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霞
(江陰市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江蘇省無錫市 214431)
小麥是江蘇省江陰市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種植制度為稻麥輪作,播種方式以淺旋耕、板茬為主。近年來,江陰市麥田雜草的發(fā)生數量上升較快,給當地小麥生產帶來了極大的影響。雜草不僅會與小麥爭空間、爭光照、爭水、爭肥,還是多種作物病蟲害的中間宿主或寄主,對小麥的產量和品質造成很大影響。據統(tǒng)計,雜草發(fā)生一般可造成小麥減產20%~30%,發(fā)生嚴重的田塊減產甚至超過50%[1]。筆者結合江陰市小麥生產實際,擬對近幾年麥田雜草的發(fā)生特點及原因進行總結與分析,并依此提出相關科學的雜草防除對策。
據2014年江陰市麥田雜草普查,江陰市麥田雜草種類有34種,分屬14個科28個屬。其中,單子葉雜草以日本看麥娘、看麥娘、菵草為主要優(yōu)勢種;闊葉雜草以豬殃殃、大巢菜、稻槎菜、野老鸛草為主要優(yōu)勢種。
從綜合草害指數來看,麥田雜草優(yōu)勢種為菵草、日本看麥娘、看麥娘、豬殃殃、稻槎菜、大巢菜、野老鸛草等;近幾年,菵草、豬殃殃為江陰市麥田主要雜草,且自然發(fā)生程度較重。
由圖1可知,2017—2020年麥田單子葉雜草輕發(fā)生田塊占比較前幾年明顯下降,2017—2020年麥田單子葉雜草重發(fā)生田塊占比較前幾年明顯上升,其中2020年麥田單子葉雜草重發(fā)生田塊占比達33%,為近幾年最高。
由圖2可知,2017—2020年麥田雙子葉雜草輕發(fā)生田塊占比較前幾年明顯下降,2017—2020年麥田雙子葉雜草中發(fā)生和重發(fā)生田塊占比均較前幾年明顯上升,其中,以2019年為最高,達32.6%。
由圖3可知,2017—2020年麥田單子葉雜草發(fā)生數量比前幾年明顯上升,其中,2017年達到最高,為138.7株/0.11 m2;而麥田雙子葉雜草發(fā)生數量于2019年達到最高,為11.4株/0.11 m2。
由圖4可知,2017—2020年麥田單子葉雜草防除達標田塊占比較前幾年明顯上升,其中,以2017年最高,達61.5%,2020年次之,達60.9%。2018—2020年麥田雙子葉雜草防除達標田塊占比較前幾年也明顯上升,其中,以2020年最高,達52.1%。
由于小麥免耕、少耕等輕型栽培技術在江陰市的推廣,導致雜草種子大多殘留在土壤淺表層,更易萌發(fā)為害。同時,受糧價和天氣等因素的影響,江陰市農戶種植小麥的積極性不高,對麥田缺乏管理,出現了整地質量不均勻、墑情較差、缺苗斷壟、出苗不好等情況,從而使雜草具有足夠的生存空間和適宜的水肥條件,因此麥田雜草發(fā)生普遍;反之,在種植水平高、麥苗長勢好的麥田,雜草發(fā)生則相對較少。
近年來,受冬季雨水偏多的影響(如2015年秋播期間遇連續(xù)陰雨),小麥秋播時間大大推遲,造成麥田冬前化除面積嚴重不足(據統(tǒng)計,2016—2019年江陰市小麥冬前化除面積僅為當年小麥種植面積的30%~40%。),且即使進行化除的田塊,其防效也不理想,再加上近幾年冬季氣溫偏高、田間墑情較好,雜草出草峰次多、出草量大,導致雜草春季防除難度加大。
隨著單一除草劑品種的長期、連續(xù)、不當地使用,雜草抗藥性問題日益突出[2]。江陰市部分主要雜草對常用的莖葉除草劑均已產生不同程度的抗藥性,這不僅導致藥劑防效下降,還增加了麥田雜草的防除壓力。例如,菵草等部分單子葉雜草對異丙隆類、日本看麥娘對精惡唑禾草靈、薺菜對氯氟吡氧乙酸等均產生了較強的抗藥性。
由于江陰市小麥種植農戶普遍年齡偏大,且缺乏專業(yè)的雜草防除知識和技能,不僅難以掌握麥田雜草的最佳防除時期,而且在雜草防除過程中,諸如用水量不足、噴霧不細或不均勻、重噴漏噴、任意加大藥量等現象時有發(fā)生,導致雜草防除效果不理想甚至產生了藥害。同時,部分農戶習慣于傳統(tǒng)的“見草打草”防除觀念,冬前土壤封閉及冬前化除的意識淡薄,導致春季雜草防除壓力大,防效大打折扣[2]。此外,農戶還存在盲目跟風選用除草劑的問題,難以依據麥田雜草發(fā)生種類選擇適當藥劑,防除缺乏針對性。
3.1.1 合理輪作換茬
對上一年度麥田雜草重發(fā)生的田塊,要因地制宜地合理安排茬口,進行輪作換茬,可種植蔬菜、油菜或休耕等,以減輕田間雜草發(fā)生基數,壓縮麥田雜草重發(fā)生面積。
3.1.2 抓好種子精選
播種前,汰除混雜在麥種中的草籽,減少雜草種源,降低雜草發(fā)生量;同時,做好小麥自留種的篩選工作,減少自留種的比例。
3.1.3 培育壯苗健苗
合理確定小麥的播期、播量,避免過遲、過量播種;提高小麥田的整地質量,合理運籌肥料,增施磷鉀肥,促使小麥全苗、壯苗,以增強小麥的抗逆性和競爭優(yōu)勢,以苗壓草。
3.1.4 其他種植管理措施
騰茬早的田塊,可在小麥播種前誘使雜草發(fā)生,然后采用機械滅草或藥劑除草;冬春季節(jié)適時開展開溝壓泥、中耕除草等工作。
3.2.1 適時用藥
鑒于麥田雜草出苗有冬前和早春兩個高峰期,故化學除草要因地制宜,根據草相選擇藥種,并堅持“冬前用藥為主,春后用藥為輔”的化除原則,適時開展化學防除。具體為:(1)土壤封閉。板茬麥和淺耕麥在小麥播后苗前或小麥出苗后1葉期至2葉期,套播麥在稻收煉苗5 d或雜草1葉期至2葉期,采用芐嘧·異丙隆搶墑封閉用藥。(2)冬前化除。于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采用芐嘧·異丙隆加精噁唑禾草靈,或單用唑啉·炔草酸噴霧防除。(3)春季化除。于2月下旬至3月上旬,對于單子葉雜草防除達標的麥田,選用芐嘧·異丙隆加精噁唑禾草靈,或單用唑啉·炔草酸進行春季化除;對于闊葉雜草防除達標的麥田,選用使它隆或使它隆加二甲四氯進行春季化除;對于單子葉雜草和闊葉雜草防除均達標的麥田,選擇上述防除單子葉雜草的任一配方與防除闊葉雜草的任一配方混用進行春季化除。
3.2.2 提高用藥質量
嚴格按除草劑適宜劑量和兌水量進行用藥,做到均勻噴細霧,并注意用藥事項,以確保防效。例如,使用芐嘧·異丙隆,應掌握在雜草草齡小時用藥,且要趁雨后田間濕度大時搶墑用藥,但用藥時田間不能有積水,以避免積水處發(fā)生“濕藥害”;除草劑要在冷尾暖頭天氣及時施用,氣溫低于5 ℃及強冷空氣來臨前不宜用藥,以免發(fā)生藥害;套播麥田應在稻收煉苗5 d后及時覆土用藥;唑啉·炔草酯防除禾本科雜草提倡單用,不宜與其它防除禾本科雜草的除草劑混用,以防產生藥害,但可與苯磺隆或使它隆等防除闊葉雜草的除草劑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