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宇澄
● 你知道精神運動康復療法嗎
精神運動康復學起始于法國,學科創(chuàng)始人吉賽爾· 蘇比昂女士于20世紀中期首次提出了有關精神運動康復治療的概念,并和她的兒子創(chuàng)辦了法國宜世高等精神運動與康復學院,為歐洲培養(yǎng)了大量精神運動康復師。這是一門專注于神經和精神疾病康復的學科,針對基因、機能紊亂及退變等各種原因引起的精神運動功能障礙,采取非藥物治療的理論與方法,是集臨床醫(yī)學、康復醫(yī)學、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為一體的綜合性輔助方法。也是法國衛(wèi)生部主動向中國推薦的唯一一個康復醫(yī)學范疇項目,目前重點在老年人認知功能減退、神經退行性疾病、兒童自閉癥等疾病中得到廣泛的運用。
陸主任介紹,老年醫(yī)學科自2018年底加入江蘇科技廳公益科研院所自主項目(BM2018033-1)“精神運動康復學診療技術在兒童和老年人群中的應用研究”,科室多名成員經過法國宜世學院專業(yè)培訓并取得證書,隨即在院內外應用推廣該項技術。在精神運動康復療法中,精神方面主張從患者主體來獲得和維持的放松療法,使其神經肌肉得到放松,以解除壓抑并增加主體可調動的精力。配合運動可以讓治療事半功倍,幫助患者擺脫肌力抵抗等聯(lián)合反應;使患者大腦的偏側性達到平衡;重新構建患者的身體圖式;讓患者重新感受和掌握空間感和時間感,同時也讓他們學會適應各種情況,回歸到正常的生活狀態(tài)。
有別于物理治療、作業(yè)治療和言語治療等非藥物治療措施,在精神運動康復治療中,治療師更加關注患者個體的精神層面,如談話小組,提供一個傾聽,表達和交換的空間;更加關注與個體建立關系的方式,通過引導、共情、理解和溝通的方式讓患者更加信任康復師,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更加注重保留患者本身仍具有的精神運動功能,以功能代償的方式使患者能適應自身的生活環(huán)境,提高其生活質量。
目標使用精神運動技能,優(yōu)化個體的潛力,提高其參與社會生活,適應自然和人文環(huán)境的能力。
● 精神運動康復療法適用于哪里?
精神運動康復學在譜系性發(fā)育障礙,學習障礙,整體病變,心理疾病,精神疾病及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等神經退行性病癥的治療上有顯著的效用??蛇m用于從早產兒到兒童、青少年、成年人、及老年人各個年齡階段的患者。精神運動障礙的出現(xiàn),會影響患者個人發(fā)展和對周邊人文環(huán)境的適應性,患者常表現(xiàn)出認知功能、運動機能和情感表達障礙,這些問題已成為病人及其家庭痛苦的根源。為了讓患者能夠從內心和精神上被“喚醒”,精神運動康復療法在實際應用時,“共情”“適應”“關系”和“非語言交流”是精神運動康復堅持的四大理念,這就意味著在進行治療時,患者的家人也需要主動參與其中。
在生活中,很多人應該都感受過精神狀態(tài)對自己行動力的影響。積極的精神狀態(tài)有時可以克服某些生理缺陷,提高行動執(zhí)行力;而長期處于高壓、緊張或消極狀態(tài),我們的機體必定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不適及障礙癥,并且這種障礙很難用藥物和醫(yī)療設備來消除。若出現(xiàn)上述情況,最好的治療手段便是精神運動康復訓練。
● 精神運動康復治療的實際操作過程
陸主任以阿爾茨海默病患者(AD患者)的治療為例,介紹了治療的完整過程。
治療前期準備:
1.了解患者相關情況。了解患者的社會經濟情況、家庭背景、興趣愛好等。
2.了解醫(yī)療狀況。了解患者此前的患病狀況、醫(yī)學診斷,及其去醫(yī)院就診的原因。
3.進行精神運動學評估。通過評估羅列出患者目前已退化的功能及其仍保留的功能,并分析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
4.制訂治療方案。穩(wěn)定患者情感,刺激患者仍保留的功能,通過刺激仍保留的功能以補償退化的功能。
認知功能訓練:認知功能減退是AD患者的常見癥狀。進行認知功能訓練可以改善其認知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減輕照護者及家庭的負擔。“認知功能”訓練主要分為7個部分:時間定向力、地點定向力、記憶力、注意力、計算力、回憶力及語言能力。
情緒舒緩:焦慮是AD患者最早出現(xiàn)的癥狀之一,且會存在于整個患病周期中。通過包裹性按摩、音樂療法和舒緩放松療法,可以安撫AD患者的情緒,緩解抑郁或焦慮情緒,也可以讓他們更配合后續(xù)活動的進行。
生活自理能力訓練:分為上肢精細運動、下肢精細運動、運用技能三個方面。上肢精細運動包括捏彩泥、筷子夾豆、系鞋帶、搭積木等游戲;下肢精細運動可以做些類似踢球、踏腳印、走路線的腿部運動;運用機能一般要求患者自己用筷子、系/解扣子、模仿動作等,可以提高他們的自理能力。
軀體活動訓練:在治療師和患者家屬的監(jiān)護下,通過不同運動對AD患者進行平衡能力、協(xié)調能力、抗阻能力的訓練,這些練習活動可以鍛煉大腦與肢體的協(xié)調能力。
陸主任表示,照顧AD患者是一項艱辛的事情,家屬們在長期照顧患者后很容易產生消極倦怠的情緒,也就是“照料者耗竭”。因此,治療師們也會對患者的照護人員進行AD癥狀管理的講解,解開他們在照護上的困惑,也會患者多一份理解和包容。同時,治療師也可以為照護者提供心理及情感上的幫助,應用放松療法改善他們的情緒,避免把不良情緒帶給患者。
“精神運動康復治療學不僅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種態(tài)度,讓我們永遠保留這種有愛心、耐心、責任心、同理心的態(tài)度,與患者及家屬一起并肩戰(zhàn)斗!”陸主任由衷地期望精神運動康復治療在國內的推廣可以越走越遠,讓更多被精神運動障礙困擾的家庭能夠看到光明的未來。
(編輯? ?周逸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