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摘要】 目的 探討康復訓練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應用價值。方法 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 各4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康復指導, 試驗組在常規(guī)康復基礎上使用康復訓練。比較兩組患者的心肺功能指標和生活質量。結果 試驗組無氧閾(AT)、峰值氧脈搏、峰值氧攝取量、二氧化碳通氣當量(VE/VCO2)斜率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生理功能(PF)、生理職能(RP)、身體疼痛(BP)、總體健康(GH)、活力(VT)、社會功能(SF)、情感職能(RE)、精神健康(MH)評分分別為(70.3±21.4)、(56.7±20.3)、(72.5±10.1)、(60.3±20.3)、(70.3±15.6)、(60.3±20.3)、(65.3±19.7)、(65.7±21.7)分, 均高于對照組的(50.3±21.5)、(40.3±21.1)、(50.3±11.0)、(50.2±19.2)、(45.3±16.6)、(50.3±19.6)、(45.2±15.6)、(50.3±20.)分,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康復訓練可以有效改善心肺功能, 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值得在臨床推廣。
【關鍵詞】 康復訓練;慢性心力衰竭;生活質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8.089
慢性心力衰竭是臨床上的高發(fā)病, 給我國社會和醫(yī)療帶來沉重的經(jīng)濟負擔。目前隨著醫(yī)療技術的飛速發(fā)展, 藥物治療已經(jīng)非常成熟, 并且取得了較為良好的臨床療效。臨床康復的核心是以心臟康復為中心, 并且不斷發(fā)展和完善, 使心力衰竭患者受益頗多, 能縮短住院時間, 降低死亡率。大量的臨床資料證實, 臨床康復訓練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給患者帶來諸多益處[1], 作者選取2019年3月~2020年4月在東港市中醫(yī)院心血管科就診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對其采取臨床康復訓練, 觀察患者預后?,F(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3月~2020年4月在東港市中醫(yī)院心血管科就診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 各40例。對照組男20例, 女20例;年齡52~80歲, 平均年齡(69.0±10.2)歲;病程3~7年, 平均病程(4.0±2.2)年;基礎疾?。焊哐獕?0例, 糖尿病30例。試驗組男22例, 女18例;年齡51~80歲, 平均年齡(69.0±11.1)歲;病程3~7年, 平均病程(4.0±2.1)年;基礎疾?。焊哐獕?0例, 糖尿病3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兩組患者均依據(jù)診療指南采取常規(guī)治療, 控制基礎疾病, 穩(wěn)定病情。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康復, 讓患者對疾病有初步的認識, 了解心力衰竭的發(fā)病原因、影響因素和相關的治療方法、預后等, 并且講解堅持用藥的必要性以及長期康復的總要性, 規(guī)劃合理的飲食, 鼓勵患者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 低鹽低脂、規(guī)律生活。試驗組在常規(guī)康復基礎上使用康復訓練, 具體如下。①運動療法。根據(jù)心力衰竭的不同時期對患者制定循序漸進的康復訓練計劃, 根據(jù)患者的自我感覺進行可以耐受的日?;顒?, 讓患者堅持運動訓練, 并且在疾病早期可以床上運動為主, 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 可以采取步行和體操為主, 一定要注意不可過度勞累, 防止發(fā)生呼吸困難事件。對運動時間段進行選擇, 在早晨時患者的血壓、心率會隨著時間的延長而增高, 在10:00左右達到高峰, 因此這一時間段訓練會導致心腦血管時間的發(fā)生.在下午時血壓會下降, 因此對于心力衰竭患者可以選擇在下午進行適當運動, 可減低心腦血管風險時間的發(fā)生。②呼吸訓練。指導患者進行呼吸訓練, 恢復心肺功能, 指導患者進行腹式呼吸, 擴胸運動等鍛煉患者的呼吸功能, 教會患者以縮唇呼吸和腹式呼吸為主的呼吸操, 在康復指導的同時講解呼吸訓練的重要性以及意義, 讓患者正確的理解呼吸運動, 并且持之以恒, 同時告知患者注意放松肌肉, 控制不良情緒。③注意事項。所有的康復訓練都應該在醫(yī)護人員密切監(jiān)測下進行, 并且根據(jù)患者的情況進行, 當活動過程中患者出現(xiàn)不適, 如心前區(qū)疼痛、大汗、心悸等應該及時的制止, 如果出現(xiàn)嚴重的心律不齊時也要及時停止康復訓練。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的心肺功能指標和生活質量。心肺功能指標包括AT、峰值氧脈搏、峰值氧攝取量和VE/VCO2斜率。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量表(SF-36)進行測定, 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身體疼痛、總體健康、活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等8個維度, 36個條目, 分數(shù)越高代表患者生活狀態(tài)越好。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心肺功能指標比較 試驗組AT、峰值氧脈搏、峰值氧攝取量、VE/VCO2斜率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試驗組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身體疼痛、總體健康、活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近幾年, 隨著我國老齡化的加重, 再加上我國人口基數(shù)巨大,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發(fā)病呈逐年上升趨勢, 目前由于醫(yī)療的局限性, 該病不能治愈, 只能藥物控制, 因此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承重的負擔。心力衰竭是由多種疾病引起的, 主要為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吸氧等引起, 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胸悶、胸痛等。該病嚴重的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目前藥物治療比較成熟, 可以有效控制癥狀, 康復訓練對患者的心理及行為進行干預, 可提高患者對疾病的理解, 且還可以改善患者的社會功能, 提高治療依從性改變生活方式, 通過合理的康復運動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心肺功能。作者通過對患者進行系統(tǒng)運動療法和呼吸訓練, 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 提高患者的運動耐力和舒適度, 因此生活質量得到提高。通過心肺運動試驗評價康復效果, 主要是在運動狀態(tài)下對患者的心肺功能進行無創(chuàng)檢測, 本量表已經(jīng)得到臨床醫(yī)護人員的廣泛認可, 可以客觀評價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肺功能和運動耐力。作者對患者生活質量評分采取的SF-36進行評定, 可以客觀的評價患者的生活質量, 有良好的可信度和效度。臨床研究顯示, 對心力衰竭患者采取臨床康復訓練, 效果顯著, 合理的康復訓練可以改善患者心率和心腦血管功能, 并且在康復過程中由于運動可以降低交感神經(jīng)的活性, 迷走神經(jīng)活性增加, 并且適當?shù)挠柧氝€可以促進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表達, 增多心臟周圍的小動脈增粗, 心肌毛細血管增生, 形成更多的側支循環(huán), 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的情況, 減少心血管危險事件的發(fā)生[2]。郅改麗[3]的研究《康復訓練護理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效能及心功能的影響》對心力衰竭患者進行康復訓練, 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降低心腦血管危險事件的發(fā)生, 并且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效能, 值得推廣。常心聰?shù)萚4]在《運動康復訓練聯(lián)合常規(guī)西藥治療慢性心衰療效及生活質量影響分析》對參與康復訓練的患者進行隨訪發(fā)現(xiàn), 進行康復訓練的患者死亡率降低, 同時對于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早期康復訓練, 可以提高峰值攝氧量, 改善患者的射血分數(shù)和心肌灌注等, 對血液動力學及舒張壓、收縮壓均有改善作用。馮文貞等[5]在《運動康復護理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臨床生活質量及心功能的改善作用》中發(fā)現(xiàn), 康復可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臨床生活質量及心功能, 值得推廣, 以上研究與本研究相同。
綜上所述, 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康復訓練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及患者的生活質量, 值得在臨床推廣。但是研究的不足之處在于研究時間為1年, 納入的樣本較少, 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結論的推廣性, 希望廣大同仁繼續(xù)進行本方面的研究, 為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康復提供佐證。
參考文獻
[1] 張建秀, 高華, 閆超.跨理論模型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復訓練的臨床效果分析.昆明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5, 36(4):74-76, 83.
[2] 朱麗麗, 常莎.運動康復訓練配合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運動耐量及生活質量的影響.中國農村衛(wèi)生, 2018(1):20-21, 23.
[3] 郅改麗.康復訓練護理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效能及心功能的影響.河南醫(yī)學研究, 2018, 27(11):2110-2111.
[4] 常心聰, 張國輝, 劉勇, 等.運動康復訓練聯(lián)合常規(guī)西藥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療效及生活質量影響分析.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9, 7(5):192-193.
[5] 馮文貞, 吳超鋒, 陳敏東.運動康復護理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臨床生活質量及心功能的改善作用.青島醫(yī)藥衛(wèi)生, 2016, 48(6):470-472.
[收稿日期:20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