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進
一個北方寒冷春日的下午,在客居的旅店,我見到了前來咨詢的母女倆。
一見面,我就理解了此前母親和我聯(lián)系時的焦急:青春妙齡的女兒,蒼白、單薄、消瘦,身體僵硬,神情呆滯。她不敢看我,在床邊緊張地坐下,每說一句話,都要抬眼看一下自己的媽媽,內心似乎驚懼不安。
談話很艱難。在媽媽的鼓勵下,女兒一句一句地說出了自己的病況。
兩年前,她在初二時表現(xiàn)出抑郁癥狀,心里難受,莫名地緊張;不敢獨處,又害怕人多,不與人交流。后來開始厭學,有自傷、自殺行為,還有幻聽。醫(yī)院診斷為精神病性抑郁,用藥百優(yōu)解、舍曲林、阿立哌唑、利培酮等。
初三末,盡管病得這么重,她還是以總分614 分的成績(滿分640 分),考上了本地最好的高中。剛入學一個月,就住院,然后休學。治療至今,除了幻聽減少,其他癥狀無太大變化。
這是比較典型的抑郁和焦慮(恐懼)癥狀,只是這么嚴重的不太多見。對于她的其他表現(xiàn),我沒有太重視,只是就幻聽繼續(xù)往下問。
沒想到,當我詳細追問幻聽的內容,以及是否有幻覺、妄想等時,女孩說了這樣一句話:“我不是幻聽。是有七個不同的人住在我的身體里。我和他們一起生活。這些都是真實的?!?/p>
我心中一驚,但努力不讓自己表現(xiàn)出來,繼續(xù)心平氣和、和緩地深入細問。
慢慢地,女孩道出了不為人知的隱秘一面。
女孩告訴我,從小學三年級起,她就發(fā)現(xiàn)自己心里住著一個人。她不喜歡和同學交往,這個人就陪她說話,給她解悶。后來,出現(xiàn)的人越來越多,現(xiàn)在總共有七個,四男三女。最小的十三歲,最大的二十一歲。
這七個人和她一起生活,和她討論問題,出主意,想辦法?!拔医幸宦?,他們如果有空就會來。”甚至,考試時有不會做的題目,問他們,他們會去翻書,把答案告訴她。
我想讓她當面試一試:“你現(xiàn)在能不能把和你最好的,和你同歲的這個女孩叫出來,和她說說話?”
她想了想,笑了,說:“不,我和你還不熟,怕嚇著她?!?/p>
這是和我交談以來,她第一次露出甜甜的笑容。
聽她和我說這些,她母親目瞪口呆:“姑娘,你以前怎么不說???”
女兒說:“我以前和你說過,你不信?!?/p>
談到這里,因為我沒有否定女孩七位朋友的真實性,她的神情輕松了很多,交流順暢起來。
但我對女孩說:“不管他們是真是假,你沒有對醫(yī)生講這些情況,醫(yī)生就沒法精準治療了。你得去找醫(yī)生,把這個情況說說。如果本地醫(yī)生對付不了,也許可以建議你們去更好的地方,比如去北京看看。”
母女倆走的時候,對我表示感謝。母親說:“不管怎么樣,女兒今天說了很多話。她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和人說這么多話了。”
女孩走后,我想到了“多重人格障礙”這個病,但又否定了。我想,多重人格障礙患者可能隨環(huán)境或應激而變化不同的人格,最多能達十幾個之多;但不同的人格不會同時出現(xiàn),更不會彼此對話、交流。這位女孩可以同時和好幾個人說話,能清晰辨別出自己和其他七個人,應該不是多重人格障礙。
女孩走后,我又通過微信和她交流。以下是問答實錄:
我:問你一個問題,你覺得那七個人是不同于你的存在嗎?他們都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嗎?
女孩:是的。
我:你感覺到他們是住在你身體里的?
女孩:是。
我:“住在你的身體里”,你的軀體會感受到他們的真實存在嗎?比如,他們在你身體的某一部分中,這部分就能真實地感受到他們?
女孩:應該是在腦子里。
我:那你腦子會覺得被占據(jù)空間嗎?會累嗎?會被干擾嗎?
女孩:偶爾吧。
我:他們和你是什么樣的關系呢?
女孩:是朋友。
我:你平常能具體感受到他們的存在嗎?對你的生活有干擾嗎?還是僅僅是呼喚他們他們就出來,平常就安安靜靜待著?不會影響你?
女孩:他們平時遇到一些問題,我們會一起討論。
我:他們彼此關系怎么樣?他們會互動嗎?你見過他們爭論、吵架嗎?
女孩:他們關系都挺好的,就是有兩個人互相看不順眼,他們倆一般都是互相嘲諷。(微笑的表情)
我:你自小學三年級就認識他們,但他們至今沒有繼續(xù)長大,你會因此懷疑他們的真實存在嗎?
女孩:他們說,來到我身體里之后他們的年齡就會停滯。
我:你相信靈魂嗎?會覺得他們是來自另一個平行空間嗎?
女孩:不知道。
我:他們會不召自來嗎?會打擾你的生活嗎?
女孩:有時候會。
我:比如,今天你來見我,他們會知道嗎?
女孩:他們知道。
我:你能找其中一個,比如和你關系最好、和你同歲的那個女孩,問問她對你和我談話的看法?比如,我建議你去北京看病,你問問她是否同意?
女孩:他們一致認為這個不是“病”。他們是真的存在的。他們不太喜歡自己的存在被妄下定論。
為了了解更多的情況,當晚,我又和孩子的母親取得聯(lián)系。
她告訴我,孩子生下來十二個月會稱呼家人,會數(shù)十個數(shù),會念音符,會認簡單的字;到了十六個月會念二十句的兒歌,二十個月會講小故事,會數(shù)數(shù)到一百,會背很多詩。
她還說,女兒上學后,大段的語文課文、英語課文,只要看幾遍就能流利背下來。從小到大,只要她參加的比賽都能拿到名次。小學五年級得過全國英語競賽省級三等獎。初三帶病參加中考,滿分640分,竟然考了614分。
我問女孩母親:“現(xiàn)在不上學,她都做些什么?”
“畫畫。她是無師自通。偶爾寫一些東西,但寫完自己不滿意,基本都撕了?!?/p>
我又問:“你和孩子她爸念書怎么樣?”
她說:“我和她爸比她差遠了,上學時書念得都不怎么好?!?/p>
“這是天分啊?!蔽艺f。
“是啊,”她說,“所以她得了這病不能上學,我是特別不甘心?!?/p>
我心里涌出一股惋惜。
女孩到底是什么???應該怎么辦?談到最后,這位母親聽從我的建議,來北京治療。我們商定了具體的醫(yī)院和醫(yī)生,確定了就診時間。
母親說:“嗯,我們相信這次去北京會有收獲的?!?/p>
會的,一定會!
某日,接到一位母親來信,這樣敘述十五歲兒子的近況:
“……寒假之后,突然說不上學了。把自己關在房間,誰也不讓進。瘋狂玩電腦、手機,除了上廁所基本不出來。到現(xiàn)在兩個多月了,晝夜顛倒,一天兩頓飯。不和我們交流,不信任何人,也不接觸心理老師……”
她不明白,孩子從小聽話、懂事,小學年年當“三好生”,一直是爸爸媽媽的驕傲,“怎么說不上學就不上學了呢?”
而且,輟學后,孩子變得很暴戾,頂撞父母,動輒發(fā)脾氣。有一次帶孩子去看心理醫(yī)生,一言不合,竟然和醫(yī)生打起來,還砸了人家的東西,最后把警察都招來了。
更讓這位母親恐懼的是,孩子告訴她,玩游戲到半夜,會感覺背后站著一個人,是老師?!昂⒆映霈F(xiàn)幻覺,問題非常嚴重了,會不會是精神分裂癥……”她最后說:“張進老師,我們想救孩子,可我們不知該怎么做。為了孩子,我們哪怕付出生命都在所不借,所以冒昧向您求救……”
2017年 5月8日,我赴西北采訪,途經來信者所在的小城,于是下車見了這個孩子。
一進門,孩子的父母、姥爺姥姥都在等我,他們或坐或站,大氣也不敢出。氣氛壓抑而緊張。
我來的消息,家人沒敢告訴孩子,怕孩子一口拒絕,“那就沒有回旋余地了?!蹦赣H說。
經商量,由孩子較為尊敬的姥爺去說明情況。
全家人眼巴巴看著姥爺敲門進入孩子房間,隨即傳出低語聲。過了好一會兒,門開了一條縫,姥爺閃出來,示意我進去。門隨即在我身后關上了。
我看到一個纖弱的少年坐在床沿。孩子顯然已有了準備,筆直地坐著,兩手規(guī)規(guī)矩矩地放在膝蓋上。他略帶緊張地看著我,眼神空洞而迷茫。
我心有所感:這孩子可不像他母親說的那么暴戾啊。
談話是艱難的。慢慢地,氣氛有所松動,最后總共談了一個多小時,完全顛覆了孩子母親說給我的印象。
我感嘆:即使是父母,要理解孩子也是非常難的!
談話中,我特別想搞清楚,孩子的“網癮”到底到了什么程度。
我問:“假如到了一個地方,完全沒有上網的條件,上不了網,你會怎么難受?”
孩子答:“也沒什么。其實我不是喜歡游戲本身,是喜歡和許多人一起打游戲的感覺。”
我問:“那能不能不玩或少玩?”
他反問:“不玩游戲干什么呢?”
我問:“你現(xiàn)實中沒有朋友嗎?”
他搖搖頭:“沒有。”
我問:“那你過去在老家有朋友嗎?”
他答:“有?!?/p>
這里需要交代一個背景:孩子一家不是本地人。據(jù)孩子母親說,全家投奔親戚,遷居此地,主要原因是為了孩子,將來能從這里考上一個好大學。
我問孩子:“當初你家讓你到這來上學,你愿意嗎?”
孩子說:“心里不愿意,但沒怎么說。我在老家有七年的同學,就這么扯斷了?!?/p>
說到這里,孩子僵硬的表情松動了。慢慢地,眼眶濕潤起來,眼淚在下巴上匯聚,滴落下來。
我心里一動,打亂問話次序:“你和你媽媽說,夜里打游戲時,感覺你老師站在你身后,是怎么回事?”
他答:“那是緊張吧。老師和家長都不讓打游戲。我打游戲到半夜,有時候,心里也內疚,就覺得老師在后面看著我?!?/p>
我長舒一口氣。孩子能流淚,說明有細膩的感情;內疚,說明有自知力。這應該不會是精神分裂癥。
話題轉到輟學上。
孩子的母親告訴我,初一上學期,孩子成績還排在全年級前列,到下學期,有所下滑,也還在中游;到寒假,就不想做作業(yè)了。老師發(fā)短信催促,孩子向老師保證:“老師,我開學的時候,一定會把作業(yè)補上?!?/p>
開學了,在交作業(yè)的前一天,半夜,她突然醒來,發(fā)現(xiàn)孩子站在房門口,不說話。她問:“你怎么了?”孩子答:“媽媽我打算走了?!彼篌@:“你要去哪里?”孩子說:“我不想上學了,我要一個人去流浪?!?/p>
從此,孩子再也沒去上學。
但孩子對我說,他的輟學,并非突如其來。早在小學,盡管成績很好,他就開始厭學。
他說,小學時,就整天學習,有無數(shù)的課外班。媽媽和老師配合,管得特別緊,一周只允許玩半小時電腦,如果作業(yè)沒做完,無論多晚,也必須做完作業(yè)才能睡覺。
他內心有一塊隱痛:小學三年級時,一次考試,成績不好被老師當眾羞辱,還挨了一巴掌?;丶液?,非常難受,想自殺,在手腕上割了好幾條血痕。
我問孩子母親:你知道這事嗎?她說隱隱約約知道,但實在沒想到居然成為孩子內心一塊傷痕。
盡管如此,在老師和家長的雙重護航下,孩子平安度過了小學階段。進了初中,孩子感到學習越來越吃力。腦子不好使,記不住東西,上課時尚能聽懂老師的話,一下課,立刻忘得無影無蹤。于是,更加厭學,惡性循環(huán)。
孩子還和我說了另一件讓他難受的事情:正式輟學之前,他就曾經多次借口頭疼,不去上學。一次,爸爸媽媽強行把他從床上拽起來,塞進車子,拉到學校。班主任在門口等他,責罵。他還是不肯進學校。媽媽崩潰了,倒在地上,抱著他的雙腿,求他上學。大庭廣眾之下,他無可奈何進了校門,又羞又怒。
打那之后,他逐漸下了決心:堅決不上學了。
所以,他的輟學,并非突如其來,而是積蓄已久的厭學情緒的爆發(fā)。
我問孩子:“現(xiàn)在不再上學,感到輕松了嗎?”
孩子搖搖頭:“內心深處無時無刻不在掙扎?!?/p>
他告訴我,他也知道自己的現(xiàn)狀很糟糕,非常內疚,非常自卑,但無力自拔,因為不知道方向在哪里。
他也嘗試自救。就在前幾天,他決定改變作息時間,晚上十一點睡覺,早上八點起床。但堅持沒幾天,就放棄了。
我問他為什么放棄。他答:“我看不到堅持下去有什么意義??床坏较M??!?/p>
我問孩子:“你這些心里話,為什么不對爸爸媽媽講?”
他搖搖頭:“他們不懂,無法交流?!?/p>
說到這里,孩子的眼眶第二次濕潤了。
但我的心情卻略有放松。我判斷:第一,孩子應該不是精神分裂癥,理由如前述;第二,孩子的網癮也不太重。他打游戲是因為生活的空白無法填補,內心對人際溫情的渴望沒有替代;好在尚無軀體癥狀,并不癡迷,能夠自救,只是缺乏激勵完成自救。
而且,他母親說的暴戾,無非是偶爾暴躁、發(fā)脾氣而已。站在他的角度想:長時期如此壓抑、痛苦,情緒沒有出口,偶爾爆發(fā)一下又算什么呢?
我眼前又浮現(xiàn)出他的坐姿:腰桿筆直,雙膝并攏,兩只手規(guī)規(guī)矩矩放在膝蓋上。是的,他不但不暴戾,相反,本質上是一個乖孩子。我想到一句話:“當一個孩子從小就被大人夸獎‘懂事’時,抑郁的種子就已經悄悄埋下?!?/p>
如何幫助孩子擺脫困境?學習障礙如何解決?未來怎么辦?
我無力回答。我只是痛感:孩子完整豐富的內心世界,大人如何去知曉、去理解、去溝通?孩子目前凝滯了的情緒,如何讓它松動、流動起來?
而做到這些,是改變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