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善子(亦稱張善孖)1882年生于四川內(nèi)江縣,是張大千的二哥,也是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首批會員。他從小酷愛畫虎,甚至托人從日本買回一只乳虎,親自飼養(yǎng)觀察,潛心畫虎,被畫壇稱作“虎癡”。
1937年,抗戰(zhàn)全面爆發(fā),時在蘇州的張善子不愿做侵略者的臣民,率家人匆忙內(nèi)遷。到了武漢,張善子將畫虎作為戰(zhàn)斗的方式,用長二丈、寬一丈二尺的畫布,令兒子張心德、女兒張心嘉和侄兒張心儉為他牽布磨墨,在這幅畫布上勾勒出一群猛虎下山的輪廓。
畫還沒有完成,日寇已逼近武漢,張善子只得卷起沒有完成的畫卷,帶著一家來到宜昌??梢瞬彩鞘治<保瑤缀趺刻於加腥毡撅w機轟炸。張善子不顧生命危險,埋頭畫他未完成的老虎。
就在快要完成的那天,有許多群眾都來看他作畫。這時,空襲警報拉響了,看畫的人們紛紛跑去,可張善子紋絲不動,完全沉浸在畫虎之中,運用畫筆在畫的左下角抹上了一輪快要落山的太陽,完成了這幅富有象征意義的巨幅作。
畫中28只猛虎威武雄壯,虎視眈眈地看著那搖搖欲墜的落日,氣派雄偉。他在右下角題寫道:“雄大王風,一致怒吼;威撼河山,勢吞小丑?!鳖}名是《怒吼吧,中國》。他激動地說:“你們看,中國28個行政省都怒吼了,這小日本焉有不敗之理?!边@幅畫從武漢一直畫到宜昌,歷時4個多月,張善子嘔心瀝血,把自己憂國憂民、殺敵報國的志愿融入了畫中。
(摘自《團結報》 胡平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