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貝爾
田瑛來平武,我陪他去王朗。
我與《花城》緣起朱燕玲,但田瑛卻是主編。我跟田瑛不熟,不過,他是多大個人物我是曉得的——有二十年吧,他的名字總是因為 《花城》這本雜志和王蒙、畢飛宇、蘇童、格非、殘雪、阿來等連在一起。上世紀(jì)九十年代吧,在《花城》上第一次看見田瑛,以為是女的,沒敢想以后會認(rèn)識。
八月的一個午后,在山里風(fēng)味大酒店見到,田瑛不記得我們以前見過了。他從陳霽的沃爾沃里出來,挎著個真皮公文包,整個人也像公文包的皮革顯出某種陳舊而有些磨損的痕跡。這痕跡是一位大佬而非文人所有的。我言及我們在廣州和肇慶見過,同桌喝過酒,有朱燕玲、習(xí)習(xí)和張鴻在座。我準(zhǔn)確地說出了時間——2011 年8 月,試著去喚醒他的記憶,他完全無動于衷。田瑛閱人無數(shù),想必見過的人在腦殼里亂碼柴窖的,像我這樣的小人物早被覆蓋了。
實話講,在我決定來吃這頓“工作餐”時,我只想表達(dá)我對田瑛的謝意。我清楚地記得,我是在詩人蔣雪峰五十歲生日午宴后給朱燕玲打過電話的,借酒壯膽,話似乎說得流利一些。朱燕玲告訴我《鹿耳韭》留用,田瑛很喜歡,準(zhǔn)備發(fā)頭條。
一餐飯沒吃完,我就決定陪田瑛進(jìn)山了,我覺得我們有話要說。需要加注的是,見面第一餐,我和他都滴酒未沾。
田瑛給我的感覺就是一個老大哥。不是親生大哥,也不是江胡上的大哥,是那種彼此都父母早亡、年齡相差較大、什么都得靠的大哥。這種感覺首先是身體的——他那么壯,那么多肉,又那么穩(wěn)重,坐在哪里都很有定力,不安靜的也安靜了。
陳霽是個有時間感的人,什么事都喜歡有計劃有安排,當(dāng)他就去王朗的吃住征求田瑛的意見時,田瑛說他完全聽他的,“吃什么看什么,一點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一起”。他說的另一句話使我特別震動——“就是這陣掉頭回去,我也不覺有什么,只要我們能在一起?!?/p>
田瑛坐副駕室,我坐后排他背后。路上,他問我一些事——想起了才問,更多的時候是沉默。他沒有表現(xiàn)出對平武自然、歷史、人文有多大興趣,想必在他的感覺中,那些原本厚重、濃郁甚至悲情的東西都變得稀薄了,他穿越它們,猶如穿越奪補河兩岸潔凈的空氣。車過白馬寨時,我勉強地向他講起白馬十八寨、白馬土司什么的,都是有頭無尾,因為我不敢保證他在聽。
話題轉(zhuǎn)移到當(dāng)?shù)仡^上插白雞毛的白馬人——很容易談起的一個話題,因為我們已經(jīng)過了好幾個白馬人的寨子,到了以前白馬人生活的核心區(qū)白馬路——我談到復(fù)旦大學(xué)現(xiàn)代人類學(xué)研究中心的基因測試和早期人類遷徙。我依然不確定他是否對這個話題感興趣,結(jié)果被訂餐、住宿這樣最現(xiàn)實的話題打斷,沒有了下文。
經(jīng)過木座時下過一陣雨,到白馬路又在下,且越下越大。原計劃先到扒西家轉(zhuǎn)一圈,再到刀解家的白馬部落住下,但因為雨——也因為田瑛在顛簸中睡著了,我和陳霽臨時決定直接到白馬部落。
實話講,扒西家沒必要去,說是古寨,其實去年遭受洪災(zāi)后老房子都拆光了,新建了劣質(zhì)的民宿,且正在治理溪溝,寨里一片狼藉。我見證了扒西家從無人問津的老寨子到天友打造、再到今日翻新的全過程。十幾年里,想必扒西家人的內(nèi)心——價值觀、審美觀什么的,也跟房子一樣都翻新過了。
田瑛醒了,車從通往九寨溝的剛升為國道247 的公路拐上去王朗自然保護(hù)區(qū)的便道,視線離這條叫奪補河的已全然沒有河樣的河流更近了?!翱上н@河了!”田瑛突然冒了一句,不像是在說夢話。“是啊,我寫了《奪補河之死》?!蔽艺f。我寫的時候還沒修高速,奪補河還沒死硬,只是毀于早期的伐木和后來的修水電站;而今高速路開工已有三年,奪補河算是死硬了。
我們沒有就人與自然的話題繼續(xù)下去。祥述家到刀解家一段高速路已經(jīng)成型,橋墩豎立河床,預(yù)制橋板也都鋪上,盤旋在河上,河流完全被忽略了。事實上,河流也沒了,河岸、植被全毀,河水滲入地下,原來的河流變成了一個施工現(xiàn)場。
白馬部落在公路的左手邊——奪補河右岸,我?guī)状温愤^看見,感覺并不咋樣,想聽真話的話——有點像牛圈,圈起一大片草灘,方便晚歸的牛羊。
田瑛對山門上“白馬部落”四個字感興趣,專門停車拍照。他說了這四個字是陳霽兄的書名,想必他的興趣更多在對友誼的紀(jì)念上。
“這個民宿用了你的書名,你任何時候來住他們都不該收你錢?!蔽腋愳V開玩笑說?!叭思蚁扔邪遵R部落?!标愳V說了句老實話。
入住。雨一直下,不大不小。不見我和陳霽都熟悉的女主人,見到的兩三個人都是不認(rèn)得的幫工。下午五點的樣子,氣溫從三十四五度降至十七八度,我換了長褲長袖衫還感覺涼。提著行李站在客棧天井的片刻,我突然生出一種置身在某部電影的外景里的感覺。幫田瑛送行李箱上樓,這種感覺越見明晰和強烈。
一院木樓,雨淅淅瀝瀝,客棧寂靜無聲,偶爾看見有人從虛掩的門里探出半邊臉來。
放下行李,我沒立即下樓回自己房間——田瑛取了本 《生還》給我,特別提到書中的那篇《大太陽》。我們談了什么? 天在下雨,有種夏日傍晚不多見的晦暗。但已不是新鮮的晦暗了,晦暗蒙了苔蘚或者舊血,也混雜了礦粉般的時間粉末。我提到我年初寫完的中篇 《黑白河紀(jì)事》。他叫我先看他的《大太陽》。我直覺到了,大太陽,就像立秋后這幾日秋老虎一般的毒太陽。
吃晚飯還有一段時間。雨住了。我把椅子搬到外面,開始讀 《大太陽》——大太陽掛在時間源頭的蒼穹,映照的卻是后來的一個廣場。在海拔2500 米的岷山深腹,我不愿走進(jìn)人類歷史,哪怕只是象征和借喻,我想清靜一會兒,坐在雨后的客棧的天井,把自己和別的事物切斷,甚至把自己和欲望切斷。
然而,這樣的時間很短暫,同行的人很快聚在一起,一些話題又展開在了嘴邊。
其中一個是關(guān)于田瑛的。他自己展開在自己的嘴邊,像一朵怪異的野花。這樣的一朵野花,對于我則是似曾相識的。湘西出土匪,田瑛身上著實有些匪性,而今老矣,但血液中還有沉疴,臉上還有刀疤。但他的匪性不是訴諸暴力的,而是一種審美,更多是對自我獨立的維護(hù)。他講了自己很多,我聽了有相見恨晚的感覺。我覺得我們有著本質(zhì)的一致,那就是對某些現(xiàn)實存在的清醒認(rèn)識和拒絕——不是決絕。
其實,什么都不用說,一樣的人走到一起是感覺得到的。思想、觀念只是硬翹翹鋼筋一樣的東西,心才是第一位的,審美才是第一位的。兩股水合在一起不排斥、不污染。我覺得是這樣,愛和恨——不恨,也絕不做同類。
說話間,雨突然大起來——很大,雨聲喚起了我對諸多印象深刻的夏天的記憶。我感覺到安全,有瓢潑桶倒的雨水阻斷我與這個世界的聯(lián)系。一些雨水濺到了我頭上、身上,我有種受洗的喜悅。這一路走來,身上裹挾了塵埃和臟污,挨肉的居多,挨心的也有,倘若能像個孩子跑進(jìn)雨中淋個透是最好不過的。
雨水伴著冰冷、伴著夏日的寒意和傍晚的暗淡,像篝火簇?fù)碇覀兞鑱y無序的交談。我們都穿得單薄,冷是真的,但我們并不想點一堆篝火,圍著唱歌跳舞。冷寂才是我們需要的氛圍,因為我們的理想和美學(xué)從來都是生長在灰燼中,一旦點燃篝火,什么都忘了,只能回到過去。
其間,男主人過來小坐了會兒。他是聽人說陳霽來了才過來的。男主人是女主人的父親,我熟,但也僅限于“面熟”。他的到來打斷了田瑛的自述,即使在男主人與陳霽熱烈的寒暄中,我也能覺出田瑛的沉默。用陳霽的話說,男主人是平武白馬人當(dāng)中兩個最聰明的人之一——另一個是官至某市市委書記的馬某。
晚飯時,田瑛見我們桌上擺的是火鍋而背后一對小夫妻桌上擺的則是臘肉,便抬起他的胖身,緩步過去“借”了塊臘肉。他表現(xiàn)得頗有紳士風(fēng)度,下箸前征求女客的意見,說是“借”。女客長得說不上多美,卻有幾分古靈精怪,跟田瑛講話目光直勾勾的,或許是蜂蜜酒的效果,臉頰頗有幾分酡紅。忽看見田瑛過去,誤以為是沖著那美人。
看得出,這頓飯吃得不合口味,好在主人補上了田瑛喜歡的臘肉和臘排。“入鄉(xiāng)隨俗,凡事都不要問我?!边@是田瑛多次表明的態(tài)度。他很配合,平常不喝酒、喝酒只喝茅臺的他居然喝了兩碗白馬人自釀的青稞蜂蜜酒。
咂酒雖也帶個酒字,但到了田瑛的嘴里和血液里壓根不是酒,“只是甜水”——他的原話。實話講,兩碗咂酒下肚,我是有一點酒意的,說話也不分大小了,感覺和田瑛又親近了半步。這親近有酒精的過,但更多還是我們吐出的話語,它們的頻率和分貝總是很接近,顏色也很接近,意義和“在一起”沒有半點不容。文學(xué)在我們的話語中不是風(fēng)花雪月,而是陳年舊血和噴發(fā)之后凝固的巖層,里面包裹著無法探究的化石——那些瞬間停止呼吸的生命是我們無法回避的愛和悲慟。
屋外。雨一直下著,落進(jìn)岷山之夜,在我的想象中像灑在路面的不連貫的瀝青。
人間最好的氛圍總是脫不了世俗——聲色犬馬,那種帶一點肉色的人間煙火味兒,即便在偏遠(yuǎn)的岷山之夜也少不了。我感覺到的這一點點自然來自那對小夫妻——男的已喝得滿臉通紅,只是沉默或傻笑;女的還沒喝到位,嘴巴利索,腦殼清醒,一說一笑,嬌聲中透出穆桂英的豪氣。
杯盤狼藉之后,我們沒有在這暖色而孤單的氣氛中久留,坐了片刻便冒雨回房間了。透過只能聽見聲音的雨幕,我想著田瑛的 “大太陽”,它鑲嵌在瓦藍(lán)的天頂,吐著輕易便可以點燃樹木、煤炭的毒焰。這里曾是白馬部落,“大太陽” 普照的也是部落,酋長領(lǐng)著整個部落走在遷徙的路上,像領(lǐng)著一群牲畜。
次日早起。想著六月的大太陽。捧起《生還》,出客棧??蜅<澎o無聲,客主都還在夢中。天晴了,河谷間的天空瓦藍(lán),靜泊著幾絲豹紋云,空氣潮濕而冷冽,穿著單衣和涼鞋的我忍不住發(fā)抖。這一刻,白馬部落再次成為一部電影的外景。走出山門,我一邊跺腳一邊瞭望青天上的花云,感覺自己成了電影中一個很文藝的配角。
日線剛移到右岸山脊,要下到河灘尚需一兩個時辰。我取消散步,一個人回到昨晚吃飯的爐邊,但爐子沒升火,依然冷。我讀了幾頁《大太陽》,卻借不來文字中的熱力——新老酋長都是吝嗇鬼,空氣都是隔絕的。
我去到前院的飯?zhí)?,一個女人剛把爐子的火燒旺。她躬身往爐膛塞柴,露出肥滾滾的后腰。我坐下來,立即感覺到了暖和——但還只是不冷,說不上熱烈。
把茶杯和手機放旁邊桌上,繼續(xù)讀 《大太陽》——遠(yuǎn)古的大太陽,一個部族的生存環(huán)境惡化了,老酋長死后,在新酋長的帶領(lǐng)下開始逃亡。田瑛小說中的大太陽有著蠻荒時代的紫外線,在我讀來卻是湘西的大太陽,逃亡之路途經(jīng)的也是湘西的山水溶洞,就像當(dāng)?shù)孛缛撕屯良胰私?jīng)歷的那樣。
飯?zhí)煤艽?,除了一個藏式火爐,就是兩張餐桌。我感覺到久違的自由——一邊吸取熱量一邊游弋在小說多重象征中的自由。小說文字的密度雖說很大,但因為是想象而非現(xiàn)實,透著夢幻的日暈,并未給予我壓迫感。
女人端來巨大的銻鍋放在爐灶上,用鐵瓢攪過鍋里的大米蓋了鍋蓋走了。不一會兒,我便聽見鍋里沸騰的聲音,鍋蓋被蒸汽托起的聲音。米湯潽了,灑在鐵板做的灶臺上,發(fā)出燙傷的哧溜聲。這聲音沒有驚動我,我反倒在小說中更安靜。只有片刻,女人過來看火,衣兜里的手機放著藏歌,讓我不適。
不知不覺,火爐變得熾熱,我的腳臉明顯感覺到了它的熱輻射。我本能地往后退了退,本能地拿過杯子喝了口茶,繼續(xù)埋頭在書里。
現(xiàn)實是清晰的,但現(xiàn)實免不了俗,且體味太重。想象呢? 想象又總是模糊,沒有足夠的物質(zhì)相對應(yīng),就像夢醒后對夢的追記,相較于真相缺失得太多。然而我喜歡帶著象征意味兒的想象表述,它像顏料,像瀝青,覆蓋了現(xiàn)實——現(xiàn)實是人類沒想周全便開閘放出的洪水。
在我一人偎爐讀書的約莫一個時辰里,我忘記了很多,或者說放下了很多。從前窗看出去,日線移到了右岸西邊,右岸整座山都被朝陽在水綠之上鍍了一層薄金。但它不是我拿得起的,我們之間一直都有距離,就是被裹挾、被紫外線刺痛,彼此也無法進(jìn)入。
陸續(xù)有吃飯的人進(jìn)來,圍爐。先是烤火。有人坐在我坐的板凳的另一頭。他們鬧鬧嚷嚷,帶著外地口音。在我的感覺中,他們都是從世俗的染缸中跑出的,一身地溝油和泔水味兒;從動作到語言都是油滑的,見過世面,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但卻不懂得美。他們越聚越多,開始圍桌吃飯,每個人都是一副熱愛生活的樣子。
去王朗的路上。我們談?wù)撟疃嗟氖谴笮茇垺獣粫惨娨恢弧?月21 日,我從王朗回來的次日,有人幸運地在珍寶橋到大草坪之間的路邊撞見一只出來喝水的大熊貓。我希望我們有這樣的好運。
從豹子溝開始,我們進(jìn)入了原始林區(qū),道路兩旁原始灌叢的無序之序讓這個湘西漢子很是驚訝,問灌木的名字,我答之高山紅柳。顯然,湘西的山里是沒有這種柳的。
從豹子溝到牧羊場,更遠(yuǎn)到珍寶橋,早先都是原始森林,冷杉、紅松、刺柏、雪松成林,1953 年森工局進(jìn)來,砍得只剩灌木。
牧羊場往前不遠(yuǎn),過去有個熊貓館,1999 年秋天,我最后一次參觀熊貓館,還與大熊貓拍過一張照。熊貓館拆除后,就是路過,連具體位置也不記得了。我對珍寶橋的印象一直停留在1986 年夏天第一次進(jìn)王朗所見,一個二十出頭天天寫詩的小伙子,午飯后獨自從牧羊場往原始森林走,走十里路,便要過珍寶橋,到達(dá)被1976 年大地震撕裂的山下——撕裂的裸山,倒掛的紅松和刺柏從此定格在了腦殼里。沿路剝下最好的紅樺樹皮,幻想著給一個莫須有的女孩寫封情書。
現(xiàn)在,我們正經(jīng)過這段路,海拔接近三千米的林蔭道,車緩緩前行,偶爾有戴勝鳥在路上跳跳,不等靠近便鉆進(jìn)樹林了。路還是原來的路,林子還是原來的林子,路下穿過灌叢的溪流還是那么清澈、激越,但我總覺得少了什么——一個人的清寂,還有恐懼。
我個人是很喜歡大草坪的,每次到來都能獲得一種脫離苦海的自由感。關(guān)乎身體,也關(guān)乎靈魂。大草坪的所有高原野生花卉都能與我的靈魂相照應(yīng),同時也像是從我的靈魂分派出的。
大草坪的細(xì)節(jié)很迷人,不只每棵站立或者倒伏、活著或者死亡的大木,也包括路邊灌叢和草坪的每一朵小花,杜鵑和報春,龍膽和翠雀,以及開在溪間濕地的叫不出名的花。
大草坪的大環(huán)境很美,草坪外圍的冷杉林和遠(yuǎn)處的礫石山,礫石灘下方的草甸區(qū),背陰處未完全融化的積雪,更遠(yuǎn)處的雪山,頗有層次地自成一個世界。
對于大草坪的記憶可以追溯到1999 年的那個秋日。我一下車首先注意到的不是具體的大草坪,而是路邊冷杉林投下的一綹陽光,和陽光正好照著的一朵野菊。我直覺到了它的神性。然后是不經(jīng)意抬頭,看見了雪山,我視這一抬頭為從未有過的與神對視。以后再來,神躲藏了,有時踏雪,有時踏青。阿來和舒婷曾經(jīng)來到這里,留下了他們的身影。阿來忙著拍照,架起腳架,有種欲將冷杉、礫石灘和雪山嵌入鏡頭的架勢。舒婷表現(xiàn)得則很淡漠,僅僅轉(zhuǎn)了一圈,回去也不見著一字一句。我喜歡舒婷的態(tài)度,或許某個夜里,大草坪會出現(xiàn)在她的夢境。
我記得在大草坪留下身影的還有來自寧夏的阿舍。她走步道下到溪邊,轉(zhuǎn)到溪水的拐彎處,蹲下,掬起溪水,視線卻落在遠(yuǎn)方的雪線。
我和田瑛沿步道逆時針轉(zhuǎn)了一圈。上個月,我陪人剛轉(zhuǎn)過。這次,因為點地梅和龍膽都開過了,我陪得更為專心。
田瑛一心想遇見大熊貓,沒想到在大草坪還真遇見了,且不是一只,是四五只,它們就在過了木橋的草坪上。田瑛克制住激動,走攏去,大熊貓一動不動,他小心地把自己略顯笨重的身軀放在它們中間。我按下快門,為他留下難忘的一瞬。
離開大熊貓,平靜下來發(fā)了朋友圈,才被人留言告之那些大熊貓是假的——田瑛當(dāng)然知道是塑像,但他是當(dāng)真地在零距離接觸。
沿步道繞到右方,那雪溪怎么都無法回避,且是和一些人事合在一起的。上個月,我還下到溪邊,拍了點地梅和龍膽。除了阿舍,這條溪水讓我記起的還有范曉波、吳佳俊和胡弦,且伴隨著他們在空若的開闊地顯得弱小的吆喝。
大太陽。紫外線極強。但我并未產(chǎn)生有毒的意識,覺得即使受一點傷,也是干干凈凈的,就像失戀。這樣的大太陽因為沒有人類事務(wù)的參與顯得很純粹,完全不同于那個被動物血浸染的大太陽。
我們在步道穿過兩棵高大紅松的位置稍作停留,仰望樹巔。田瑛提起了我們昨晚擱下的話題——發(fā)生在松潘的“咸豐番變”。那也是個大太陽,懸掛在與我們腳下的大草坪相同海拔的高原,因為眾多人的死亡染上了烏鴉的黑色。一年半的圍城與守城,兩次破城,死者阻塞了岷江。太陽沒有防疫,失去了免疫力,被烏鴉和禿鷲沖撞。
當(dāng)然,我們的談話最終回到了功利的文本——一部某天我會動筆的小說。虛構(gòu)與紀(jì)實——糾纏小說家一輩子的問題。紀(jì)實——真實到不放過大太陽底下發(fā)生的每個細(xì)節(jié);虛構(gòu)——想象到微距、微觀世界的最深層,并灌滿純物質(zhì)的濃湯。
我們的交談如同打了個盹,很快便回到了大草坪——對于我是一種已經(jīng)產(chǎn)生審美疲勞的氧吧,對于田瑛或許是一個尚能產(chǎn)生愛、尚能把略顯衰老和笨重的身體里那個少年釋放出來的飛地。
田瑛很喜歡大草坪,讓我頻頻為他拍照便是例證——和一棵精神抖擻的紅松,和一棵倒伏的冷杉,和一條穿過灌木叢的林蔭道,和一只戴勝鳥……
我每次到大草坪,感覺到的都是一種對人的世界的成功逃離。人的世界包括人居世界和被人居格式化的世界。為什么逃離,我想是一種潔身自好的要求,一種對古樸靈魂的挽救。大草坪隨處可見比我們?nèi)说纳凭玫枚嗟囊吧ɑ?,包括纖弱的灌條,都是我們危在旦夕的靈魂的映照。還有自由——逃離了人類生活規(guī)則的自由,一種僅僅承載自身靈魂的云彩般的漂泊……
快到步道盡頭時,我一個人走了,丟下田瑛獨自品嘗陌生——我相信他對王朗乃至整座岷山都有一種陌生感,而品嘗陌生會是很奇妙的感覺——沒有我在他面前晃悠,他會對這個大熊貓、扭角羚、雪豹、藍(lán)馬雞和各種報春的棲息地生出更多的想象。
離開大草坪,我們不是繼續(xù)往前去道路的終點竹根岔,而是折返回去,在珍寶橋進(jìn)了另一條溝——大窩凼。
岷山最深腹完全保留了初創(chuàng)的樣子,每一棵樹每一株花草都不曾有人的東西參與,未受到人的驚擾,對于我們的瞳孔和肌膚都是原版,沒有一點翻轉(zhuǎn)的痕跡。草甸、雪線以下的礫石灘和天空也都是原版的,幾乎看不出時間的刷痕。
從竹根岔翻山過去便是黃龍寺,和大窩凼一山之隔的則是九寨溝。岷山深腹的這幾處精華段落是“尤物”“天使”和“伊甸園”也不可比擬的,只有在剔除欲望、保留純潔之愛的時候,人體的某些部位和線條才可以與之媲美。
在王朗,我一直想問田瑛,如果只允許他到王朗做一件事,他最希望做的是什么。但我沒有問?;蛟S我能猜到他的答案。如果有人這樣問我,我的回答很明確——死在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