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耳
一個朋友曾經這樣解釋國人的受教育程度和相應的行為方式,那就是分別去看看國內的汽車站、火車站和機場的人群,以及歌劇院門前的人群,前者秩序較亂、素質不高,而后者有秩序、有教養(yǎng)。但在歐美發(fā)達國家,這幾個地方人群的素質基本上是一樣的,無論身在何處——汽車站還是歌劇院,無論如何出行——乘坐公交還是自駕車,紳士依然是紳士,淑女還是淑女。
一個國家發(fā)達不發(fā)達的重要標志之一,就是看其普通百姓的國民素質;一個國家是否受到世人尊重,不僅取決于精英人士、更取決于普通百姓的行為,就像一個木桶盛水量不取決于最長的那塊板子而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板子一樣。一個素質不高的人即便再有錢也會遭到鄙視,一個缺乏教養(yǎng)的人無論在哪里都會遭到白眼。
首先就是,上飛機切忌“沖刺腳”,就是一聽到廣播登機就快步走向柜臺、甚至一路小跑,以便在其他乘客還沒反應過來之前搶占有利位置的那種行為。這看似不妨礙別人,但是會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因為坐在飛機后排的那些人顯然應該較先進入機艙,而且那些收拾東西較慢的婦女兒童也應該被讓行。此外,快步和小跑在候機廳會引起騷亂,而美國人特別喜歡說“take it easy”,在這里就是慢慢來、別著急的意思。
其次,下飛機前還要切忌“彈簧腿”,這指的是飛機剛停穩(wěn)就匆忙站起打開頭上行李門、腿上如有彈簧一般、之后就立著像瞪羚一樣焦急地注視前方、一直站到艙門開啟乘客下機的那種人。這些人貌似沒有影響到別人,但看上去卻不雅,還無故造成緊張感,突兀站著一排人使本來狹小的機艙空間更顯擁擠?!皬椈赏取惫适略趪鴥群桨嗵焯焐涎?,次次降落時都要空姐們一再勸導,這在西方航班上則非常罕見。要知道,下機和登機一樣要有秩序,前面人理應先走,搶上搶下妨礙別人不說,即便比別人先下了飛機,完全可能還得在擺渡車里等候,或者在行李轉盤那里等候。在哪里等都是等,既然如此,何必爭那幾步距離、讓守規(guī)矩的乘客側目?
長途飛行的一些國人還喜歡搶位置,自己座位不坐,去占其他空座位,甚至自己占一排躺著睡。當然,如果飛機后艙空出一大片的話,平時規(guī)矩的西方人有時也會去蹭座,也會占一排。但是他們會察言觀色,事先預估自己的行為不會影響到別人。這點很重要,因為一個人的自由是以另一個人的自由為界限的。在這種情況下,空乘人員常常會表示理解,容忍甚至配合。如果后面空出很多,他們甚至鼓勵乘客移位過去,以保持飛機飛行期間前后重量差不多,左右乘客均衡,這樣才能飛得穩(wěn)而安全。
但是如果空余位置不多,又被他們貼上標志是機組成員專用的話,即使長時間空著乘客也不能占據。因為在飛機上是他們說了算,作為乘客不要和他們爭執(zhí),但可以提出要求。任何合理要求都可以,甚至讓他們幫忙調座位,比如說夫妻或者情侶希望坐在一起,都會被機組成員理解,因為對西方人說來,沒有什么比十幾小時長途飛行中將一對情侶生生分開更讓人難以接受的了,甚至說和父母坐在一起都沒有這個更有說服力。被要求換座的乘客如果不配合,可能會有小麻煩。
這種情況我就碰到過一次,是在加拿大航班上,我被空姐要求騰出位置以便一對被分開的加拿大夫婦能坐在一起。我禮貌拒絕了,結果飛機沒按時起飛,我卻被請到駕駛室。那位帥哥機長友好地和我握手,讓我參觀駕駛室各種設備,之后好像不經意之間問我是不是和空姐有點爭執(zhí),我解釋道自己右腿有靜脈曲張的毛病,坐飛機長途旅行會發(fā)脹發(fā)沉,每次我都要坐在右腿靠走道的位置,那是我專門預定的,所以不想調換。
他聽后非常理解,很客氣地說你就坐在那里,沒人再會要求你換位置了。之后我知道,乘務員還是找了其他乘客換了位置,讓那對夫婦坐在一起。在他們看來,夫妻、情侶是一種很神圣的關系,優(yōu)于友情,甚至優(yōu)于親情,假如你說想坐在年邁父親身旁都不見得這樣被關照,拆散他們是不人道的,盡管只是一段時間不太久的旅途。
機艙是個封閉的空間,機長則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保持機艙秩序尤為重要。
美國海關除了對入境者的行李進行例行檢查外,還會進一步檢查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在他們面前,幾乎沒有任何隱私。
進一步講,如果我沒有恰如其分的理由仍然不讓坐,那后果可能有點嚴重。比如我說想坐在過道去廁所方便而又沒有身體上的毛病的話,他們會覺得你不聽指揮,至少不夠禮貌,那就等于記過一次,如果再有什么事對你肯定不客氣。也就是說,即便你什么都不干,由于不懂得西方人的習慣,仍然可能“犯錯誤”。
機艙是個封閉的空間,空乘有見機行事的權力,而機長則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不容挑戰(zhàn)。他們很少跟乘客提出額外要求,但是一旦提出,你還真得認真對待。在美國航班上,被趕下飛機的中國人越來越多,他們甚至在飛行途中可以不惜代價降落在一個不知名的機場,將擾亂秩序的人丟下、再重新起飛繼續(xù)下一段航程。
國人乘坐飛機打架的事越來越多,經常為了放行李等一些小事,被西方航空公司、尤其是美國航空公司懲治的例子也越來越多。所以,懂得排憂解難就很重要,尤其是受到不明不白的侵犯時。這里要提及的就是“切忌螃蟹坐”,就是在飛機上像在家里一樣坐下后將雙腿岔開分至兩邊,再將雙肘支在扶手上,這種人基本上是成年男性,他們甚至在飛行途中一直保持這種姿勢。
我們國人、主要是男性乘客都對此習以為常,不覺得已經妨礙了別人,上飛機跟在家里一樣隨便。我就多次提醒過飛機上的鄰座男子不要太越界,因為不想屬于自己的空間被侵犯。在這點上國內絕大部分女生還是表現(xiàn)不錯的,所以我乘坐飛機時就期待鄰座是位女子,不至于產生糾紛。遇到西方人我一點都不擔心,因為他們會縮成一團,將肘臂放在扶手上時會事先看一下是否影響別人。
在美國南部海濱城市新奧爾良有個排名不錯的杜蘭大學,招了很多中國留學生,在開學季自北京上海飛過去、經達拉斯轉機的中國留學生能匯集成幾十人甚至上百人團隊,差不多成了中國人的包機了,浩浩蕩蕩趕赴新奧爾良。漫漫長路,盡管旅途中始終和中國人在一起,但是卻應該遵守美國人的習慣,因為你已經在美國人的飛機上,已經進入美國領土,等候你的是條例和法制,以及秉公執(zhí)法面無笑容的移民官和警察。
美國大多數移民官和警察執(zhí)行公務時是六親不認的,留學生尤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因為你在外可能代表一個國家人的形象。在國內如果沒人管你的話,國外輿論會管,國外的警察會管,周圍的人和身邊的乘客可能都會管,像大型客機這樣的飛行器從法理上說是一個國家領土的自然延伸,它飛到哪里,其主權就延伸到哪里。他們的主權跟使館類似。
“沖刺腳”“彈簧腿”和“螃蟹坐”,這些形象語言都是我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是對國內某些乘機人的一種統(tǒng)稱,如果說是譏諷也行,因為如果我們不大聲呼吁的話結局就是劣幣驅逐良幣,最后良幣也混同劣幣。
安然度過乘坐飛機這個考驗后,下一個就是入海關的問題。這個問題說小也小,說大也大——小到跟家常便飯一樣;大到進不了美國,從海關直接被驅離,坐下一班飛機自費返回國內。類似事例已經發(fā)生很多很多起,不少無辜的國人躺著中槍,因為不知道美國人的習慣。
在這個問題上有一點要告訴大家:美國是極少數發(fā)給你簽證卻可能拒絕你入境的西方大國。這是美國人經常前后不一致的最明顯體現(xiàn),不過他們會事先說明“別說事先沒告訴你”,簽證時材料中就寫著這一點,所以一旦中槍也只好啞巴吃黃連。那么,如何準備過美國海關呢?
在出國這件事上,不僅留學、甚至短期訪問都要做長期打算。經驗值得總結,教訓值得汲取。乘坐飛機,行李重量和件數是受限的,那么就要合理攜帶個人學習尤其是生活用品,大到電子設備,小到針線包都要考慮到,否則一到目的地開始生活時發(fā)現(xiàn)缺這少那,一項項在當地買會很貴,而且有的還買不到,比如針線包,比如中國的烹飪佐料。這往往不是錢的問題,而是經驗和知識的問題,有人以為在西方國家有錢什么都不在話下,結果到了以后發(fā)現(xiàn)滿不是那么回事,哭都來不及。于是,個性化地打包裝箱,滿足在當地長期和短期結合的需求,又避免攜帶美國人很忌諱的違禁品,就非常重要了。
從學習用品說來,不要攜帶外國教材復印件,因為這可以被視為侵權。國內這種事很多,無論學校還是培訓機構,買不到正品或者嫌正品貴就影印下來發(fā)給學生,這都侵犯知識產權,在美國海關被查出來輕則沒收,重則處罰,而且還會遭到鄙視,讓你顏面盡失。
至于生活用品、尤其是吃的則更需小心。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CBP)有時會舉辦旅游安全記者會,展示他們收繳的外國人攜帶入境的違禁品,除了耳熟能詳的受保護動物的皮毛、燕窩、鹿鞭、種子等這些大家熟知的物品不能帶入美國之外,還有各種水果和肉類——中國人喜歡吃的牛肉干則是美國邊檢重點查處的,不少有經驗的美國海關人員都會含糊地發(fā)出“牛肉干”的漢語。
尤其需要注意不要攜帶含肉和蛋的月餅、粽子及臘肉、熏肉、腌肉、香腸、肉松、肉干、火腿等肉制品入境。美國人的規(guī)定有時莫名其妙,比如不準帶肉食包括熟食,但是煮熟的雞肉卻被允許。此外,墨西哥生產的豬肉制品少量的可以帶入,加拿大水果有些也可以帶入——光鮮的蘋果可以,有傷殘的蘋果就不行。
此外,只有在美國能合法開具的處方藥,才能被進口作個人用途,從國外購買的處方藥物不準入境,包括麻醉精神類藥物、鎮(zhèn)定劑、安眠藥、興奮劑、抗抑郁劑等藥物。當然,如果你有這方面的毛病、離不開藥的話,可以攜帶醫(yī)生證明(需翻譯成英文),少量的應急藥可能被允許入境。
所以,不要為了口福而誤了大事。雖然不能帶肉,但可以攜帶一些調味品以及大料桂皮等香料,到當地做著吃。
除了上述實體物品外,中國留學生尤其要注意隨身攜帶的虛擬物品,就是那些自媒體或者社交媒體一類。美國人越來越看重這些,在反恐旗幟下,在全世界范圍內率先進行虛擬媒體的言論管制。美國國務院甚至向白宮建議,要求申請美國簽證的外國人必須出示連續(xù)5年的社交媒體記錄。
十幾年來,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在虛擬網絡中的廣泛傳播,不僅改變了信息的擴散方式,給檔案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也構成了新的安全隱患。美國各聯(lián)邦機構紛紛實施各種應對社交媒體策略,將其捕獲歸檔,并和安全機構分享。2018年后,美國海關對入境旅客的電子產品的檢查力度大幅增加。之前,他們對入境者行李進行例行檢查;之后,他們還會進一步檢查你的電腦,手機和所有電子設備,并要求你提供密碼。在他們面前,你幾乎沒有任何隱私。擁有美國籍的,如果拒絕解鎖,等待你的可能就是設備被扣押;如果是外國人,則可能被直接遣返,連機場大門都出不去。
不久前,有華人在海關檢查時因微信表情包太黃、收藏了“裸女跳舞”的動畫而被遣返,還有的中國留學生微信中說自己不喜歡“美國某個學校、只是臨時掛一下身份”被移民官看到而被遣返。這種名義和實際身份不符的所謂掛靠在國內十分普遍,原因不盡相同,中國人能夠理解,但是較真兒的美國人會覺得你有欺詐嫌疑,至少留學目的不純。
以后入境美國查手機和電腦可能會成為常態(tài),提前清理掉你電子產品內存儲的敏感文件和資料就顯得必要。任何可能被認定為涉及兒童色情的影像及照片都不要攜帶,栽在這件事上的華人近年來開始多起來,就像多年前那部反映中美文化沖突的電影《刮痧》描述的一樣,刮痧后背部青一塊紫一塊的孩子會被美國人認定是遭到家庭暴力,所以自己孩子的裸照也不可以存放在電子設備里,因為可能也被算做“兒童色情”,那可是非常嚴重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