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超
“我沒尋思能活這么大歲數(shù),這輩子真有福氣,感謝共產(chǎn)黨,感謝好社會,感謝我的好兒媳。”老人簡短的話語充滿了幸福感。老人口中的好兒媳叫關玉香,是遼寧丹東鳳城市岔路村的村民,而她這個“好媳婦”可是經(jīng)過“官方認證”的實打實的好媳婦——2019年度岔路村“好媳婦”。
岔路村的“好媳婦”可不止關玉香一個。2019年,村里一共評出7位。而這也僅僅是村中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各項活動的冰山一角。在岔路村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nèi),郎書記一邊放著PPT,一邊激情飽滿地給記者講述著本村的各項活動。
“這是我們村的舞蹈隊,已登臺表演幾十場了;籃球隊,幾乎每個周末都有比賽……別看這些活動花錢不多,但是特凝聚人心,像她們舞蹈隊的服裝道具,都是隊員自己置辦的?!?/p>
“這是我們調解村民矛盾現(xiàn)場,調解室就在樓下。就像大家看到的,調解室里來來往往人不斷,倒不是說我們村的矛盾特別多,大家就是愿意到這來坐坐,心里有個什么小疙瘩一說就開了,鄰里和諧了,大家心情一舒暢,把勁頭兒都放在奔小康上了,哈哈哈哈……”
“……這幾位就是我們今年評選出來的‘好媳婦,有一位算一位,都是村民推薦的,住在一個村做不了假。雖然獎品就是一條毛巾被,但是這幾位‘好媳婦在村里備受尊重。要想獲此殊榮,首先得孝敬長輩;其次就是家里要干凈利索,不能埋汰;當然每戶的經(jīng)濟狀況也不能太差。別看就這么三條,真能做到可也不容易,被評上的這幾位,那都是十幾二十年如一日的堅持,給全村的大姑娘小媳婦,作出了表率?!?/p>
岔路村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可謂豐富多彩,效果也立竿見影,但在郎書記看來,真正要做到以文藝節(jié)目、文明宣傳、志愿服務、技術培訓等為載體,通俗、生動、鮮活地將黨的聲音“飛到尋常百姓家”,徹底打通了理論聯(lián)系群眾、服務群眾、教育群眾的“最后一公里”,還有不少的路要走,還有更多的工作要做。不過他有信心,只要堅持一切以群眾利益為出發(fā)點,那么岔路村在通往成功的路上,肯定不會走岔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