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忠鑫
一個飯桌上,坐在哪里大有講究。我的家鄉(xiāng)把飯桌上主賓的位置叫做正座,有正座就有要請的正客。所謂正客,就是今天邀請的最正宗客人,說白了這頓飯就是為了請他的。但是中國人講究熱鬧,一個飯局上不能只有一個客人啊。有了最正宗,難道其他客人就是不正宗了嗎?您說對了,其他的一些陪客還真是不正宗的客人。他們吃的哪門子飯呢?他們有的是吃“二飯”,有的是“墊桌腿兒的”。
吃“二飯”,一聽這“二”字,就知道這頓飯明擺著不是主要請他的。那他怎么坐在桌子前的?他是正客邀請去的。張三欠李四一個人情,或者想討好李四,準備今晚請李四吃頓飯。那么張三會給李四打電話:“今天必須來啊,你再叫幾個得勁的人,大家一起聚聚?!崩钏南?,就我自己去,的確不合適,得叫上幾個朋友。不能多,頂多叫上兩三個,多了跟訛人似的。然后,李四再給王五、趙六打電話,“走,今晚吃飯去?!闭f不定,李四還欠著王五、趙六一頓飯,或者想和他倆增進增進半生不熟的感情,正好。
王五、趙六吃的就叫“二飯”,客人邀請客人的飯局。“二”和排球二傳手里的“二”意思差不多,但是可沒有“三飯”,到“二”就截止,“三飯”就太跌份了。吃“二飯”的人多不多呢?也不少,反正大家都是平頭老百姓,能喊的也都是熟人,沒那么多講究,有頓飯吃也不錯。當然,講究的人還真不去,一聽出是“二飯”,今天有事,真去不了。
“二飯”都有個特點,遲!都等到快下班時,才會接到電話。您想啊,主人邀請客人,客人再邀請客人,得有個時間差不是?接電話的人也能猜出個八九不離十,今兒是去吃“二飯”的,真正請客的人至少下班前就約了,絕不會等到下班時間。
那“墊桌腿兒的”又是哪些人呢?
李四喊了幾個朋友,請客的張三也不能單著啊。外交禮儀上,不還有個對等接待的規(guī)矩嘛。張三也得叫上兩三個朋友,這樣喝起酒來才能架得住。張三邀約的朋友是鐵哥們,常常是這樣說:“今晚我請誰誰誰,你來陪下客?!闭f白了,就是去裝點門面、撐場子的。所以這樣的朋友不是隨便叫的,和吃“二飯”的完全不一樣,俗稱“墊桌腿兒的”。您再想想,哪一個桌子少了一個桌腿兒,能行?除了主人和正客,最重要的還就是“墊桌腿兒的”。
被邀請“墊桌腿兒的”,那都是關(guān)系最鐵的。所以接到這樣的邀請,除非特別情況,一般都不會拒絕。有任務(wù)在身啊!
好了,主人、客人陸續(xù)到達飯店。不能立即吃飯,點菜、上菜的功夫,先打一會撲克吧。四人一桌,另外的人或站,或坐在旁邊看,這些看的人也有個專有名詞,叫“哈脖頸子的”。什么意思?自己體會體會,頭伸得老長去看牌,一出氣、一說話全在人家脖頸上了。
小小的一頓飯里面大有乾坤,才能產(chǎn)生如此生動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