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十六局集團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河北 唐山 064000)
混凝土構件的預制施工安裝技術主要以成品混凝土構件為主體結構,在施工過程中,預制構件主要由吊裝,連接和澆筑組成。相對于目前的情況,裝配式結構的總成本較高,在實際的建造過程中,生產也相對復雜。目前,這種建筑技術在中國規(guī)模較小,但是,隨著建筑業(yè)的不斷發(fā)展,這也將是未來的發(fā)展趨勢。目前,國內預制構件仍處于發(fā)展階段。各種規(guī)范圖集還未形成統(tǒng)一標準,藍圖主要基于自身經驗進行設計,而不是模塊化的制作。通用型預制構件將成為未來的發(fā)展趨勢,并可有效改善實際操作效率,不斷提高建筑材料利用率,有效節(jié)約能源,更好地體現(xiàn)綠色發(fā)展理念。[1]
裝配式PC 構件與傳統(tǒng)的構建方法相比有許多差異。首先,在裝配式構件中,大量組件以工廠預制形式制造。由于生產是在工廠進行的,專業(yè)技術人員和機器可以很好代替人工操作,因此與傳統(tǒng)的施工技術相比,能夠很好的保證構件的質量。同時,在車間中制造建筑需要的構件,通過使用工廠管理和流水線生產,可以保證產品質量,節(jié)省原材料并顯著提高生產效率。其次,裝配式結構的高度機械化僅需要較少的工人,從而大大降低了勞動成本和勞動強度。 同時,與傳統(tǒng)的現(xiàn)場施工模式相比,采用裝配式構件技術的主體和傳統(tǒng)施工施工速度快。 此外,還減少了現(xiàn)場混凝土的注漿量,抹灰量和砌筑量,從而降低了現(xiàn)場粉塵噪音污染。由于大量的現(xiàn)場組裝操作,減少了原始的現(xiàn)場模具注塑、維護和脫模等步驟。[2]再次,不需要現(xiàn)場澆筑的腳手架、尼龍網、模板等設施,預制構件模板的回收率很高。 與傳統(tǒng)的現(xiàn)場施工方法相比,減少了諸如混凝土灌車、泵車和振動棒等大量建筑機械的能源效率。與傳統(tǒng)的建筑工地模式相比,所產生的建筑垃圾減少了50%以上,混凝土的損失與傳統(tǒng)的工地模式相比減少了10%。最后,在將建筑與機電和裝飾設計與建筑相結合的基礎上,裝飾與機電工程可以與主體結構同時進行。裝配技術的采用有助于提高設計標準化和管理信息化水平,而施工標準化和更高的生產效率則可以降低相應的施工成本。 結合當今的BIM 技術以及工廠的數字化管理,裝配式PC 構件成本效益變得越來越高,并且符合綠色施工的要求。
如果構件進行吊裝時,工人不使用PC 提孔來進行吊裝,而是使用其他孔來連接吊鉤,則很容易因力不足而導致嵌入部件掉落(見圖1)。 在構件的安裝和定位過程中,嵌入的鋼筋的偏移會導致構件放置不正確,從而導致需要植入,浪費了人力和物力(見圖2)。
圖1
圖2
如果PC 構件的預留鋼筋連接到現(xiàn)場鑄造結構上,假若預留鋼筋的大小不同,則現(xiàn)場預留鋼筋會與現(xiàn)澆結構的鋼筋發(fā)生碰撞,并且很難進行調整。(請參見圖3)。 在加工PC 構件之間的接縫時,會將PC 外墻面板和地板制成高低開口,并在溝槽中粘貼橡膠條,以防止?jié)仓炷習r漏漿。 如果PC 構件中預留的螺栓孔的尺寸和鋁模板中的預留螺栓孔的尺寸較大,則將難以安裝螺絲扣,這會影響混凝土制成的鋁模板的加固,易造成爆模的現(xiàn)象(見圖4)。
圖3
圖4
外墻面板和現(xiàn)澆板使用套管注入技術,但是由于注入密度不足或注入材料被阻塞在板內,因此不會進入漿料。 層壓板通常放置在現(xiàn)澆梁上,并且當同時澆注層壓板和梁時,經常會發(fā)生漏漿現(xiàn)象。當層壓板澆注層壓混凝土時,層壓板和薄板可能由于不完全振動而無法結合在一起。[3]如果在現(xiàn)場施工期間樓梯兩側的墻的垂直度、平整度和間距不足,則不能安裝樓梯板,只能拆除墻。 如果樓梯梁的預留鋼棒的位置存在偏差,導致在舉升過程中無法對中,則需要對此進行校正或重新安裝以糾正這種情況。
1.構件起吊注意事項
(1)做法。在施工之前,對所有預制部件進行分類,計算最重的部件,然后根據此選擇相應的起重設備。在吊裝預制構件之前,根據預制構件的重量、形狀、安裝高度和位置來確定機器型號和支撐吊具。
(2)要點。吊裝預制構件時,起吊點的合力應與構件的重心匹配,并且應使用可調節(jié)的橫梁保持平衡,以便可以將構件水平吊起。裝配式pc 構件吊具必須采用標準吊具,該吊具可以采用預埋吊環(huán)或嵌入式鋼套的形式進行連接。避免與組件的邊角發(fā)生碰撞。順利吊裝組件后,以恒定速度移動吊桿,并在接近建筑物時手動將其居中。
2.構件就位注意事項
(1)做法。預制部件的起吊和降落應采用緩慢提升和緩慢釋放的操作模式。預制的外墻板應自上而下安裝,以確能夠保穩(wěn)定放置。預制組件的提升校正包括以下步驟:“提升→現(xiàn)場→預先校正→精細調整”。對于預先抬高的預制外墻板,在安裝過程中應在地板上放置臨時支撐物。
(2)要點:①如果將組件從地面抬起且頂部(表面)不水平,則必須在抬起之前將水平調整至組件的位置,有利于鋼筋對齊和組件的定位。 ②拆下立柱后,應立即檢查并校正鋼筋的位置,以確保它們不會干擾梁的鋼筋,并防止阻礙放梁的進行。 ③相同部件的提升點的高度,例如凸窗、陽臺、樓梯和某些橫梁組件不同,下部提升點通過起重機連接,并在提升后對齊。④在將梁提升到柱子的重心區(qū)域之前,先安裝一個柱支架,然后在梁放置后安裝兩個柱支架,可以抬起橫梁。否則,無法保證柱核心區(qū)域的質量。 ⑤在抬起大梁之前,應先計算所有的地板高度,并在先低后高之后安排橫梁起重。 ⑥抬起墻壁后,可以將梁筋綁住,否則,墻錨鋼棒不能深入到梁中。 ⑦如果墻壁是水平放置的,則在提起時,首先將吊具安裝在墻壁上,然后將吊具提升到地板上之后,將吊具移動到墻壁的頂部。將輪胎或橡膠墊放在墻體的底部,然后垂直翻轉墻體,以免損壞墻體的底角。
3.構件校正注意事項
(1)做法。外墻面板的修改:外墻面板的高度應由連接器螺栓的高度控制。在吊起外墻板之前,必須通過測量來校正螺栓頂部的高度,并且應立即放置外墻板。墻板上的預埋螺栓控制著外墻板的正面和背面。調整連接器上的螺栓,以控制墻面板的垂直度。同時,將外墻面板的邊緣與地板對齊,以控制“左右”尺寸。連接了板的螺栓孔,并用支柱支撐了插孔,以抵御連接器并調節(jié)外部懸掛板的左右位置。固定樓板和陽臺板:安裝到位后,使用鏈條和撬棍微調底板(陽臺板),直到其位置正確且底板水平為止。
(2)要點。校正頂部和底部時,需要使用垂直接縫進行調整。預制外墻板的接縫應保證外墻有足夠的光滑度,如果內墻不平整或翹曲,則可以通過內部裝飾或內部隔熱層進行調節(jié)。
4.構件定位注意事項
(1)做法。在混凝土強度達到施工要求后,應拆除連接到預制外墻板上的臨時調節(jié)桿和止動塊。如果預制層壓地板,預制陽臺板和預制樓梯需要支撐,則應進行計算以滿足設計要求。可以在預制外墻面板的兩個相鄰面板之間建立連接,以焊接嵌入式零件或螺栓連接。在外墻面板(中心和地板)上指定了連接端點,并在控制面板和面板之間指定位置。梁和柱鋼筋的對準:將梁升高到柱上方300 至500mm 后,調整梁的位置,以使梁鋼筋和柱鋼筋偏移以便于定位,并且梁的側線基本上與控制線匹配。托梁和樓板鋼筋的對齊:將樓板抬高到立柱上方300 至500 mm 后,調整樓板位置,以使樓板錨固肋骨和托梁支架偏移以方便定位,并且樓板邊緣線實質上是控制線。鋼筋對準:將樓梯抬高至梁上方300 至500mm 后,調整樓梯的位置,使上下平臺錨桿和梁支架偏移,并使面板邊緣線與控制線基本對齊。
1.結構現(xiàn)澆連接注意事項
預制混凝土墻板和樓板應通過灌漿連接。在吊裝預制部件之前,必須清潔套筒和備用鋼棒清除灰塵、污垢和鐵銹。吊裝之前,必須將鋼筋放置到位,以確保組件的順利組裝。鋼筋應位于套管的中心,鋼筋不應接觸或接近套管的內壁。吊裝前,檢查并記錄預留鋼棒的長度,以確保吊裝時延伸到套管的鋼棒的長度符合設計要求。組件的組裝必須穩(wěn)定且堅固,并且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灌漿。預制構件一一抬起,清潔放置點,根據高度控制線調節(jié)螺釘,并安裝止水裝置。根據數量和吊裝過程,在墻壁和地板上安裝了一個約束裝置,一個約束裝置安裝在軸線上,另一個裝置安裝在墻壁上。在施工過程中,應根據圖紙要求安裝板固定和板連接。調整墻板的垂直尺寸時,用一個對角撐桿調整墻板的垂直度,并在固定完成后調整垂直度。大多數預制樓板是疊合板,疊層鋼筋混凝土的施工過程為預制梁平板提升機→鍵槽鋼筋綁定→梁面筋綁定→模板支撐→鍵槽混凝土澆筑→水和電線鋪設→平板面筋綁定→澆注層狀混凝土。[4]
2.結構拼縫連接注意事項
在所制造的結構的外墻板之間,將外墻板和地板制成高低開口,并且將橡膠條嵌合到凹槽中。 在安裝外墻板并澆筑地板混凝土后,將橡膠條粘貼到外墻板上,并在提起時將外墻板的頂層放在其上,并使用外墻板將其壓實以產生防水效果。主體結構完成后,在橡膠條的外側進行密封劑構造。在制造組件時,應在PC 板的垂直接縫上開一個小槽,并在其中放置填充條和橡膠皮,以防止在固結過程中泥漿漏出。主體結構施工完成后進行密封膠施工。
隨著城市建筑物量的增加,對建筑工程各個方面的需求也在增加,住房建設是人們生活的重要基礎設施。曾幾何時,在建筑物的開發(fā)和建造過程中,建筑物對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預制裝配技術已逐漸在建筑行業(yè)中得到廣泛應用,創(chuàng)新、環(huán)保和開放的特點使得行業(yè)能夠穩(wěn)定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