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利,馬華寶
(1.中交建冀交高速公路投資發(fā)展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莊 050052; 2.河北省交通規(guī)劃設計院,河北 石家莊 050091;3.交通運輸行業(yè)公路建設與養(yǎng)護技術材料及裝備研發(fā)中心,河北 石家莊 050091)
防水黏結層最早多用于橋面鋪裝,鋪裝在瀝青層和水泥混凝土之間,起防水和黏結的雙重作用。隨著瀝青路面對服役壽命要求的提升,一些省份開始將防水黏結層應用于瀝青層與半剛性基層之間,或者應用于瀝青面層之間,因此對防水黏結層材料產(chǎn)生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防水,黏結性好,還要具備良好的抗剪和抗裂性能,面對這一需求,許多新型的防水黏結層材料應運而生。
目前常用的防水黏結層材料為SBS改性瀝青,隨著穩(wěn)定型膠粉復合改性瀝青的大面積推廣應用,摻加20%膠粉的復合改性瀝青防水黏結層逐漸受到青睞。雖然其防水和黏結性能都很好,但是由于膠粉顆粒彈性內(nèi)核的獨立性,其空間網(wǎng)絡分布不如SBS改性瀝青均勻,因此抗裂能力還有待提升。提升途徑一般分為有2種,一是通過物理化學作用預先將膠粉降解,提高膠粉與瀝青的相容性;二是預先將膠粉熟化,打破膠粉的彈性內(nèi)核,進一步提高膠粉的摻量。有學者通過Terminal Blending無攪拌潤濕工藝,制備了Terminal Blending膠粉改性瀝青,試驗結果表明,TB工藝能夠促進膠粉完全溶于瀝青,使得TB瀝青整體更加均勻。也有學者通過微波活化技術,首先對膠粉進行了預處理,經(jīng)微波處理后的膠粉制備出的改性瀝青相對于普通膠粉改性瀝青,高溫性能、低溫性能、抗老化性能和熱儲存穩(wěn)定性等都有所提高。[1-6]
此外,有研究證明,在瀝青中加入玻璃纖維,可通過加筋作用有效提高瀝青整體性,增加其韌性,從而提高抗裂能力。與此同時,新型自動同步封層設備的應用,也使膠粉復合改性瀝青玻璃纖維防水黏結層的工程應用成為可能。利用纖維良好的應力吸收和分散能力,以及高抗拉伸強度和高模量的特性,通過噴射無捻粗紗型玻璃纖維,可有效提高黏結層的抗拉、抗剪、抗壓和抗沖擊強度,在結構中起到加筋的作用。此外,玻璃纖維對膠粉復合改性瀝青具有很好的吸附作用,可很容易地吸附瀝青中的油份,增強其黏度和黏附力,有效阻止瀝青的流動。
基于膠粉復合改性瀝青玻璃纖維防水黏結層的優(yōu)異性能和廣闊前景,本文選取SBS改性瀝青、20%膠粉復合改性瀝青和40%膠粉復合改性瀝青,首先對其黏韌性和拉拔性能進行了對比;然后根據(jù)瀝青類型和有無摻加玻璃纖維,劃分為了A/B/C/D/E共5個試驗組,對不同瀝青小梁的低溫彎曲性能,以及防水黏結層的抗拉拔、抗剪切性能進行了對比;最后,對試驗結果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關建議。
1.1.1 石料
石料采用9.5~13.2 mm單一粒徑石灰?guī)r碎石,具體技術指標要求見表1。
表1 碎石技術指標要求
1.1.2 瀝青
試驗用瀝青為SBS改性瀝青(摻量4%)、20%膠粉復合改性瀝青(以下簡稱20%RA)和40%膠粉復合改性瀝青(以下簡稱40%RA),其中20%RA采用普通生膠粉制備,而40%RA采用熟化預處理膠粉制備,其技術指標見表2。
膠粉改性瀝青制備采用30目膠粉,技術指標符合《廢輪胎橡膠瀝青及混合料技術標準》(DB13T 1013—2009)和《路用廢胎硫化橡膠粉》(JT/T 797—2011)的規(guī)定,70#基質(zhì)瀝青滿足A級道路石油瀝青技術要求,復合用SBS為星線混合型,摻量為1%±0.5%。
表2 膠粉復合改性瀝青技術指標
1.1.3 纖維
纖維采用2400Tex無堿玻璃纖維無捻粗砂,切割長度為3~6 cm,滿足《玻璃纖維無捻粗砂》(GB/T 18369—2008)的有關要求,具有良好的切割性和抗靜電性,具體技術指標見表3。
1.2.1 瀝青性能試驗
為了表征不同防水黏結層瀝青的力學性質(zhì),分別進行瀝青的黏韌性和拉拔試驗,對比瀝青的黏韌性和抗拉強度。
表3 玻璃纖維技術指標
1.2.2 黏結層性能試驗
進行防水黏結層施工時,瀝青灑布量為1.8~2.0 kg·m-2,玻璃纖維撒布量為100~120 g·m-2,碎石撒布量為6~8 kg·m-2,撒布率為65%~70%,碎石需經(jīng)過加熱、除塵,宜采用0.3%~0.4%的瀝青預裹敷。室內(nèi)試驗按照以上要求進行摻配,通過靜置或靜壓成型的方式,制備小梁試件和圓柱形試件,分別用于低溫彎曲試驗和拉拔、直剪試驗。
根據(jù)瀝青類型和有無摻加玻璃纖維,將試驗分為5組。A組采用SBS改性瀝青,作為對照組,B組采用40%RA,C組采用40%RA+玻璃纖維,D組采用20%RA,E組采用20%RA+玻璃纖維。
黏韌性試驗試樣按規(guī)范要求制備,主要試驗參數(shù)如下:拉伸速率為500 mm·min-1,試驗溫度為25 ℃,試驗結束條件為拉至伸長300 mm或者斷裂,不同瀝青的黏韌性試驗結果見表4。
表4 不同瀝青的黏韌性試驗結果
對比表4數(shù)據(jù)可以發(fā)現(xiàn),SBS改性瀝青的黏韌性最好,20%RA次之,40%RA相對較差。分析原因有以下兩點:一是在同等瀝青用量下,20%RA比40%RA富有更多的自由瀝青,因此黏性更大;二是由于20%RA采用的是普通生膠粉,保留了更多的膠粉彈性內(nèi)核,因此顆粒獨立性更強,而40%RA采用的是經(jīng)熟化預處理的膠粉,顆粒間更易形成整體,因此韌性更強。
通過表2常規(guī)指標和表4黏韌性指標綜合對比,可以總結如下幾點:隨著膠粉摻量的增加,一是膠粉復合改性瀝青的針入度增大,與之對應,在黏韌性試驗中材料的最大應力降低;二是膠粉復合改性瀝青的黏韌性降低,韌性增加,韌性占黏韌性的比重逐漸增加,材料從硬質(zhì)彈性體向軟質(zhì)彈性體過渡;三是膠粉復合改性瀝青的低溫延度增大,與之對應,在黏韌性試驗中材料的斷裂點伸長增加;四是膠粉復合改性瀝青的離析軟化點差逐漸降低,與之對應,在黏韌性試驗中,材料的斷裂方式從應力集中斷裂向延性斷裂過渡。
瀝青拉拔試驗過程如下:將2個自制相同尺寸的圓形模具分別稱取質(zhì)量、測量直徑,放入160 ℃烘箱中預熱30 min;向其中1個模具中心處滴加一定質(zhì)量的瀝青,然后把另1個模具迅速與其中心對齊并按壓,直到模具四周有瀝青溢出,保持豎直狀態(tài)靜止24 h,用熱刮刀刮去溢出的瀝青,并用三氯乙烯擦拭干凈,放入25 ℃高低溫箱養(yǎng)護5 h,最后在拉力機上進行拉伸試驗,拉伸速率為5 mm·min-1。不同瀝青的拉拔試驗結果見表5。
表5 不同瀝青的拉拔試驗結果
從表5中可以看出,SBS改性瀝青的最大拉力和抗拉強度最大,20%RA次之,40%RA相對較差。隨著膠粉摻量的增加,膠粉復合改性瀝青的最大拉力和抗拉強度逐漸降低,這說明瀝青的剛性隨著膠粉摻量的增加逐漸下降,這與黏韌性試驗的結論是一致的。
由于室內(nèi)很難模擬現(xiàn)場施工過程并成型類似混合料試件,且相關研究證明,混合料的低溫性能主要與膠結料類型及用量有關,因此,本文制備的小梁試件僅由瀝青和纖維組成,不撒布石料,用瀝青小梁試件的低溫抗彎拉性能表征防水黏結層材料的低溫性能。考慮到纖維尺寸和試件的均勻性,瀝青小梁尺寸定為300 mm×25 mm×25 mm,制備時,先在試模底部灑布1層10 mm厚的熱瀝青,然后按100 g·m-2的用量灑布玻璃纖維,待溫度降至室溫后,再灑布1層10 mm厚的熱瀝青,并撒布纖維,最后灑布剩余5 mm厚瀝青,封閉試件表層。
同1組試件制備至少3根,待完全冷卻后脫模,立即放入已達到-10 ℃的環(huán)境箱中保溫至少3 h,然后放置于試驗機上進行彎曲試驗,加載速率為50 mm·min-1。試驗測得的5組防水黏結層材料在-10 ℃的彎曲試驗結果見表6。
表6 不同防水黏結層材料低溫彎曲試驗結果
從表6可以看出,低溫彎曲最大荷載排序依次為C>A>E>B>D,其中“40%RA+玻璃纖維”最大,高于SBS改性瀝青,而20%RA最小。隨著玻璃纖維的摻入,膠粉改性瀝青的低溫彎曲最大荷載提升明顯,說明玻璃纖維可有效改善瀝青混合料的低溫性能。從試件破壞程度來看,SBS改性瀝青小梁發(fā)生脆斷,而采用膠粉復合改性瀝青的小梁,無論膠粉摻量多少,有無纖維,均未發(fā)生斷裂破壞,說明膠粉改性瀝青的低溫抗裂性能具有明顯優(yōu)勢。
拉拔試驗步驟如下:將試件用環(huán)氧樹脂將金屬拔頭粘牢,室溫下靜置不少于24 h。將試件置于25 ℃恒溫水浴中養(yǎng)生2 h后,迅速取出固定于拉拔夾具上,啟動萬能試驗機,拉拔速率為50 mm·min-1,直至試件破壞,試驗過程如圖1所示,試驗結果見表7。
圖1 拉拔試驗
表7 不同防水黏結層材料拉拔試驗結果
直剪試驗試件及夾具如圖2所示,直剪試件由2半瀝青混合料試件夾裹黏結層材料組成,夾具由上下2個壓頭組成,上壓頭接壓力機的傳力桿,通過傳力桿將力施加到壓頭上,下壓頭固定試件。試驗溫度為25 ℃,采用50 mm·min-1的剪切速率,試驗結果見表8。
圖2 直剪試驗
表8 不同防水黏結層材料直剪試驗結果
從表7可以看出,層間拉拔強度排序依次為A>E>D>B>C,其中SBS改性瀝青最大,而“40%RA+玻璃纖維”最小。雖然40%RA采用了預處理熟化膠粉,均勻性提升,瀝青膜厚度增大,但是仍然不如黏性占比較高的20%RA。玻璃纖維的摻入,對層間的拉拔強度無明顯改善,甚至會降低界面的均勻性,造成拉拔強度下降。
從表8中可以看出,采用圖2的直剪試驗方法,由于試件由2半瀝青混合料試件組合完成,且加載速率較大,因此得到的剪切強度偏小且差別不大,但仍具有對比意義。層間剪切強度排序依次為C>A>B>E>D,其中“40%RA+玻璃纖維”與SBS改性瀝青相當,而20%RA最小,這一方面說明,黏結層的抗剪切能力與瀝青本身的韌性有很大關系,因此韌性占比較高的40%RA表現(xiàn)要好于20%RA。另一方面,玻璃纖維的摻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黏結層的抗剪能力。
(1)從瀝青黏韌性指標來看,SBS改性瀝青的黏韌性最好,20%RA次之,40%RA相對較差。隨著膠粉摻量的增加,膠粉復合改性瀝青的最大應力降低,斷裂點伸長增加,黏韌性降低,韌性增加,韌性占黏韌性的比重逐漸增加。
(2)從瀝青拉拔試驗結果來看,SBS改性瀝青的最大拉力和抗拉強度最大,20%RA次之,40%RA相對較差。隨著膠粉摻量的增加,膠粉復合改性瀝青的最大拉力和抗拉強度逐漸降低。
(3)從瀝青小梁低溫彎曲最大荷載來看,“40%RA+玻璃纖維”最大,高于SBS改性瀝青,而20%RA最小。隨著玻璃纖維的摻入,膠粉改性瀝青的低溫彎曲最大荷載提升明顯,說明玻璃纖維可有效改善瀝青混合料的低溫性能。
(4)SBS改性瀝青黏結層的拉拔強度最大,而“40%RA+玻璃纖維”最小。摻入玻璃纖維對黏結層的拉拔強度無明顯改善,甚至會降低界面的均勻性,造成拉拔強度下降。
(5)“40%RA+玻璃纖維”與SBS改性瀝青黏結層的層間剪切強度相當,而20%RA最小。這說明黏結層的抗剪切能力與瀝青本身的韌性有很大關系,且玻璃纖維的摻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黏結層的抗剪能力。
(6)采用瀝青小梁測試低溫抗彎拉性能,需要注意以下兩點,一是瀝青由高溫冷卻至室溫過程中,會發(fā)生不同程度的收縮,可能導致試件厚度發(fā)生變化,因此灑布最后一層瀝青時,可適當加量;二是在進行彎曲試驗時,壓頭可能會略微陷入試件接觸部位,為避免對測試數(shù)據(jù)產(chǎn)生影響,可在壓頭與試件接觸部位貼透明膠帶或纏繞薄膜予以隔離。
(7)摻加玻璃纖維的長度不宜過長,否則在試件制備過程中,易出現(xiàn)“毛刺”現(xiàn)象,在一定程度上會對黏結效果和試驗結論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