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恒,李雪松,王瓊,張紅星
(武漢市第一醫(yī)院,武漢 430022)
高脂血癥是臨床常見的脂質代謝障礙性疾病。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飲食結構發(fā)生巨大的變化,營養(yǎng)物質的過度攝入、運動減少導致高脂血癥的發(fā)病率大幅度升高。高脂血癥可引起脂質沉積于血管壁,引起血管內皮損傷、血液高凝高黏,紅細胞、血小板易聚集形成血栓,脂質斑塊可造成血管部分或完全堵塞,是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1]。目前西醫(yī)對于高脂血癥的治療以他汀類調脂藥物為主,但長期使用可引起肝腎功能損害、橫紋肌溶解風險[2]。
中醫(yī)學理論認為,高脂血癥屬于“痰濁”“瘀血”等范疇,多因飲食不節(jié)、嗜食肥甘厚味、過度安逸所致,使脾失健運、濕濁內生,氣血不暢而致痰瘀互結[3]。針刺療法是中醫(yī)學養(yǎng)生保健的重要手段,在多種疑難雜癥的治療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針刺可激發(fā)經(jīng)氣、通暢氣血,起到降氣化濁、健脾益氣之功效[4]。本研究分析了針刺療法治療高脂血癥的療效及對相關血脂指標、炎癥因子等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武漢市第一醫(yī)院2016年1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高脂血癥患者90例,采用查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45例。治療組中男19例,女 26例;年齡 40~70歲,平均(59±11)歲;病程3~14年,平均(7.94±2.89)年。對照組中男20例,女25例;年齡40~70歲,平均(59±11)歲;病程3~14年,平均(7.98±2.84)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訂的《世界醫(yī)學協(xié)會赫爾辛基宣言》的要求。
①符合《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5]中的相關診斷標準;②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6](2002版)中脾虛食滯證的辨證標準,表現(xiàn)為頭暈,頭重如裹,嘔惡痰涎,腹脹納呆,心悸,便溏,舌體胖、舌質淡或有瘀斑,脈弦滑或沉澀;③年齡40~70歲,性別不限;④入組前已停止相關藥物至少1個月;⑤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①其他原因引起的繼發(fā)性高脂血癥,如肝腎疾病、甲狀腺功能低下、糖尿病等;②嚴重的心、腦、肝、腎等臟器疾病或者全身衰竭者;③惡性腫瘤、精神異常者;④半年內有嚴重感染、急性心腦血管意外、手術或外傷史者。
給予常規(guī)對癥治療,口服阿托伐他汀鈣片(北京嘉林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每日10 mg,臨睡前頓服。
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針刺治療。取雙側足三里、內關、豐隆及中脘、天樞穴,針刺得氣后提插捻轉,足三里行補法,內關、豐隆行瀉法,中脘、天樞行平補平瀉法。每10 min行針1次,留針30 min。每日1次,治療6 d休息1 d,連續(xù)治療8周。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分別于清晨采集空腹肘靜脈血5 mL,以轉速3000 r/min、離心半徑8 cm、離心時間10 min分離血清,分為兩份。一份檢測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 density liptein cholesterol, 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 density liptein cholesterol, LDL-C)水平。檢測儀器采用日本島津公司CL-720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及其配套試劑。一份采用雙抗體夾心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一氧化氮(NO)、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水平。檢測儀器采用美國Hyperion MR Ⅲ型酶標儀,試劑盒生產(chǎn)廠家為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6](2002版)相關標準。
痊愈:癥狀和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95%。
顯效:癥狀和體征較治療前顯著改善,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70%~94%。
有效:癥狀和體征較治療前改善,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30%~69%。
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
總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應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描述,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4.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 91.1%,高于對照組的 75.6%,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4.2 兩組治療前后體質量指數(shù)、體質量比較
兩組治療前體質量指數(shù)、體質量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治療后體質量指數(shù)、體質量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4.3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前血脂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治療后HDL-C水平高于對照組,TG、TC、LDL-C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3。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表2 兩組治療前后體質量指數(shù)、體質量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體質量指數(shù)、體質量比較 (±s)
組別 例數(shù) 體質量指數(shù)(kg/m2) 體質量(kg)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5 24.25±2.02 24.30±1.94 68.94±6.74 68.55±6.98images/BZ_7_1505_1717_1508_1718.png治療組 45 24.30±2.07 24.17±2.13 68.42±7.85 68.71±7.22 t值 - 0.116 0.303 0.337 0.107 P值 - 0.454 0.381 0.368 0.458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 (±s,mmol/L)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 (±s,mmol/L)
組別 例數(shù) TG TC LDL-C HDL-C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5 3.02±0.41 2.24±0.35 7.01±0.58 5.61±0.51 4.62±0.41 3.78±0.36 0.95±0.20 1.26±0.23治療組 45 3.06±0.39 1.78±0.32 6.94±0.65 4.92±0.45 4.65±0.39 3.10±0.31 0.96±0.19 1.47±0.28 t值 - 0.474 6.507 0.539 6.805 0.356 9.602 0.243 3.888 P值 - 0.318 0.000 0.296 0.000 0.361 0.000 0.404 0.000
3.4.4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NO、VEGF、Hcy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前血清NO、VEGF、Hcy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治療后血清 NO、VEGF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血清Hcy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NO、VEGF、Hcy水平比較 (±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NO、VEGF、Hcy水平比較 (±s)
組別 例數(shù) NO(μmol/L) VEGF(pg/mL) Hcy(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5 19.58±3.65 27.52±3.89 305.21±41.02 458.56±48.51 15.12±5.13 14.01±3.23治療組 45 19.60±3.62 33.01±3.94 302.03±43.55 520.32±52.47 15.09±5.20 10.52±3.01 t值 - 0.026 6.652 0.357 5.798 0.028 5.303 P值 - 0.490 0.000 0.361 0.000 0.489 0.000
高脂血癥患者體內脂肪代謝異常,使血漿 TC、LDL-C、TG高于正常范圍,而 HDL-C低于正常值,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原因,也是引起心腦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險因素,同時參與糖尿病、高血壓、代謝綜合征、肥胖、脂肪肝、腎病綜合征、血管性癡呆等疾病的進展[7]。及早發(fā)現(xiàn)、控制高脂血癥對上述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義。阿托伐他汀鈣是臨床常用的調脂藥物,屬于 3-羥基-3甲基戊二酰輔酶 A還原酶抑制劑,具有良好的調脂效果,但其長期應用時可引起橫紋肌溶解、消化道反應、精神損害、肝腎毒性等不良反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的治療依從性[8]。
中醫(yī)學理論認為高脂血癥為痰濕之證,與肝、脾、腎三臟有關。脾為后天之本,脾失運化則水谷精微轉化無度,導致濕濁內生[9]。腎為先天之本,腎氣不足則血氣無所鼓舞、水液泄瀉失序,導致痰飲內生[10]。肝失疏泄則氣機阻滯、津血運行不暢而留滯成痰濁[11]。針刺可激發(fā)經(jīng)氣、通暢氣血,起到降氣化濁、健脾益氣之功效[12]。積極治療高脂血癥符合中醫(yī)學“治未病”之理念。本研究取雙側足三里、內關、豐隆及中脘、天樞。足三里為胃之下合穴,可補脾升脾陽、消滯助運;內關是手厥陰心包經(jīng)腧穴,可寧心安神、理氣止痛;豐隆穴是足陽明胃經(jīng)經(jīng)穴,可化痰運脾、祛濕化痰;中脘屬于奇經(jīng)八脈之任脈穴,可健脾和胃、疏肝導滯;天樞為足陽明胃經(jīng)之腧穴,可疏調腸腑、理氣行滯[13-15]。
本研究中針藥并用的總有效率高于單純阿托伐他汀鈣治療者。這一結果提示,針刺治療高脂血癥可促進不適癥狀和體征消失,減輕頭暈、頭重如裹、嘔惡痰涎、腹脹納呆、心悸、便溏等中醫(yī)證候。這是由于痰濁是高脂血癥的重要致病因素,脾虛則痰濁內生。本研究取穴從脾論治,針刺足三里、內關、豐隆及中脘、天樞以健脾和胃,促進水谷運化[16]。
本研究中加用針刺治療者治療后體質量指數(shù)、體質量與采用阿托伐他汀鈣治療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HDL-C水平高于采用阿托伐他汀鈣治療者,TG、TC、LDL-C水平低于采用阿托伐他汀鈣治療者。這一結果提示,針刺治療高脂血癥可改善血脂指標,但不影響體質量。
有研究發(fā)現(xiàn),血管內皮受損、炎癥反應參與高脂血癥的發(fā)病過程,是導致高脂血癥的中心環(huán)節(jié)。由于血管內皮功能受損引起血管重塑障礙,導致血流灌注不足、微循環(huán)障礙,血管周圍細胞供氧不足而發(fā)生氧化應激反應,繼而使脂質發(fā)生過氧化損傷[17]。NO是由血管內皮細胞分泌的血管舒張因子,對血管內皮具有保護作用[18]。VEGF可促進新生血管形成,改善微循環(huán)狀態(tài)[19]。Hcy可引起血小板黏附性增強,激活促凝因子、抑制抗血栓因子活性,打破凝血與纖溶系統(tǒng)平衡而易形成血栓[20]。本研究中加用針刺治療者治療后NO、VEGF水平高于采用阿托伐他汀鈣治療者,Hcy水平低于采用阿托伐他汀鈣治療者。這一結果提示,針刺治療高脂血癥可調節(jié)NO、VEGF、Hcy的表達水平,改善血液高凝高黏狀態(tài)。
綜上所述,針藥并用治療高脂血癥可改善血脂指標,調節(jié)NO、VEGF、Hcy的表達水平,提高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