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哲
《永遠的花樣年華》這部歌劇的名字聽起來平淡無奇,但是這部歌劇的震撼力和穿透度是很強的,尤其考驗演唱者的聲樂專業(yè)技巧和舞臺表現(xiàn)帶動能力。當然,難度越大的歌劇越能吸引大家的注意,引起大家的共鳴,所以這部歌劇也常常出現(xiàn)在比賽和演出中,在聲樂課程的教研過程中應用的次數(shù)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要想真正聽懂這首歌曲,就要了解它的創(chuàng)作背景、主人公事跡,以及演唱應用到的技能技巧。當然,歌劇《永遠的花樣年華》中也存在一些不夠精妙的演奏技巧和曲調(diào)表達方式,但是總體而言,這一歌劇有著很大的魅力,吸引著一批又一批后輩去走近它、了解它,進而逐漸地了解那個年代,產(chǎn)生深深敬佩之情的同時,不斷提高民族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大部分聽眾都知道《永遠的花樣年華》,但是知道這部歌劇出自《野火春風斗古城》的只占一半,而真正了解《野火春風斗古城》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微乎其微。其實《野火春風斗古城》這部歌劇是在1943 年的冬天完成的,那時正在進行艱苦的抗日工作,可以想象,此時情況緊急,處境艱險,但是作者依舊頑強地進行創(chuàng)作,這種精神是可歌可泣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艱險,所以作品備受關(guān)注。最主要的是,歌劇的確有代表性,贊頌了地下工作者以及不斷付出、進行偉大斗爭的黨員們,鼓舞了一批批愛國衛(wèi)士。
很多人局限地將技巧性和專業(yè)度作為衡量作品藝術(shù)水平的標尺,但其實,藝術(shù)層面的內(nèi)容有很多,例如歌曲中的人物塑造。人物的塑造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人物的性格,另一方面就是人物的情感。在《永遠的花樣年華》中,人物的性格表現(xiàn)較為明顯,首先是剛步入婚姻的年輕女子就和丈夫一同投入到革命戰(zhàn)爭中去,絲毫沒有小女子情懷,當然,也不是說沒有,只是這位同志沒有表現(xiàn)出來,她知道在國家利益面前,自己的小家算不上什么。第二段主要記敘了她在革命工作中的一些表現(xiàn),是堅強的、真誠的。最后,從高潮回歸到平靜,雖然她是女主角,但其實她也只是一位普通女性,值得我們欽佩和尊重。
旋律特征,從歌劇創(chuàng)作的背景以及主要凸出的情感就可以預想到這部歌劇的旋律特征了,整體是以跳進音程為主的抒情性旋律。整部歌劇,大部分都是五度的小音域,但是也不乏六七度甚至十度的旋律出現(xiàn),整體音程復雜、音域遼闊,便于表達和升華情感。細細品味,不難發(fā)現(xiàn),在歌劇的第一段中,大多是單調(diào)一些的曲調(diào)和旋律,給人以連綿、婉轉(zhuǎn)的感受,緊接著,在后面開始逐漸加強旋律,為激昂的情緒做鋪墊,最后又回歸到原來的旋律,整體有著較大的旋律浮動,但是又融合得恰到好處,這不僅是旋律表現(xiàn)得好,有一部分原因還要歸結(jié)于歌詞譜寫得貼合。一部歌劇演奏下來,主要還是抒情旋律,雖然其中夾雜著激昂、高亢的情緒,但是主要還是襯托女性革命者的柔軟與剛硬的結(jié)合。但是在比賽或者教研中,需要特別注意旋律部分的講解和學習,雖然整體較為舒緩和平靜,只有小部分的跨度音程,但是在真正演唱跨度部分時,一定要精準到位,避免段落間不能很好地融合和銜接。
歌劇的賞析應該是全面的,旋律、曲調(diào)以及樣式,這些都是欣賞和評析歌劇藝術(shù)性的一部分,此外還包括演唱者的演唱技巧。很多人會把演唱技巧同旋律、曲調(diào)混淆,但實際上,演唱技術(shù)通常是演唱者為了豐富整部歌劇效果的演出技巧。在《永遠的花樣年華》這部歌劇中,創(chuàng)作者主要運用了以下三個技巧:倚音、滑音和哭腔。
倚音,從名字就可以猜到,是在后面的音前加上一個音,便于兩個音之間更好地連接,例如在“讓”字的發(fā)音so 前加一個mi的音,這樣可以使歌劇更富悠悠不斷的連綿之感。一方面可以加強歌劇語言的聲調(diào),給人以更真切且直觀的感受;另一方面,還可以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思鄉(xiāng)之情。
滑音,顧名思義,就是在話劇中一些唱句的最后幾個字中采用下滑音,來凸顯戲曲性風格。在《永遠的花樣年華》中,滑音這一演唱技巧的使用是比較頻繁的,例如在中心句“永遠的花樣年華”、開始句的“描我的黛眉”以及最后的“我是珊瑚花”和“記住了我的回答”這幾句中都有體現(xiàn),并且還在此基礎(chǔ)上進行了更加有技巧性的二度創(chuàng)作。
哭腔,這種演唱技巧在傳統(tǒng)戲劇中也是很常見的,但是多次重復的歌曲或者劇作卻是少之又少,《永遠的花樣年華》算一部,不免讓聽的人感受到了一股濃濃的哀傷之情。但是,這種哭腔不是服輸?shù)哪欠N腔調(diào),而是震懾到了聽者的靈魂深處,讓我們感受到她的不屈不撓、不卑不亢以及那種勇敢赴死的氣勢和情懷。除此之外,還有咬字以及呼吸等。一部優(yōu)秀的歌劇,會應用到很多演唱技巧,這些技巧各有各的特點,要想使它們?nèi)谌氲揭徊扛鑴≈?,其實并非易事,但是一旦真的做到了,就可以很好地豐富曲調(diào)和效果。
總而言之,這部歌劇之所以被大家廣為熟知并流傳,是有一定原因的。它既能打破中國傳統(tǒng)的曲調(diào)模式,又可以很好地容納西方的一些唱法、和聲,已經(jīng)達到了很高的音樂歌劇水平。除了優(yōu)美的旋律,新穎、復式的曲調(diào)外,還有專業(yè)的唱腔,從方方面面都弘揚和贊頌了革命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并充分表現(xiàn)了對家鄉(xiāng)、革命的真摯感情和滿腔熱愛。今后,大家在參加比賽、演出或者是進行音樂教研時,都要對其進行多角度的賞析,最大可能走進并完整地解讀這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