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子茗
大風泱泱,大潮滂滂。中華文化,源遠流長。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是中國民間歷史的見證,是舊時遼遠鐘聲于今日的回響。它們訴說著亙古的纏綿,文化的沉淀。管中窺豹,千年滄桑,大國底蘊,從非遺中可見一斑。作為新一代的非遺繼承者,我們有資格揀盡文化遺落的寒枝,讓非遺之水長流,讓非遺在古國的文化上,如灼灼桃花,常開不敗。
現(xiàn)代生活中,許多珍貴的歷史文化已經(jīng)離我們遠去,京劇的沒落,是一首肝腸寸斷的悲歌,于國家、于我們來說,是一幅撕碎的歷史畫卷。京劇作為我國國粹,距今已有兩百多年歷史,在徽戲和漢戲的基礎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的優(yōu)點和特長演變而來。1790年,四大徽班進入北京,經(jīng)過不斷的交流、融合,產(chǎn)生了今天的京劇??梢哉f,京劇是我國戲劇中的集大成者,不愧為我國國粹。而這樣的文化,卻在被人們漸漸淡忘,被時代慢慢埋沒。
“藍臉的竇爾墩盜御馬,紅臉的關公戰(zhàn)長沙……”“號令一聲山岳動, 雄兵百萬鬼神驚。荊襄九郡歸吾有, 威震中原滅群雄。”一曲京劇,唱盡了悲歡離合,唱盡了古今英雄,唱出了氣勢恢宏。紅臉怒目一睜,氣勢洶洶;黑臉俠肝義膽,公正無私;白臉陰險狡詐,叫人憎惡?;蛏彶捷p移,或步步相逼,或止步頓首,遐思滿天。唱詞出腔,雄渾壯闊,響徹云霄,是幽怨低吟,是哀轉久絕。京劇之美,盡在一曲之中。一曲戲,一座臺,唱遍的是天下蒼生,言不盡的是千年歷史。
“看千秋戲劇,蹴鞠詼諧?!蔽以催^一次京劇,在唱詞中追溯,京劇演員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都引人入勝,不禁驚嘆連連。透過抑揚頓挫的鼓聲,清雅悠揚的三弦,窺見浩渺璀璨的華夏歷史,一幕幕古人的愛恨情仇、英雄氣概、思想情懷,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在我的眼前。水袖揮起,雜糅的諸子百家,咸陽宮里付之一炬之后無窮的嘆惋,那些悄然茲去的唐宋詩篇,用韻語流轉的唱詞再次吟誦。京劇以這種獨特的方式,將我們與古人的距離慢慢拉近,仿佛與前人邂逅千年。
再見京劇,屬于戲劇的時代早已謝幕,又是一陣絲竹管弦的毫顫,陳舊的幕布再次拉開,戲臺上卻空無一人。京劇似一位遲暮的女子,大戲落幕,啞了全場,成了歲月里的唱戲人。京劇從清朝流傳于世,走過兩百多年的歷史與滄桑,現(xiàn)在,保護它的責任落在我們肩上,作為新一代的非遺繼承者,豈能淡然地袖手旁觀?
在新的時代,我們都是非遺繼承者,都是有責任保護京劇、保護非遺、保護中國歷史的繼承者。面對京劇的落幕,我們應當去思考,去懷古,去追溯,親手拉開京劇的幕布,讓這顆璀璨的明珠再次展示在世人眼前。
仰首是春,俯首是秋。我們應該追溯的不止是京劇,不止是非遺,還有中國五千年來的歷史文化,是每個人都應該銘記的文化。我始終相信,京劇,不會因為一個時代而就此隕落,我們應與京劇一起,在繁華落幕的今天,再次讓它重放光彩。
今天,我們都是繼承者。傳承文化,留住文化之根。
【評點】
習作著眼于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藝術——京劇,從非遺繼承者的角度出發(fā),通過展現(xiàn)京劇的歷史底蘊與藝術魅力,反襯出如今京劇文化的落寞與孤寂,進而勾起讀者的無限唏噓,引人共鳴。長短句結合是本文的語言魅力所在,使文章富有韻律,錯落有致,讀來朗朗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