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紅 紀慶曉
摘 要?檔案編研由來已久,尤其在新時期高校檔案工作所處的大環(huán)境下,檔案編研發(fā)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檔案編研工作是檔案日常管理工作的一項基本內(nèi)容,加強和完善檔案編研工作,使其在為教學、科研服務的同時,更好地為廣大師生、員工和校友提供憑證和依據(jù)的作用,需要檔案工作者發(fā)揮創(chuàng)新精神,積極探索利用高校檔案資源進行多種形式的編研,真正讓檔案資源“活”起來。
關鍵詞 編研 檔案 資源
中圖分類號 G274 文獻標識碼 A 收稿日期 2019-12-24
★作者簡介:朱曉紅,大連海洋大學綜合檔案室館員,大學本科,研究方向為檔案學基礎理論、檔案管理;紀慶曉,大連海洋大學校長辦公室主任,碩士,研究方向為行政管理、檔案管理。
Abstract The compilation and research of archives has a long history. Especially in the environment of college archival work in a new era,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he compilation and research of archives is the basic content of daily archives management.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compilation and research of archives can serve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at the same time serve as better voucher and basis for teachers, students, staff and alumni. Archivists are required to give play to an innovative spirit, actively explore the use of college archival resources for various forms of compilation and research, and truly make archival resources “alive”.
Keyword compilation and research; archives; resources
檔案編研工作是提高高校檔案館(室)工作管理水平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檔案部門積極主動提供檔案信息服務和利用的有效方式。高校的檔案編研通常有以下幾種:大事記、校史、專題概要、會議簡介、科技成果簡介等等。在檔案編研工作中,檔案工作者應正確認識、了解檔案“編”和“研”的關系,在研究的基礎上,開展檔案編研工作,讓多年沉睡在庫房的檔案資源“活”起來。
一、新時期高校檔案編研工作的意義
積極做好檔案編研工作得到各級政府機關和企事業(yè)單位的重視和支持,也得到了社會各方面的積極參與。檔案工作不僅得到國家、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也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可,利用率逐年上升,滿足了不同階層人士的需求[1]。
就高校檔案工作來說,檔案的服務對象主要是本校在校生、往屆學生以及本校教職員工。學生的考博、考研、考軍校、出國留學,教職員工的考博、遺產(chǎn)繼承、出國、子女公證、退休工齡鑒定、評職、晉級、提干等,以及學校的各項重大活動,比如教學合格評估、學校更名、校慶、教代會、學代會等,檔案起到重要的作用。圍繞學生、教職員工以及學校的重大活動來進行檔案的編研工作,使檔案的作用發(fā)揮到了極致,高校檔案管理工作得到了進一步提高,也得到廣大師生員工的充分認可和肯定。檔案編研工作不論從精神需求還是從實際需求,是開發(fā)檔案信息資源的主要手段,不斷地開發(fā)、創(chuàng)新、提供、運用和推廣檔案資源創(chuàng)造的高質(zhì)量編研作品,宣傳檔案動態(tài),才能實現(xiàn)檔案編研社會化,使廣大師生、員工對檔案編研重要性的認知程度不斷提高。當前及今后檔案管理的工作中,必須圍繞和諧社會建設,圍繞廣大師生、員工及學校的工作中心服務。因此,檔案編研要進一步轉(zhuǎn)變觀念,開闊視野,創(chuàng)新形式,為學校的中心工作及師生員工的需求提供主動、積極、全面有效的服務。
二、編研是檔案的延續(xù),使檔案資源“活”起來
1.檔案資源“活”起來的前提條件是讓思維“活”起來。首先要把檔案信息資源變成文化資源,變成文化產(chǎn)品,需要打破我們熟悉的編研方式、思維方式,在內(nèi)容組織、展現(xiàn)形式等方面要借鑒文化產(chǎn)品開發(fā)的思路,遵循文化產(chǎn)品開發(fā)的規(guī)律,順應大眾的需求來進行檔案編研。為適應在校學生和廣大校友的需求,我校編纂了《歷年錄取新生名冊指南》《授予畢業(yè)研究生、本科生學位文件匯編》《批準碩士、本(專)科生畢業(yè)文件匯編》等。這些檔案編研成果讓廣大師生員工得到了快捷、方便的服務,尤其是離校多年、離退休多年的老校友、老同事到檔案館查閱檔案時有賓至如歸的感覺,感受到母校的關懷及殷切期望,增進了學校與學生之間、學校與老同志之間的感情,是學校與學生、學校與離(退)休老同志的紐帶和橋梁。為更好地服務,全體檔案人員集思廣益,開動腦筋,通過多種形式和方式,開發(fā)檔案,讓檔案資源“活”起來,最大限度地為廣大師生、員工提供利用,為各界校友服務。
2.讓檔案編研的內(nèi)容“活”起來。在內(nèi)容方面要立足于檔案,將檔案內(nèi)容與時事、熱點問題、大眾需求相連接。圍繞學校的中心工作來進行檔案編研,學校召開教代會、黨代會,檔案部門就要圍繞這些事件來進行編研,比如《歷屆教代會匯編》《歷屆黨代會匯編》《歷屆團代會匯編》等。這些編研很好地補充了檔案在利用時因年度跨度大、時間久、查找不方便等不足,檔案編研把它們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既方便了利用,又使檔案編研的內(nèi)容“活”起來,是一舉兩得的事情。讓檔案編研的內(nèi)容既要立足于館藏,又要著眼于大局,又不可忽略有特色的專題,不流于形式主義、表面現(xiàn)象,深入挖掘檔案客觀存在的東西,讓其重放光彩,讓檔案編研的內(nèi)容生動起來、鮮“活”起來,這也是我們專職檔案員的職責所在。
3.讓檔案編研的形式“活”起來。要改變以往檔案部門關起門來搞編研的傳統(tǒng)方式,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要求,通過創(chuàng)新讓“沉睡”在檔案館(室)的檔案資源“活”起來,為現(xiàn)實服務,為社會服務,為廣大師生、員工服務[2]。形式多樣化,包括紀事形式;按照年代的順序進行編研,比如大事記、學校成立(調(diào)整)委員會編研;有人物傳記形式的,以某個人物為主,對獲得國家政府津貼以及知名的老教授、老學者進行人物傳記編研,對某一事件的專題編研等等。這些都讓檔案館(室)的檔案資源“活”起來,讓檔案的學術交流功能“活”起來,讓檔案的市場服務功能“活”起來,讓檔案的文化功能“活”起來,不斷為廣大師生、員工提供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檔案文化精品和服務,滿足廣大師生員工多層次、多樣化、多方位的精神文化需求[3]。
4.編研使檔案利用率“活”起來。我校從1998年至2012年期間,經(jīng)歷了3次校慶,2次教育部教學合格評價、學校升格更名大學,以及專業(yè)設置、重點實驗室評估等重大事件。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檔案利用率由20世紀80年代的2%提高到現(xiàn)在的50%以上,檔案利用率進入活躍期。檔案編研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不同方位提供各種檔案原始基礎數(shù)據(jù),學校的檔案工作及檔案工作者經(jīng)歷了一次又一次重大活動的洗禮和考驗,檔案編研功不可沒。檔案的利用以往的情況是各職能部門和教學單位通過電話查詢或者直接到檔案館(室)來查詢,可以說是一種被動的查詢,并且在查詢的過程中,由于檔案沒有進行編研和二次開發(fā),遇到年代久遠的文件查詢起來相對困難一些,查準率和查全率相對低些。針對這些問題,檔案人員積極主動出擊,有針對性地對檔案資源進行編研,使一些檔案通過編研,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查找和利用,大大提高了檔案的查準率和查全率。例如,《本(專)科專業(yè)及專業(yè)方向批復匯編》《碩士學位批復匯編》《歷年黨代會匯編》《本(專)科成績單檢索目錄匯編》等,這些編研成果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檔案的被動利用狀態(tài),使被動服務逐步轉(zhuǎn)變?yōu)橹鲃臃?,廣大師生、員工在有困難需要幫助時,首先想到的是到檔案館查閱,并且非常高興到檔案館調(diào)閱和復印各種檔案資料,這種和諧、融洽的關系使檔案利用效率顯著提高,贏得了廣大師生、員工的一致好評。檔案編研為學校制定各種方針政策,提供了基礎數(shù)據(jù),尤其是在學校舉行各種重大活動時,檔案編研的作用不言而喻。在1998年、2002年、2006年教育部對高校進行教學合格評價過程中,檔案編研成果《專業(yè)設置匯編》《對外交流國家合作辦學匯編》《本(專)科專業(yè)批復匯編》等等,為學校順利通過教學評價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事實證明,在日常工作中檔案編研對檔案檢索、利用、查閱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工具,檔案編研使檔案的利用率“活”起來。
5.編研使檔案的歸檔率“活”起來。檔案編研在提高檔案的查準率、查全率的同時,也提高檔案的歸檔率。通過檔案編研使專職檔案員了解各個職能部門在歸檔過程中有哪些散失的文件,尤其是在教學方面,如增設專業(yè)批復、學士學位授予權、碩士學位授予權等批復文件在收集過程中,能督促立卷單位對缺少的文件及時補充完整。檔案編研可以清晰地了解學校一年來發(fā)生的重大事件,使專職檔案員有針對性、有目的性,隨時對職能部門歸檔材料進行指導,查漏補缺,編研使檔案的歸檔率“活”起來。
綜上所述,檔案編研作為檔案信息資源開發(fā)利用的一種重要形式,是高校檔案部門向社會提供利用服務的一項重要舉措,體現(xiàn)了高校檔案館(室)的檔案管理水平。作為專職檔案員,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時,要有耐心和細心的工作態(tài)度,有這股鉆勁和韌勁,才能把“死”檔案變成“活”檔案。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高校廣大師生員工對檔案信息資源的需求日益增大,檔案管理工作從傳統(tǒng)的檔案實體管理向現(xiàn)代化檔案信息管理方向轉(zhuǎn)變已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因此,為適應這種需求和要求,檔案工作者應積極拓展檔案工作思路,加大檔案編研工作的力度,實現(xiàn)檔案編研工作創(chuàng)新。郭沫若同志在1960年寫下《題贈檔案館》一詩:“前事不忘后事師,自來墳典萃先知。猶龍柱下窺藏史,呼鳳輿前聽誦詩,國步何由探軌跡,民情從以識端倪。上林春訊人間滿,剪出紅梅花萬枝?!睓n案風光無限,檔案編研讓檔案資源“活”起來。
參考文獻
[1]楊冬權.怎樣認識檔案工作新常態(tài)[N].中國檔案報,2015-10-12(3).
[2]吳光政. 讓“沉睡”的檔案活起來[N].中國檔案報,2015-03-09(3).
[3]李寶玲. 讓檔案資源“活”起來[N].中國檔案報,2015-07-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