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桌前的西西弗斯》這篇小說誕生于公元2020年,一個先鋒不再的年代,一個文字實驗不再盛行的年代,在這樣一個人們幾乎要與手機合為一體的碎片化閱讀的年代,為什么并沒有那樣多的碎片化的小說呢?
當我去創(chuàng)作這篇小說的時候,這些問題在我腦海中一閃而過,也從小說主人公的腦海中一閃而過,我用鍵盤創(chuàng)造了屬于他的世界,他在那個世界里面也在創(chuàng)造我。我感受到他的自我在克制本我,他的超我在擠壓自我,他想做到更多,就像我一樣;他很孤獨,就像我一樣;他面臨困境,就像我一樣。
現(xiàn)代的都市生活總是乏味而孤獨,事件的經(jīng)過總是千篇一律,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傳奇的故事幾乎要完結(jié),而對于未來的猜測與描繪,也變得大同小異,并不出彩。
這個時代的主題是和平與發(fā)展,某種程度上說就是焦慮,階層的固化使得民眾喪失上升空間,物價只升不降,貨幣只跌不漲,電視劇里滿眼紙醉金迷,現(xiàn)實生活中買東西都得小心翼翼。
我在小說里所描繪的就是一種焦慮,一種對于無法創(chuàng)作出好作品的焦慮,一種對不可知的未來的焦慮,當你坐在書桌前面對著電腦,你渴望去寫出一些不一樣的引人稱贊的作品,你妄圖通過創(chuàng)作來填飽肚子,同時獲得存在感———在這個單向度的人在一定程度上被物化的時代,你試圖擺脫這種物化與虛無,你希望自己是被看得見并且不是一個被生活碾壓的“社畜”,你迷上了寫作,卻發(fā)現(xiàn)自己根本沒有辦法做好這件事,你面臨上述所有問題,創(chuàng)作的問題和生活的問題,你會因此而疲憊,也許會大醉一場,之后,再重新回頭,尋找解決之道。
我這篇小說的基本含義就是如此,如果你有興趣可以想想上面那一大堆問題和下述文字的關(guān)系,如果沒興趣也無所謂,反正“我”已經(jīng)“死”了。
作者簡介:翟蔚然,男,1999年生,就讀于山西大學商務學院文化傳播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