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麟輝
和平的年代沒有硝煙,但是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同樣考驗著每一個人。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打一場抗擊疫情的“人民戰(zhàn)爭”。各級黨委、政府當然首先責無旁貸,但每一個人努力提升公共文明,增強公共意識,踐行公共道德,規(guī)范公共行為,才能打贏這場群防群控的人民戰(zhàn)爭。公共文明是指發(fā)生在一般公共場合或公共生活的言行規(guī)范。每一個公民最基本的公共文明素養(yǎng),主要表現(xiàn)為能否遵守社會所要求的規(guī)范秩序。一個學會了過公共生活的公民才是現(xiàn)代公民,一個能夠組織過公共生活的城市才是現(xiàn)代城市。但在防控疫情的過程中,不守規(guī)、不文明、不誠信的頑癥陋習時有發(fā)生,妨礙了疫情防控大局,也折射出一些人文明素質不高、公德意識缺失、頑癥陋習難改的現(xiàn)狀。
防控疫情需要每個公民增強公共意識。公共意識是自由的個體所具有的一種整體意識。每個人在社會上安身立命,特別是面臨防控疫情這樣重大的公共衛(wèi)生事件,絕不能隨心所欲、我行我素,而應該特別注重增強自己的公共意識,如敬畏規(guī)則的意識,對自己和社會負責的意識,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的意識等,否則就可能有意無意地惹事添亂。疫情的蔓延,一些人因公共意識缺失而導致的不文明行為,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痛定思痛,增強公共意識,應當成為全社會的共識。我們只有讓公共意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改陋習、樹新風,使自己成為一個有教養(yǎng)、懂規(guī)矩、守紀律的現(xiàn)代人。
防控疫情需要每個公民提升公共道德。公共道德也稱社會公德。沒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就不可能有文明高尚的人,就不可能有安定有序的社會局面。守住公共道德,才能保護自己、保護他人、保護家園;守住公共道德,才不會在防控疫情中冒險添亂、麻痹大意、心存僥幸和放松措施。為此,遵守秩序、恪守誠信、保護環(huán)境、尊重他人、關懷社會等公共道德要求,應該常悟常新,成為人與人和諧相處、人與社會和諧相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精神引領和思想支撐。
防控疫情需要每個公民規(guī)范公共行為。公共行為是公民在公共場所或公共生活中的言行舉止。只有每個人的公共行為自覺遵守相應的法律和道德規(guī)范,才能維護公共秩序、公共環(huán)境、公共財物、公共場所、公共交往和公共關懷的安定有序。疫情當前,我們每個人都是共同防控的重要一環(huán),約束和規(guī)范自己的公共行為就顯得尤為重要。為此,首先要嚴格遵守防控疫情的法規(guī)和相應措施。公共衛(wèi)生事件作為嚴重影響公眾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不少地方還出臺了一些防控疫情的“硬核”舉措,可能給許多人帶來不便,可只有忍住一時的不便,才能早日恢復往日的方便。其次,我們要誠信面對社會對個人病史、疫情重點地區(qū)旅行史、接觸史等信息的關切。疫情當前,發(fā)現(xiàn)感染者,確定他們之前的接觸軌跡,阻斷他們接下來的任何對外接觸,應該是防控疫情的當務之急。提供充分真實的疫情信息,不僅是對維護社會公共衛(wèi)生層面的坦誠相待,更是公民守法的基本底線。故意隱瞞病史等重要疫情信息的人一旦密切接觸他人,把自己、家人、同事以及周圍的每一個人,都置于十分危險的境地。每一個處于移動狀態(tài)的人,對社會誠信負責更是決勝這場疫情防控戰(zhàn)的關鍵因素。三是要從身邊小事做起,革除頑癥陋習。如果說努力提高治愈率是醫(yī)護人員的職責,那么努力降低感染率,則需要每個人從自己做起。但令人痛心的是,根深蒂固的頑癥陋習往往比自然界的病毒更加頑固,各種冒險添亂的行為還是不時見諸媒體。在疫情還不知何時消停的特殊時期,自我防線的失去和沖突防線的狂想,不僅害己而且害人,并給原本就高負荷運轉的疫情防控工作帶來新的困難和挑戰(zhàn)。四是投身守望相助,增添愛的力量。疫情威脅著每一個人的健康,疫情面前沒有旁觀者。從服務社區(qū),到守護村口,再到傳遞主流聲音和防控疫情的理念與知識,引導人民群眾提高文明素質和自我防控能力……等等,需要大量無私奉獻的志愿者。疫情防控是一場只能贏不能輸?shù)娜嗣駪?zhàn)爭。每一個遭遇了這場戰(zhàn)爭的人,都處在命運共同體中。我們只有同心協(xié)力、同舟共濟,才能取得這場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