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磊
摘 要 隨著我國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快,建筑數量的增多,外墻滲水、漏水的案例時有發(fā)生。建筑外墻防水是一項系統全面的防水工程,其涉及設計、施工、材料等多方面。如何有效防止建筑物外墻滲水問題,保證建筑物在使用年限內不出現雨水、生活用水、地下水侵蝕的問題,延長建筑物使用年限,是建筑領域中的熱點問題?;诖?,文章對如何防止建筑物外墻滲水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 建筑物;外墻滲水;設計;施工;材料
建筑外墻防水如何直接影響著建筑物的使用壽命,更關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建筑外墻滲漏影響面比較大,大部分滲漏問題只是發(fā)生在局部,通常情況下,多數情況是由于細節(jié)、構造、施工或維護不當等因素造成[1]。因此,為了能從根源遏止外墻滲水現象,應該探討滲水原因,有針對性地制定預防辦法,以提升建筑物的耐久性以及穩(wěn)定性。
1建筑物外墻滲水的成因分析
1.1 溫度因素
通常情況下,若溫度相同,混凝土的線膨脹系數要大于磚墻一倍。與之相同,在太陽的照射下,混凝土屋蓋吸收的熱量也要遠遠大于磚墻。同時,因溫差較大,屋蓋的膨脹變形程度會明顯比墻體大,二者接觸的位置,極易出現剪應力。隨著溫差的不斷加大,變形差異也會隨之增大,當超過砌體的抗拉強度時,針對磚混結構建筑頂層檐口下的縱墻部位,尤其是兩端,必然會出現裂縫問題,最終導致建筑物外墻滲水現象出現。
1.2 設計因素
在設計過程中,為了獲得良好的采光通風目的,一般會設計大窗。因窗戶的受力與反梁比較相近,若窗間墻的荷載超過了標準的范圍,再加上砌體的強度相對較低的時候,在彎矩的作用和影響下,大寬度的窗臺墻則極易出現開裂現象。若沒有保溫層修飾屋面挑檐溝,也極易被溫度所影響,最后導致變形。目前在對屋面挑檐溝設計階段,很多都是現澆,并與檐溝圈梁融合在一起,剛度大,一旦發(fā)生變形問題,無法自由伸縮。此外,和其連接在一起的屋面,即便在設計時對保溫層進行了合理應用,然而,大多數做找坡層,緊靠外墻的部位,非常薄,無法獲得良好的保溫效果,在受到的溫度的干擾下,變形問題越來越明顯,進而使得與檐下墻連接的位置,存在很大剪力,最終導致裂縫問題發(fā)生,不及時處理必然會出現滲水問題。
1.3 砌筑質量因素
在施工過程中,灰縫砂漿的飽滿度不能滿足工程建設需求和標準,尤其是豎縫,極易出現瞎縫和餓縫等,導致滲水通道逐漸形成。其砌筑作業(yè)期間,應用的砌筑方式不科學、不規(guī)范,致使砂漿的強度不斷下降,黏接力越來越,灰縫抗?jié)B性能無法達到預期。此外,在對基層處理過程中,應用的方式不合理,造成抹灰層出現了空鼓以及開裂等缺陷,最終引發(fā)墻面滲水問題。
1.4 防水材料因素
外墻防水材料除了應滿足抗?jié)B性、不透水性等要求,還應具有良好的黏結性能。防水層位于外墻構造的中間層次,使得外墻防水層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這決定了防水層不只是要與基層表面有很好的黏結性能,還應與依附它上面的飾面層有較好的黏結強度。施工人員常常存在只關注防水材料自身性能,忽視防水材料與相臨材料的匹配性。更有甚者,不能充分認識防水材料的性能。但在實際的工程應用中,由于選擇的防水材料不當而造成外墻質量問題的案例時有發(fā)生,不僅對建筑物的外觀產生不利影響,還埋下安全隱患[2]。
2防止建筑物外墻滲水的辦法分析
2.1 提升檐下墻的抗應變能力
為了能提升防止的實效性,應在現澆挑檐溝、平屋面上設置伸縮縫,距離為1m。在檐口圈梁上,需要在結合建筑物實際現狀的基礎上,適當的對女兒墻進行增設,在檐溝加貼鋁循反射面SBS。應盡可能降低太陽直射所吸收的能量。在施工中,利用預制檐溝,針對屋平面,借助結構找坡,保證保溫層的厚度相同。利用提升砌筑材料強度的方式,或者上檐下墻通長配筋等手段,不斷促進頂層砌體剛度的增強。在施工階段,為了能最大限度地規(guī)避溫度影響以及強度不夠等因素的干擾而引發(fā)開裂問題,在對屋蓋開展現澆工作的時候,應盡量避免在盛夏施工。
2.2 重視墻體砌筑的質量
在砌筑工作開展期間,針對砌筑方式的應用,需要規(guī)范且標準,借助“三一”砌筑法(一鏟灰、一塊磚、一揉壓),有效提升砂漿飽滿度,達到工程建設需求的80%以上。需要明確的是:在外墻滲水問題防止的過程中,不應利用鋪灰法砌筑。在施工中,部分人員會對隨砌隨用砂漿勾豎縫的施工手段進行利用,雖從表面上看,不容易看出滲水問題,但潛藏的隱患較大。在砌筑工作期間,堅決不能采用干磚砌筑。實踐得知,干磚的吸水強度很大,會將砂漿中的水分吸收進去,致使砂漿的稠度大大降低,不容易鋪勻,導致砂漿不夠飽滿。此外,應該強化對填充墻的干縮及沉實裂縫的把控,填充墻和框架柱之間不會存在構造柱一樣的接搓,在拉結筋留置存在不規(guī)范操作的時候,極易引發(fā)沿柱邊產生的豎向干縮裂縫。為了能更好應對,在柱模支好后,應該在模板上鉆孔,并將拉結筋插入在內。在拆模時,需要先將小孔封口拆掉,提升拆模便利性。
2.3 加強對外墻裝修前的基層處理
在墻體施工工作完成以后,不要立即粉刷,要在砂漿干縮和沉降都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之后進行。在抹灰之前,需對墻面細致且認真的檢查,做好基層的處理工作,可降低建筑物外墻滲水問題出現的概率。一是將各類墻面縫隙等嵌補密實。透明縫需要剔除浮灰,在澆水預濕后嵌補密。瞎縫等應適當的鑿加寬加深,再用水沖干凈,利用1∶2水泥砂漿分層嵌補密實。二是借助科學的辦法,側重提升面層的抗?jié)B性能,通過設置分格條,摻抗裂防水粉,科學改善。
2.4 嚴控建筑外墻防水材料質量關
現階段,建筑施工應用到的新型建筑防水材料愈來愈多。需注意,不能僅靠單一防水材料來保證建筑物的防水效果,應利用多種防水產品協同作用,按照不同的條件選用外墻防水材料,必須要按照飾面材料的特點,在選擇適當材料時既要照顧到防水材料與基層砂漿、混凝土的黏結性,還要考慮防水材料與其他相鄰材料的適配性,以構建完整的建筑物防水體系,優(yōu)劣互補,從而保證建筑物的防水質量。
3結束語
綜上,針對外墻面滲水問題,如若在主體施工過程中加以把控,能起到良好的預防效果。應該強化關注,在明確滲水成因的基礎上,科學制定防治措施,進而促進建筑物整體性能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徐洪濤,張起維,劉星等.建筑外墻防水理論研究[J].墻材革新與建筑節(jié)能. 2019(12).3-11
[2] 王瑩.外墻防水材料的適用性與匹配性[J].新型建筑材料.2012(8).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