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市場、博物館、名勝古跡……有古兵器出現(xiàn)的地方,就有閆民的身影。66歲的閆民是河北石家莊的兵器愛好者,他苦心鉆研研磨技藝,為的是讓銹跡斑斑的蒙塵劍戟,重新綻放光芒。
“我爺爺是兵器匠,我父親繼承了爺爺?shù)拇蜩F手藝,不僅能為鄉(xiāng)親們打農(nóng)具,還喜歡收集老物件?!遍Z民說,他先跟著父親學會了鐵匠手藝,早年曾在車間了解到蠟模鑄造、沙模鑄造等工藝手法,為他從事兵器的修復保護工作打下基礎。
“兵器一旦生銹,隨著銹蝕程度加深,就會慢慢毀掉。”閆民說,“但如果及早磨掉銹跡,上油維護,可完好保存上百年。磨去銹跡,恢復刀劍原有的鋒芒,觸碰其背后的歷史,令人著迷?!?/p>
與機器研磨相比,手藝人的人工研磨,在磨掉銹跡的同時,通過精細處理,可以保留兵器上原有的細小凹槽和紋理,最大限度還原兵器的初始面貌。
“研磨屬于‘減法修復,必須慎重再慎重。因為有些東西一旦磨掉了,就再也找不回來了?!遍Z民說。
研磨一把保存尚好的刀劍,一般需要用到9種磨石細細打磨?!白詈笠浑A段的打磨,要將0.2毫米的細磨石或者細砂紙,剪成1厘米見方的小四方塊,然后沿著劍身仔細打磨至少三四次,讓劍身原本的紋理顯現(xiàn)出來?!?/p>
曾有一把民間收藏的戰(zhàn)國時期的鐵劍被交到閆民手中。為了清除劍身上大大小小的銹泡,他先用針頭一個個挑破,之后再把磨石切割成1厘米到2厘米的石片,反復推磨劍身,再用專用的礦物油和各種金屬粉末,調(diào)和成一定比例的混合物,用棉花蘸著,對兵器進行細細推磨。前后研磨半年多,曾經(jīng)銹蝕斑斑的古劍最終煥發(fā)新生,紋路清晰細膩,劍刃光可鑒人。研磨時,閆民從未戴過手套,“研磨要用手去觸摸,用心體會。磨到不同部位,會有不同的聲響,不同的感覺。”他說。(摘自《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