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北京師范大學國際寫作中心、昆山市文聯(lián)、張浦鎮(zhèn)人民政府主辦,《揚子江》詩刊、昆山市作家協(xié)會、張浦鎮(zhèn)文聯(lián)、昆山美研中心承辦的“跨越重洋的玫瑰——第二屆中外詩歌互譯沙龍暨夏季風田園詩會”在昆山市張浦鎮(zhèn)舉行。中外詩人一起激情朗誦了自己的詩歌作品并一同欣賞了昆山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熱烈而詼諧的《淞南山歌》表演。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國際寫作中心執(zhí)行主任張清華在致辭中,對遠道而來的外國詩人表示歡迎的同時,回顧了上一屆的成果。他說,這次邀請的外國詩人朋友更具有代表性,國內(nèi)詩人也非常具有影響度?!敖鲜侵袊幕氖サ?,是中國最美、物產(chǎn)最豐富、最浪漫的地方?!彼M魑煌鈬笥淹ㄟ^這次詩歌交流活動能充分感受這一點。張清華認為,這種現(xiàn)場互譯主要是對詩人有深度的了解,讓跨越語言的詩意抵達詩人們的內(nèi)心。
江蘇省作協(xié)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賈夢瑋表示,第一屆中外詩歌互譯沙龍給他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我聽到了世界各種語言甚至方言朗誦的詩歌,也看到了詩人們?yōu)榱藢ふ易詈线m的詞語絞盡腦汁”,他認為,翻譯是讓詩歌借助另一種語言轉世投胎。由于文字文化傳統(tǒng)不同,中外文化之間隔著一道鴻溝。賈夢瑋表示,“這是一道美麗的鴻溝,正是因為有著這道鴻溝的存在,才保有了文化生態(tài)的多樣性,我們的文學只有受到譯制文學的挑戰(zhàn),才會有健康的發(fā)展,發(fā)展至新的境界”。
開幕式上外國詩人朗誦,風格豐富而多元。丹麥詩人穆尼姆·阿法克用阿拉伯語激情朗誦了一首《世界》,高昂的語調(diào)在廣場的空中回蕩。波蘭詩人大流士·托馬斯·萊比奧達朗誦的《中央公園的石頭》,仿佛感受到一枚枚“石頭”在輕聲表達著什么。美國原住民詩人西蒙·奧蒂斯朗誦了一首實驗作品《我父親的歌》,開頭和結尾都以民歌音調(diào)來串聯(lián),通過不同節(jié)奏、音量的反復出現(xiàn)令人感受到美國西南部那干燥土地的韻味。南非詩人左拉尼·姆西瓦則上臺用方言朗誦了一首《土地的兒子》,詩詞中夾雜諺語和口技,精彩非凡。
來自美國的女詩人徐貞敏,是兩屆活動外國詩人的聯(lián)絡人,熱愛中國文化的她講一口流利的中國話,并給自己取了個中國名字。她說,去年第一次來張浦鎮(zhèn)參加中外詩歌互譯沙龍,她感到很開心,“收獲非常大”,“今年再一次舉辦這樣的活動是因為去年的活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她表示,“舉辦這樣的中外詩人交流非常重要,以前中國詩歌在國外的傳播比較少見,很多外國詩人只知道中國古詩,對中國的當代詩歌并不了解;同時外國也有非常多優(yōu)秀詩人的作品沒有被翻譯成中文。所以這樣的交流可以作為文化與文化之間、詩歌與詩歌之間的一個橋梁”。
徐貞敏說她很愿意為搭建這座橋梁做點什么。這兩年她奔波在中美之間。“這個活動第一站是在北京,第二站來到昆山張浦,這樣,外國詩人更能夠體會到中國南北方文化之間的差異。江南自古以來是中國文化的重要地帶,外國詩人來到這里能夠感受到濃郁的江南文化。我希望這樣的交流活動能夠長久地舉辦下去?!?/p>
本屆中外詩歌互譯沙龍安排了現(xiàn)場翻譯、雙語朗誦、文化考察等多種形式的詩歌活動,力求促進中國詩歌“走出去”,同時引進國外的詩歌經(jīng)驗,以推動中外詩歌創(chuàng)作的共同發(fā)展。
詩歌翻譯大多是個體的、單一的、面對紙質(zhì)文本的獨立翻譯,而本次活動打破了以往的翻譯局限,譯者直接面對作者,強調(diào)現(xiàn)場翻譯,由中方詩人、外方詩人和翻譯家共同組成一個活動空間,先由翻譯家將原作直譯為對方語言,再由對方詩人通過與原作者的現(xiàn)場交流將之豐富化、詩意化,最終形成譯詩。在很大程度上這是對詩歌翻譯方式的創(chuàng)新,無論在翻譯的準確度上,還是在譯作的再創(chuàng)造上,都大大提高了詩歌翻譯的水平。
參加此次詩歌互譯的六位外國詩人為丹麥詩人穆尼姆·阿法克、波蘭詩人大流士·托馬斯·萊比奧達、蘇格蘭詩人格里·盧斯、美國詩人西蒙·奧蒂斯、南非詩人左拉尼·姆西瓦、摩洛哥詩人菲緹雅·莫基德。六位中國詩人為路也、葉輝、巫昂、孫冬、黃梵、劉亞武。四位翻譯家為陳義海、柳向陽、李暉、刁韓瑩。
中外詩人在張浦鎮(zhèn)尚明甸萱草書屋舉行了一次特別的朗誦會。朗誦會場就近選在尚明甸臨河的二郎神廟對面,中國鄉(xiāng)村古寺廟建筑與現(xiàn)代簡約露天會場隔河相望,本村大娘們放下手中農(nóng)活,成群結隊來到朗誦會現(xiàn)場,她們對外國詩人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對詩歌朗誦會這種表演形式表現(xiàn)出濃厚興趣。
《揚子江》詩刊主編胡弦說“萱草”在中國傳統(tǒng)詩詞中象征母愛,本次活動選址地“萱草”書屋與觀眾“大娘”們是一個詩意的巧合,他借這個古典意象感謝并祝福到場的所有母親們。朗誦會自由參與,中外詩人、翻譯家、村民們紛紛登臺表演,漢語、英語、美國印第安土著語、阿拉伯語、摩洛哥語、昆山張浦鎮(zhèn)本地方言,聲音的音樂打破語言的屏障,情感表達的肢體動作舞蹈般誕生新的詩意。
世界各國的詩人們對以張浦鎮(zhèn)尚明甸為代表的保留有中國傳統(tǒng)鄉(xiāng)村文化特色的中國江蘇新農(nóng)村富裕生活表示贊嘆,村民們則希望以后再有機會參加這樣新穎接地氣的國際詩歌朗誦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