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魯民
1934年11月,紅軍長征途經(jīng)湖南汝城縣沙洲瑤族村,三名女紅軍借宿于徐解秀老人家中,看到她家中沒有一床完整的棉被,只有一塊破爛不堪仍舍不得丟棄的棉絮。三名女紅軍臨別時,要把僅有的一床被子送她,她堅決不肯要。她們就剪下半條棉被送給她。老人說:“什么是共產(chǎn)黨?共產(chǎn)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
還是在長征途中,紅軍戰(zhàn)士謝益先見到迷路在草地里的母子三人,已經(jīng)餓得哭不出聲了,眼看就要被餓死,就把自己僅有的一袋干糧給了他們。他每天吃的是草根樹葉,還裝作吃飽的樣子,終于沒能挺到最后,一頭栽倒在地,犧牲在草地上。
在革命戰(zhàn)爭時期,這樣的動人故事還有很多,曾溫暖了無數(shù)百姓的心,這種時刻把人民的冷暖放心上的初心與使命,讓他們知道什么是共產(chǎn)黨,什么是人民子弟兵。因而,才有了人民群眾對我黨我軍的無私支援,有了戰(zhàn)勝敵人的真正的銅墻鐵壁。
2016年10月,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就深情講述過“半條被子”的故事。2020年9月,在湖南考察期間,他又專程參觀了“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告誡大家不要忘記“半條被子”蘊藏的意義——共產(chǎn)黨和人民就是共用一條被子的感情?!鞍霔l被子”承載的初心——“同人民風雨同舟、血脈相通、生死與共”,既是我們過去取得勝利的重要優(yōu)勢,也是我們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浩瀚征程的底氣所在。
“半條棉被”與“一袋干糧”的故事告訴我們,誰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誰放在心上,誰得到了人民的支持,誰就能走上勝利的坦途。過去如此,現(xiàn)在如此,將來也是如此,牢記這一規(guī)律,永遠不忘人民,永遠依靠人民,永遠服務人民,我們的未來才會越來越好,才會擁有無限輝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