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廈工中鐵重型機械有限公司,福建 廈門 361023)
廈門地鐵2 號線“濕地公園-五緣灣公園”區(qū)間的盾構始發(fā)井(濕地公園站)縱向長度僅33m,不具備后置出渣口,而CTE6450 土壓平衡盾構整機長86m,無法滿足盾構整機下井組裝的始發(fā)要求,同時該站需要一站多發(fā),因此分體始發(fā)必須充分計算。
CTE6450 土壓平衡盾構從刀盤到1 號拖車末端為32m,分體始發(fā)施工圍繞盾構法施工的5 個關鍵工序:掘進、管片拼裝、渣土吊運、管片吊運、同步注漿,制定最優(yōu)始發(fā)方案,確保盾構分體始發(fā)順利完成。兩種方案:①從盾構主機斷開的分體始發(fā);②從盾構1 號拖車斷開的分體始發(fā)。
此方案主要包括2 個掘進階段:分體始發(fā)階段和正常掘進階段。
2.1.1 分體始發(fā)掘進階段
主機完全下井,設備橋及拖車在地面組裝,主機與拖車之間利用延長管線連接信號,動力及耗材傳輸,如圖1 所示。設備始發(fā)需要對如下功能進行改造。
1)需要在主機后面加裝一個結構架,將原先設備橋上的二次注漿設備布置在結構架上,利用二次注漿系統(tǒng)進行注漿作業(yè)。
2)利用平板車運至結構架,進行管片吊卸,實現(xiàn)管片轉運(圖2)。
3)利用特制矮平板,協(xié)助5m3的小渣斗進行螺機對接出渣(圖3)。
圖1 分體始發(fā)階段整機布置圖
圖2 注漿和管片吊裝模擬
圖3 電瓶小車接渣示意圖
該始發(fā)方案,存在注漿、管片吊運以及出渣的難題,會影響整體施工進度。
2.1.2 正常掘進階段
分體始發(fā)階段掘進60m 之后,將主機與1 號拖車之間利用延伸管線拆掉,整機下井組裝,后置8m 出渣空間,如圖4 所示。
圖4 拖車由地面下井組裝示意圖
此方案主要包括3 個掘進階段:始發(fā)階段、分體始發(fā)階段和正常掘進階段。
2.2.1 始發(fā)階段
主機、設備橋和1 號拖車在始發(fā)井內(nèi)完全組裝,2 號至6 號拖車于地面組裝,1 號拖車與2 號拖車間使用延伸管線進行連接信號,動力及耗材傳輸(圖5)。
設備始發(fā)需要對如下功能進行改造:①利用電瓶車直接將渣斗運至螺機出渣口接渣;②設備橋改造,割除設備橋頂部斜撐用于渣土吊裝(圖6);③利用設備橋改造口進行管片吊運,管片吊機協(xié)助管片運輸(圖7)。
該始發(fā)方案,存在注漿的難題,會影響整體施工進度。
2.2.2 二次改造始發(fā)階段
掘進12.5m 之后,可以對1 號拖車進行改造,將5 號拖車上的皮帶機出渣口改裝到1 號拖車尾部,并復原先設備橋的皮帶機及管片小車;此時可用18m3的渣斗正常出渣(圖8)。
二次改造始發(fā),保障同步注漿、管片吊運、渣土的正常吊運:利用龍門起重機和盾構本身的設備進行。
2.2.3 正常掘進階段
分體始發(fā)掘進60m 之后,將2 號拖車與3號拖車之間利用延伸管線拆掉,整機下井正常組裝、掘進,如圖9 所示。進入正常掘進階段,利用盾構本身設備進行管片拼裝、同步注漿、管片吊運、渣土吊運。
圖5 始發(fā)階段整機布置圖
圖6 始發(fā)階段臨時吊裝口
圖7 管片吊機吊運管片
圖8 1#拖車尾部加裝出渣斗
圖9 整機下井示意圖
2.3.1 經(jīng)濟性及設備的穩(wěn)定性分析
最大限度利用盾構原有設備,減少對原有設備的改造,取消不必要的設備添加,兩個方案對比如表1 所示。
表1 兩方案經(jīng)濟性對比
由表1 可得出結論:方案二延長管線長度為方案一的2/3,成本減少將近1/3,具有明細經(jīng)濟性優(yōu)勢。
2.3.2 施工強度分析
方案二只需掘進12.5m 之后,所有工序即可利用盾構本身設備完成,無須借用其它設備,施工強度更低。
2.3.3 施工效率分析
兩方案掘進60m 之后,盾構均可整機下井組裝,正常施工。故只討論前面60m 掘進過程中的施工時間。依據(jù)施工經(jīng)驗做一下假設:①盾構每拼裝1 環(huán),盾構前進量為管片長度L=1.2m,掘進直徑D=6.48m,土體松方系數(shù)ξ=1.5,故每環(huán)出土量≈60m3;②按施工經(jīng)驗每環(huán)管片拼裝與下井,并進行電線、油管拖拉耗時,需耗時T1=2h;③盾構每環(huán)掘進耗時,按照推進速度ν=80mm/min 計算,每環(huán)掘進時間T2=0.25h;④渣斗出土速度,1/6h/斗;⑤設備每環(huán)維保時間1h。兩方案施工效率對比見表2。
由表2 可以得出結論:從1#拖車始發(fā)施工耗時更短,通過對比可知采用方案二可有效提高盾構的掘進效率,并降低成本。
表2 兩方案施工效率對比
盾構后備套布置及龍門起重機布置,如圖10所示。
圖10 后備套布置及龍門起重機布置
1)臺車布置盡量靠近始發(fā)洞門 為了減少延長管線的長度,結合場地需求將方案2#~6#臺車的擺放位置進行了布局設計,2 號臺車應盡量靠近始發(fā)洞門,可有效減少延長管線長度。
2)滿足設備一站多發(fā) 減少不同始發(fā)口臺車與地面之間連接管線長度。
3)出渣效率的綜合分析 充分結合龍門起重機的走向,縮短出碴時間,發(fā)揮設備的有效工作時間,保證龍門起重機車橫跨4 個井口,可減少行車行走距離,有效提高吊裝效率。
圖11 延長管線示意圖
如圖11 所示,延長管線長度計算:臺車離豎井邊緣4m,始發(fā)井深度22m,始發(fā)井寬度20m,且需要滿足2 臺盾構同時始發(fā),并且盡量不移動地面的后備套拖車,避免不必要的工作量。滿足上述條件,按1.2 倍的彎曲余量計算,延長管長度為(28.6+4+22+20)×1.2=89.5≈90m。
3.3.1 液壓管路延長后壓力損失計算
對于高壓管路,局部壓力損失太小不計算,只作延程壓力損失計算
ΔP1=λ(L/d)(ρV2/2)
其中,d為管路內(nèi)徑,mm;V為液壓油流速,m/s;ρ為油液密度,kg/m3;L為管路長度,m;λ為延程阻力系數(shù),液流層流λ=64/Re,液流紊流λ=0.316×Re-0.25。
Re為油液雷諾數(shù):Re=Vd/v,其中v為油液運動粘度,mm/s。
液壓油管主要有3 種規(guī)格,1 寸、1.5 寸、2 寸,按上述公式,分別代入計算如表3 所示。
表3 3種液壓油管規(guī)格
結論:液壓管路由正常情況下加長后的壓力損失不超過3MPa。
3.3.2 液壓管路壓力損失對分體始發(fā)階段的影響
結合盾構的液壓管路的壓力浮動值±5MPa,通過與壓降計算3MPa 的對比,本次管路的延長滿足盾構的正常掘進,因此延長盾構的性能和操作性是沒有影響的。
綜上分析,受城市始發(fā)場地的限制,城市地鐵施工中往往具備整機始發(fā)的條件,本文通過對始發(fā)方案對比,始發(fā)的臺車布置以及管路與壓降計算分析,提高了盾構分體始發(fā)的效率。因此,本次研究可為今后一站多發(fā)的工程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