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森
配音藝術由來已久,而我國配音藝術的表現(xiàn)形式最早體現(xiàn)在木偶戲中,表演者們通過幕后操縱木偶和配音來呈現(xiàn)完整的故事。如今,配音已發(fā)展成為一種由配音演員們運用自己的聲音、語言、配音設備等,在銀幕后、話筒前塑造和完善年齡不同、性格迥異的人物形象或解說事物的一項創(chuàng)造性工作。
近幾年,隨著我國原創(chuàng)動畫、網(wǎng)絡游戲、廣播劇的崛起和發(fā)展,隱藏在幕后的配音工作者逐漸走進大眾視野并被人們熟知和喜愛。與此同時,配音藝術和配音行業(yè)也引起了許多人的好奇與興趣,涌現(xiàn)出一大批配音愛好者。那么,配音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工作?非專業(yè)愛好者想學習配音應該如何入門?下面主要從配音相關技巧方面為大家解析。
配音愛好者在剛入門時或許會產(chǎn)生這樣的疑問:為什么說臺詞時總是不連貫?為什么聲音沉悶不清脆?為什么在給人物配音時有明顯的“違和感”,無法貼合角色?事實上,無論是動畫、影視還是廣告配音,配音演員不僅要具備“字正腔圓”的播讀基本功和正確的發(fā)音規(guī)范,也要掌握共情、創(chuàng)造和表達能力。對于配音愛好者來說,這些要求過于嚴格,需經(jīng)過系統(tǒng)學習和反復練習才能達到,因此不妨先把握入門級的配音技巧。
每個人的聲音各有特色,適合的配音類型也不盡相同,因此入門可先根據(jù)自身音色選擇適合的配音形式。以影視配音為例,準確把握劇中不同的角色定位對于配音演員來說至關重要。選擇與自身音色相匹配的人物角色,以此為基礎加以創(chuàng)作和塑造,才能更真實、完美地呈現(xiàn)人物形象。
在配音前要充分了解稿件的內(nèi)容,包括掌握相關背景、把握主旨思想、摸準劇情脈絡、理解人物感情等等,做好充足準備后才能妥善進行配音工作。
感情色彩賦予臺詞生命力。不論是人物配音還是事物解說,感情表達方式和程度都應貼合原片情景設定、忠于原片文化主旨,在熟練把控感情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自身創(chuàng)造性與能動性,確保聲畫和諧的同時呈現(xiàn)立體、完整的感官效果。
“九層之臺,起于壘土。”掌握扎實的基本功是練好配音的關鍵,本次介紹基礎氣息運用和唇舌力度訓練竅門。
“夫氣者,音之帥也?!睕]有氣息,聲帶就不能顫動發(fā)聲。古代聲樂理論中也有“氣動則聲發(fā)”的說法,因此在配音過程中要遵循“氣托聲出、聲把情傳”的原則。以下是氣息控制和運用的方法。
(1)慢吸慢呼:立定站穩(wěn),雙肩放松,雙目平視前方,緩緩吸氣,使氣流從鼻腔流經(jīng)肺部、腰腹部后直達小腹,保持幾秒鐘后再輕緩呼出。這個方法可聯(lián)想聞花香時的呼吸狀態(tài)。訓練竅門:慢吸含氣緩發(fā)“阿”延長音,聲音逐漸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近到遠、由弱到強,發(fā)聲時注意放松下顎、舌根和喉部,確保氣息通暢自如。
(2)快吸慢呼:立定站穩(wěn),雙肩放松,雙目平視前方,快速吸氣后使氣流從鼻腔流經(jīng)肺部、腰腹部后直達小腹,保持幾秒鐘后再輕緩呼出。這個方法可聯(lián)想吹灰塵時的呼吸狀態(tài)。訓練竅門:慢吸含氣緩發(fā)“嗚”延長音,發(fā)聲方式與“慢吸慢呼”法相同。
(3)快吸快呼:立定站穩(wěn),雙肩放松,雙目平視前方,快速吸氣后迅速呼出。這個方法可聯(lián)想快速吹蠟燭時的呼吸狀態(tài),適用于膈肌訓練。
吐字歸音是否精準,與口腔、牙齒、嘴唇、舌頭等吐字器官的運動習慣息息相關。其中唇舌肌肉更能決定吐字的清晰度和飽滿度,相對應的口部操(4 個唇操、6 個舌操)訓練可作為發(fā)音前的準備活動,長期堅持訓練可有效提高發(fā)音能力。
(1)4 個唇操。噴唇:雙唇緊閉,將力集中在嘴唇中間以阻隔氣流,突然張開發(fā)出“P”音;撮唇:雙唇緊閉,用力向正前方撅起,然后嘴角發(fā)力向兩邊伸展,注意全程保持嘴巴緊閉狀態(tài)(初學者可使用雙手輔助運動);撇唇:先撮唇,接著向左移動,然后向上抬起,最后下壓。右側運動軌跡與左側相同;繞唇:在撮唇狀態(tài)下,從左向右或從右向左做繞圈運動。
(2)6 個舌操。刮舌:舌尖抵住下齒背,用上齒刮舌面,直到舌頭隆起成弓形;頂舌:雙唇緊閉,舌頭輪流用力頂左、右臉頰;伸舌:將舌頭伸出唇外,向前、后、左、右伸展;饒舌:雙唇緊閉,將舌尖放于齒前唇后,順、逆時針交替環(huán)繞360 度;舌打響:舌尖輕抵上顎,迅速向下滑行;立舌:將舌尖向后貼住一側槽牙齒背,然后將舌沿齒背推至門齒中縫,使舌尖向另一側翻動。
配音入門不難,但精通卻不易,希望以上有關配音的技巧對廣大愛好者在精進配音技藝方面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