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澳大利亞國寶級的動物,被很多人叫作“考拉”。
但“考拉”這個名字并不能貼切地描述出它的特征,反而它的另一個名字——“樹袋熊”可能概括得更準確:一種生活在樹上的有袋類動物,而且和生活在地上的袋熊是親戚。
然而,你可不能因為“樹袋熊”這個名字把考拉歸入熊科,因為它并不是熊,而是袋鼠目(雙門齒目)樹袋熊科中現(xiàn)存的唯一物種。
天生就愛“宅”
考拉是澳大利亞土生土長的動物。一雙圓圓的眼睛,一對毛茸茸的大耳朵,大大的鼻頭,再配上像是永遠在微笑的嘴巴,考拉憑著可愛的長相讓人們過目不忘。
可是,萌萌的考拉沒能和袋鼠、鴯鹋一起榮登澳大利亞的國徽,這多少有些讓人意外。
桉樹葉是考拉的主要食物,因為桉樹葉的能量轉(zhuǎn)化率非常低,所以考拉只能通過減少活動來避免消耗過多的能量。
而且,桉樹葉還是有毒的,這種毒素具有鎮(zhèn)靜的作用。當考拉大量進食桉樹葉時,它就會一直處在一種昏昏沉沉的慢性中毒狀態(tài),甚至有時會吃著吃著就突然睡過去。
愛抱樹干的“環(huán)保人士”
考拉愛抱樹,而且總是抱得牢牢的,即使睡著了也不例外。
考拉喜歡樹干并不僅僅是因為安全。對全身覆蓋著厚厚皮毛的考拉來說,在夏季里,它還會通過擁抱樹干的方式,來保持身體涼爽,因為即使在夏季,樹干摸起來也是涼涼的。這種利用植物來對抗炎熱的方式真是太環(huán)保了。
科學家們還發(fā)現(xiàn),在夏季,考拉甚至會去抱它平時并不怎么感興趣的黑荊樹,因為黑荊樹的樹干相對于其他樹的來說,更涼快。
不會擔心掉下來
考拉從來沒擔心過自己會從樹上掉下來。而這份自信則是它的“手掌”和“腳掌”給的。
我們把考拉的“手掌”放大看看。你會發(fā)現(xiàn),除了有鋒利尖銳的細爪子外,考拉“手掌”的第一指和第二指是并排側(cè)生,與其他三指對握生長,有點兒像“X”形,這樣就可以幫助它牢牢抓握或者環(huán)抱樹干,固定自己的位置。
考拉的“腳掌”則長得厚實粗糙,大腳趾長成了“球”狀,圓圓的,光禿禿的,沒有指甲,第二趾和第三趾則合生在了一起,能在考拉蹬著樹干時加大摩擦力,防止從樹上滑落。
正是因為這樣的“手掌”和“腳掌”給了考拉雙重保護,考拉才能在樹上“放飛自我”,以各種姿勢睡覺。
不一樣的育兒袋
考拉有一個與袋鼠不同的、開口向著正前方的育兒袋。
為什么會這樣呢?這跟動物們的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方式有關(guān)。袋鼠媽媽一般生活在開闊的草原上,它的育兒袋的開口是向上的,袋鼠寶寶可以輕輕松松地從育兒袋里探出頭來,視線不受影響。
但考拉媽媽大多數(shù)時間生活在樹上,如果它的育兒袋的袋口也像袋鼠的一樣向上,那么袋中的小寶寶一探頭可能就會面臨撞樹的危險。而袋口向著正前方,考拉寶寶不需要探頭,只露出眼睛就能看到外面的世界,并呼吸到新鮮空氣了。
但是,這樣的育兒袋會不會兜不住小寶寶呢?當然不會??祭瓔寢尩挠齼捍陂L著很緊的括約肌,就像皮筋一樣把袋口牢牢勒住。這樣,袋子里的小寶寶不僅能貼近媽媽取暖,還很安全呢。
一把屎一把屎地拉扯大
當小考拉長到六個月大時,就會從育兒袋中爬出來,進入“斷奶期”。這時候,它就能享用到媽媽特意為它準備的食物——媽媽排出的軟便。
這種軟便和平時考拉媽媽拉出的高度脫水的糞便不同,是從肛門分泌出的半流質(zhì)的、未完全消化的桉樹葉軟便。通過吃這些軟便,考拉寶寶的腸道能逐漸建立特殊菌群,幫助它消化分解纖維豐富的桉樹葉。等到一歲左右,它就能獨立地啃食桉樹葉了。
棲息地的被破壞、森林大火的頻發(fā)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都嚴重影響了考拉的生存狀態(tài),越來越多的考拉被車撞死,或因缺水而死去……
考拉只是想安心地待在樹上吃吃睡睡。為了它們這一小小的愿望,我們也應(yīng)該積極地行動起來,守護環(huán)境,保護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