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勃
春秋時代,很長時間里楚國都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強國,但到了春秋末期,楚國卻遭遇了一場大劫難。
禍根,是楚平王時代埋下的?!妒酚洝犯嬖V我們這樣一個故事:楚平王派費無忌到秦國為太子建娶親,費無忌發(fā)現(xiàn)秦國公主長得非常美,就趕回來向平王建議:“大王可以自己娶了這位公主,以后再給太子另娶個媳婦就是了?!逼酵趼爮牧恕?/p>
這一來,費無忌就和太子結了仇。他擔心平王一旦去世,太子即位,就會殺掉自己,于是建議平王,派太子建去駐守城父。平王又答應了。
城父是楚國東北邊境上的一個樞紐城市,通往北方的中原列國和東南的吳國都很方便。之后,費無忌又極力在平王面前陷害太子,說他一直對父納子妻的事情懷恨在心,想利用城父做根據(jù)地,勾結外國勢力作亂。
楚平王聽信了,就把太子太傅伍奢找來核實。伍奢說:“太子是您的骨肉至親,大王為什么要聽小人挑撥呢?”費無忌又進讒言,說伍奢是太子的同黨。平王大怒,囚禁了伍奢,又派人去殺太子建。
費無忌立刻補刀:“伍奢有兩個兒子,都有才能,不殺掉的話,會成為楚國的禍害??梢阅梦樯葑鋈速|(zhì),把他們招來殺掉,以絕后患。”
楚平王就叫伍奢給兒子寫信。伍奢明知有詐,但他是個忠臣,還是寫了。
伍奢的長子伍尚遵命來到國都,但次子伍子胥識破騙局,逃走了。伍奢聽到?jīng)]有抓住二兒子的消息,說:“楚國君臣不能免于兵災了?!?/p>
楚平王把伍奢、伍尚父子都殺害了。后來,就上演了伍子胥統(tǒng)率吳國軍隊殺回楚國,把楚平王掘墓鞭尸的復仇大戲。
在《史記》故事的基礎上,后世創(chuàng)作了很多戲劇和小說,楚平王被描寫得越來越荒淫、糊涂。
然而眾所周知,要講春秋的歷史,《史記》不如《左傳》可靠。讀讀《左傳》就很容易發(fā)現(xiàn),《史記》里的故事有問題。
楚平王的名字叫棄疾,是楚共王的小兒子,他上面還有4個哥哥。楚共王死后,長子即位,就是楚康王。楚康王去世,棄疾的二哥殺了康王的兒子,當了國君,就是楚靈王。
楚靈王不信任兩個年紀比較大的弟弟,于是棄疾的三哥、四哥都被迫流亡國外,只有年紀最小的棄疾很得楚靈王的信任,被委以重任。后來楚靈王滅掉楚國北方的蔡國,封棄疾做蔡公,讓他管理那里。棄疾從此掌握了楚國北方的兵權。
楚靈王是一個個性非常突出的人物,有點像后世的隋煬帝,才華橫溢,創(chuàng)意無窮。他的許多想法都代表著歷史的前進方向,但步子邁得太大,結果一塌糊涂。
面對這樣一個喜歡折騰的大王,楚國的臣民都覺得日子沒法過了。楚靈王去東方征伐吳國的時候,很多人都想發(fā)動政變。政變需要人帶頭,這個人應該擁有足夠的實力、威望,且血統(tǒng)純正。大家就把希望集中到了棄疾身上。于是,我們就看到了這樣一個政變過程:
首先,蔡國貴族希望恢復自己的國家,就一邊逼迫棄疾加入自己的行動,一邊寫信給棄疾流亡國外的兩個哥哥,讓他們回來一起造反。
雖然三兄弟里,棄疾是唯一掌控軍隊的人,但他還是愿意做兩個哥哥的小跟班。他熟悉留守國都的官員,很快聯(lián)絡上他們,順利攻進了都城,并殺死楚靈王所有的兒子。
于是,三哥當了楚王,四哥當了楚國最大的官令尹,棄疾則做了司馬——掌兵權。在東方前線的楚靈王聽說都城淪陷、兒子被殺的消息,感覺走投無路,就自殺了。
但這時,楚國都城里謠言四起,說楚靈王正統(tǒng)領著大軍,要殺回來。一天半夜,突然有人大喊:“王入矣!”楚靈王已經(jīng)殺進城來了。棄疾的三哥和四哥在楚王、令尹的位子上還沒坐熱,就被嚇破了膽,驚恐地自殺了。
這樣一來,楚共王的5個兒子,只剩棄疾還在世,他就理所當然、眾望所歸地繼承了王位。而且看起來,所有的陰謀都不是他策劃的,三個哥哥都不是他逼死的,他的臉上、手上不沾一絲血污。
從這個上位過程來看,棄疾也就是楚平王,是老謀深算又注重形象,是偽君子而不是真小人。那他怎么會變成一個容易聽信讒言、又貪婪好色的君主呢?
楚平王即位后,讓蔡國復國。接下來一段時間里,蔡國貴族對楚平王有很大的影響力,甚至對楚國的國政也有一定發(fā)言權。但是楚國作為超級大國,當然不可能長期任由蔡國這么蹬鼻子上臉。于是,楚平王開始著手剪除蔡國勢力。有三個對象,他非除掉不可。第一個就是大力支持他上位的蔡國貴族朝吳,而幫助楚平王除掉朝吳的,就是費無忌。
楚平王即位的第二年,費無忌就對朝吳說:“在蔡國,您是我們大王唯一信任的人,我們一定會設法提高您在蔡國的地位?!比缓?,他又跑去對蔡國的其他貴族說:“在蔡國,我們大王就相信朝吳,該怎么和朝吳相處,你們一定要想清楚,否則會有禍難臨頭?!?/p>
這明顯就是挑事。沒過多久,朝吳就被蔡國人驅(qū)逐了。
第二個要除掉的,正是楚平王的太子。楚平王還是王子棄疾的時候,作為外交官,多次從蔡國經(jīng)過。有一個蔡國邊境官員的女兒看中了他,主動來追求他。那時棄疾沒想到自己會有什么遠大前程,就和這個女人隨隨便便生了一個孩子。
等到棄疾成了楚王,這個孩子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太子。楚平王看見這個兒子就來氣:要是蔡國國君女兒生的也就罷了,他的母親竟然是那么卑微的身份,這根本就是我年輕時缺乏人生規(guī)劃的產(chǎn)物。
蔡國人當然熱心捍衛(wèi)這個孩子的太子地位,楚平王要清洗蔡國勢力,必然會想到怎么處理太子。這就回到本文開頭迎娶秦國公主的事件,這次聯(lián)姻注定是個敏感問題。
費無忌勸楚平王自己娶秦國公主時,到底說了些什么?《左傳》和《史記》的記載有一點微妙不同——在《左傳》里,根本沒提這位公主是否美貌。也就是說,楚平王娶她,很可能根本不是因為好色。
對楚國來說,最重要的外交關系就是秦楚關系。如果秦國公主成為太子妃,將來要廢太子就會很麻煩。平王自己來娶這個秦國公主,更能體現(xiàn)對秦楚關系的重視,將來如果真的廢太子,也不至于引起外交震動。
第三個要除掉的,就是伍氏家族了。《史記》中說,伍奢是太子太傅,和太子關系密切。但事實不僅如此而已。伍奢的父親伍舉和蔡國的太師子朝、也就是朝吳的父親是好朋友,所以楚國的伍氏一直是和蔡國關系特別密切的家族。
楚平王打擊太子一黨的時候,其實手段還算克制,比如派去捉拿的人故意讓太子跑了,他也沒深究。只有對伍家,一定要趕盡殺絕。
所有這一切,看起來都是費無忌在前面上躥下跳,楚平王只是被動接受他的建議。實際上從頭到尾,費無忌就是順著楚平王的心意在辦事,他就是一個專門“干臟活”的人。
但是有一個人絕不會上楚平王的當,那就是伍子胥。所以后來伍子胥報仇,只惦記著找楚平王,而沒把費無忌放在視野之內(nèi)。
說到這里又有一個問題:楚平王這么精明,怎么楚國還是在他手里衰落了呢?
要解釋也很簡單。一來,當時楚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jié),很多矛盾近乎無解;二來,正因為楚平王精明到這個地步,所以和昏庸實際上也沒什么區(qū)別。身為一國之君,做事毫無擔當,聰明才智都用在逃避責任和維護個人形象上。這個國家,當然也不可能有任何凝聚力。
(摘自《環(huán)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