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布衣
宋朝鄧牧《伯牙琴·越人遇狗》寫道,某越人在路上碰到一條狗,狗低頭搖尾對他說:我很會狩獵,我弄到的獵物可以與您分享,我們各得一半吧。越人高興壞了,就帶著狗一起回家,天天拿美食給狗吃,就像對待尊貴的賓客一樣對待狗。狗受到如此的接待后,一天天高傲起來,即便獵獲野獸,也一定啃干凈了才肯罷手。
有人就嘲笑越人了:你給那狗好吃好喝,而它一得到野獸,卻只顧自己吃,那你還養(yǎng)狗干什么呢?越人一聽有道理,立即去和狗分肉,而且要求自己多一點。狗一聽,憤怒不已,立即咬斷越人的頭,折斷越人的頸項和四肢,然后跑得無影無蹤了。
唉,用家人的待遇來養(yǎng)狗,還和狗爭食,怎么會不自討苦吃呢?
越人在這里犯的錯誤,主要是沒有看清此狗的自私和兇殘的本質(zhì)。狗的承諾怎么能相信呢?事實上,它根本就沒有與越人分享的實際行動,一有獵獲,立即獨享,而且,一旦野心被看穿,立即露出本性。
還有兩個小細節(jié),讓人深思。一個是,越人以家人,甚至賓客之禮對待狗,這進一步加劇了狗的跋扈,根本不將越人放在眼里;另一個是,越人不僅要求分享,還要求多分一點,這種心理,估計是他感覺以前有些吃虧,想要以后扳回來。越人錯判形勢,高估自己的實力,又低估了狗的野心和兇殘,最終釀成大禍,身首異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