建了棲息地指數(shù)模型。已有較多研究證實SST對莖柔魚漁場形成有重要影響,并常用于HSI建模[15–16,22–23]。SSHA作為影響棲息地的重要因素之一,將其用于HSI建模能更加準確地探索適宜棲息地的分布范圍。Yu等[9]研究表明SSHA是造成棲息地質量差異的主導因素。通過算術平均模型(Arithmetic mean model,AMM)方法計算HSI,可以在結果中反應每個環(huán)境因子的變化。目前,大多數(shù)研究選擇AMM方法并成功預測魚種的棲息地適宜性,例如鰹魚(Katsuwonus pelamis)[24]、鮐魚(Scomber ja-ponicus)[12]、柔魚(Ommastrephes bartramii)[25]。本文利用1950?2015年的Ni?o3.4指數(shù)與HSI值進行交相關分析,發(fā)現(xiàn)兩者呈顯著負相關,滯后1個月的相關性最強,表明莖柔魚棲息地能夠迅速響應ENSO事件。Yu等[17]利用2006?2013年的數(shù)據(jù)對HSI與Ni?o3.4指數(shù)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滯后時間為?1~?3個月,呈顯著負相關,與本研究結果一致。此外,本研究分析了適宜棲息地緯度重心與Ni?o3.4指數(shù)的交相關性,發(fā)現(xiàn)兩者呈顯著正相關。進一步分析在不同ENSO事件下適宜棲息地緯度重心的變化,發(fā)現(xiàn)在El Ni?o事件下,適宜棲息地緯度重心偏南;在正常氣候及La Ni?a事件下,適宜棲息地緯度重心偏北。Paulino等[26]研究表明,漁撈作業(yè)船隊的年度分布與El Ni?o海溫異常相關,在2008年和2009年船隊集中在北部,在La Ni?a事件年份呈分散空間分布,但總體集中在SST范圍為18.4~22℃的海域內。這可能是由于商業(yè)漁船的特性,El Ni?o事件下莖柔魚資源豐度較低,船隊僅在資源較為集中的地區(qū)進行作業(yè)。徐冰等[16]根據(jù)我國2005?2009年魷釣船生產(chǎn)數(shù)據(jù),結合表溫等資料,發(fā)現(xiàn)2007年受La Ni?a事件影響,相較2006年和2009年10?12 月El Ni?o事件,中心作業(yè)漁場向北偏移了1°~2°。這與本文研究結果一致。
圖6 Ni?o3.4指數(shù)與HSI的交相關系數(shù)Fig. 6 Cro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the Ni?o3.4 index and HSI
圖7 1950?2015年HSI在不同氣候模式下的變化(a,“+”為異常值)及HSI的空間分布(b,c,d)Fig. 7 Variability in the HSI (a, “+” represents abnormal value)and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HSI (b, c, d) under different climate patterns during 1950?2015
圖8 1950?2015年Ni?o3.4指數(shù)與漁場重心緯度(LAGTHSI)的交相關系數(shù)(a)及漁場重心在不同氣候模式下的緯向變化(b,“+”為異常值)Fig. 8 Cro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the Ni?o3.4 index and latitudinal gravity centers of HSI (a) and latitudinal changes in gravity centers of HSI under different climate patterns during 1950–2015(b, “+” represents abnormal value)
本研究推測秘魯外海莖柔魚棲息地適宜性對不同ENSO事件的可能響應過程為:在El Ni?o事件下,莖柔魚漁場海表溫度升高,海面高度上升,適宜的海表溫度和海表高度面積減少,棲息地質量下降,適宜棲息地面積減少,適宜棲息地緯度重心偏南;在正常氣候及La Ni?a事件下,莖柔魚漁場海表溫度降低,海面高度下降,適宜的海表溫度和海面高度面積增加,棲息地質量上升,適宜棲息地面積增加,適宜棲息地緯度重心偏北。由于HSI模型存在偏差,僅利用SST和SSHA兩個參數(shù)不能完全描述莖柔魚棲息地的環(huán)境變化,今后的研究中我們應加入其他環(huán)境因子并且考慮各環(huán)境因子的權重分配,使模型預測更加精確。此外,由于生產(chǎn)數(shù)據(jù)的缺失,我們較難對長時間尺度的環(huán)境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因此今后應加強國際漁業(yè)合作收集更多的數(shù)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