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寧
關鍵詞:做好;基層黨校工作;思考
主體培訓下實功。在培訓主題上,突出黨性教育、理論教育和基層黨建創(chuàng)新做法,在教學方法上突出理論教學、經(jīng)驗教學、實踐教學、體驗教學,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方法,研發(fā)訪談式教學、案例教學、情景式教學、音樂黨課等新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拓寬黨校教學寬度,將統(tǒng)戰(zhàn)、掃黑除惡、脫貧攻堅、“三個以案”警示教育、污染防治、黨風廉政、意識形態(tài)、法制建設、國防教育等內容列入黨校教學內容,保證黨性教育課程不少于總課程20%,使學員在黨性教育中鍛造過硬本領。通過培訓,增強學員的黨性意識、敬業(yè)精神、基層黨建務實操作能力,為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服務。
外出宣講解疑惑。在宣講中,重點把握好三點:一是宣講內容求“易”。宣講內容在重點突出黨的十九大精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的前提下,緊密圍繞黨中央和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開展,緊跟形勢政策,立足為基層群眾答疑解惑,使得理論宣講通俗易懂,真正走進尋常百姓家。二是宣講形式求“新”。采用送課上門的形式,提供菜單式宣講服務,做到因人、因地、因時宣講。三是宣講效果求“好”。要求教師在外出宣講時堅持“學術交流無禁區(qū),黨校課堂有紀律”的基本原則,堅持正面宣傳、團結鼓勁的宣講方針,緊扣主題,注意緊扣時事政治、緊密結合市情、緊扣單位實際,增強宣講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教學改革講實效。貼近干部所思所想,增強教學互動。為提高教學實效,黨校主動到各部門和鄉(xiāng)鎮(zhèn)街道了解培訓需求,科學制定年度干訓計劃。每個主體班開班前,都加強需求調研,開出課程菜單,讓學員優(yōu)選課程,要求參訓對象上報“最想聽的專題”“最缺乏的知識”“最喜愛的培訓方法”等,實行一班一策。同時要求學員做到“一帶來,三留下”,開班時,要求每位學員帶課題參訓,入學時上交兩三個群眾關切和履行崗位職責中遇到的熱點難點問題以及對黨校培訓工作的意見建議,力求讓學員學有所思、學有所得。
學員管理出實招。一是實行自主式管理,成立班委,合理分工,全面加強對學員日常學習、出勤情況、學員論壇等項目的量化考核,采用百分考核制,做到每日一公布。二是實行制度化管理。報到前,發(fā)布與干部培訓相關的紀律文件;報到時,開好班會,集體學習中央及地方干部教育培訓紀律文件,成立班委加強學員自我監(jiān)督;報到后,建立班級微信群,及時發(fā)布培訓信息及紀律督查情況;住宿時堅持餐前簽到,晚間不定時查房;現(xiàn)場教學,強調小組監(jiān)督;出勤、考勤實行常態(tài)化管理;異地培訓突出做好出發(fā)前動員;實行學員考試成績、紀律考核和綜合表現(xiàn)相結合的結業(yè)評價制度。三是實行過程化管理,狠抓班主任、班集體、班活動“三班”建設,要求班主任全程跟蹤參與整個培訓流程,嚴把紀律關,不斷提高學員管理工作的規(guī)范化水平。
完善評價激勵制度,用制度推動教學水平更上新臺階。一是引入教學互評機制,相互聽課、相互評課,實施新課試講和集體備課制度,嚴把授課質量關。二是實施教學評估制度,由學員對授課情況進行不記名打分,強化教學評價,嚴把教學評價關。三是推出教科研獎勵制度。對在講課、論文發(fā)表、科研資政、教學比賽中獲得成績的教師都給予相應層次的物質獎勵,激發(fā)教師投身教科研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對于錘煉教師隊伍、增強干部培訓實效、創(chuàng)建一流縣級黨校將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強化問題導向,貼近實際開展科研咨政工作。圍繞“貼近發(fā)展、貼近群眾、貼近實踐”的科研轉型要求,突出有用性和地方性的研究方向,著力提升決策咨詢作用,這是黨??蒲泄ぷ鞯幕境霭l(fā)點。強化調研選題和轉化,努力解決課題從哪里來,成果往哪里去的問題。確定三個面向:第一,面向實踐,在社會實踐與調研中獲得選題,調研內容涉及精準扶貧、基層黨建、黨校教學基地等方面的內容;第二,面向學員,在每一期主體班學員中的“一個帶來”中篩選選題;第三,面向縣委、縣政府決策部門,緊密圍繞市委市政府核心工作開展科研資政工作。
規(guī)劃引領,在細化辦學目標上下功夫?;鶎狱h校應認真研究中央、省關于加強和改進黨校工作的有關精神,以市縣級黨校辦學評估辦法要求為標準,研究制定學校的中長期發(fā)展規(guī)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堅持以教學為立校之本,以科研為強校之基,以人才為興校之源,不斷推動黨校整體工作水平的提升。根據(jù)干部培訓計劃,統(tǒng)籌籌備年度班次培訓任務,計劃培訓人員,包括村(社區(qū))支部書記進修班、市直單位黨支部書記綜合培訓班、站所干部培訓班、市直機關黨務干部培訓班、宣傳干部培訓班、市委安排或參與有關部門聯(lián)合辦班等。
持續(xù)推進,在夯實辦學基礎上下功夫。持續(xù)深化“教學提檔、科研提質、管理提效”三項工程,不斷夯實黨校工作基礎。1、深化“教學提檔”工程。一是創(chuàng)新培訓方式。緊密結合當前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圍繞干部隊伍建設需要,突出教學重點,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全面推行研究式、情景式、互動式、案例式、體驗式等教學方式,不斷增強干部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二是深化合作辦學渠道。在深化與各級黨校合作辦學的基礎上,拓展異地辦學范圍,實行長期業(yè)務合作,實現(xiàn)平臺資源共享,促進基層干部開闊眼界、成長提高;三是推動培訓管理平臺化。發(fā)揮黨校網(wǎng)站、微信公眾號作用,實現(xiàn)學員入學登記、信息發(fā)布、班級考勤等學員信息管理平臺化。做好辦班信息預發(fā)布,及時掌握學員培訓需求。做好學員回訪工作,延伸辦學效果,提升學員服務質量。2、深化“科研提質”工程。一是立足本地實際,提升科研影響力,爭取完成一批具有較高質量的研究報告,為縣委政府決策服務。二是立足實地調研,加強科研組織管理。做好申報立項課題、調研報告的動態(tài)管理和中期督查工作,同時積極為科研人員開展調查研究等創(chuàng)造更好條件。三是立足爭先進位,抓好科研隊伍。積極培養(yǎng)中青年人才,充分發(fā)揮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為年輕教師帶路子、出點子、教方法,同時開展精品課評比活動,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3、深化“管理提效”工程。一是深化制度建設,推進管理創(chuàng)新。進一步探索和完善科研考核獎勵機制,激發(fā)科研熱情,努力實現(xiàn)科研成果高質量、上水平。二是健全完善管理體制機制。進一步細化管理程序、落實工作責任,逐步建立充滿活力的管理體制機制,努力形成管理規(guī)范、運轉有序的工作格局,形成分工明確、配合協(xié)調的良好局面;三是強化執(zhí)行力度。積極推進各項制度的貫徹落實,不斷提升執(zhí)行力,定期、不定期開展作風效能和執(zhí)行力督查,確保工作取得實效。
統(tǒng)籌發(fā)展,在提升學校軟硬件建設上下工夫。一是統(tǒng)籌校園基礎建設和后勤服務保障。在現(xiàn)有條件下,做好目前校園維護綠化等硬件維護工作,盡力滿足干訓需求;對于還未建成新校區(qū)的黨校來說,應加快推進新黨校建設,做好新校區(qū)建設的融資工作,及時與中標設計單位在建筑單體設計上溝通和協(xié)調,力爭新校區(qū)早日開工。二是突出工作重點,抓好人才隊伍。如果說校園基礎設施建設是硬件建設,那么教師隊伍的培育則是軟件建設,是一所學校的核心建設、關鍵建設。黨校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積極鼓勵教師參與各類師資培訓,并通過定期開展教研活動、加強學術交流等方式,促進教師教學科研能力的進一步提升;通過掛職鍛煉、實地調研、跟班學習等途徑,切實提高教師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和業(yè)務水平,持續(xù)打造名校、名師、名課“三名”工程,樹立黨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