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xiàn)今社會,各類媒介已經(jīng)成為我們生活、學習、交往過程中最快也是最易獲得知識來源的工具,它無時無刻不出現(xiàn)在我們的身邊。如何引導青少年正確地接觸媒介、規(guī)避有害信息,使用媒介獲取知識、了解社會,甚至成為媒介信息的制作者和傳播者,是廣青報人思考得最多的問題。
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廣州青年報》作為團市委機關報,就已經(jīng)開始了青少年“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探索,“廣州學生通訊社”應運而生。“香港回歸十周年”系列活動就是一次抓住具歷史深遠意義的時刻進行未成年人媒介教育實踐活動的具體體現(xiàn)。亞運會、亞殘運會期間,中小學生以“亞運小記者”的身份和視角參與亞運會志愿服務并組織亞運期間賽場采訪,受到了中央、省、市領導和各級政府部門的高度贊揚,成為亞運宣傳報道工作中的一支生力軍。亞運結束后,亞運小記者團成功轉化為廣州市少先隊宣傳隊伍,正式更名為“紅領巾成長小記者團”,繼續(xù)帶領廣大的少先隊員認識自己、認識社會,制作媒介宣傳少先隊組織、生活。近幾年來,“小記者”的身影更是頻繁出現(xiàn)在一些重大的國際賽事和論壇,向世界展現(xiàn)著廣州青少年的自信與從容。20年來,廣州青年報及其主辦的《都市人》雜志在探索中不斷前行,在思考中不斷創(chuàng)新,通過“小記者”“小主編”“小主播”“小審讀員”等實踐活動,提升青少年的媒介素養(yǎng)和“聽說讀寫播”綜合能力,引導青少年文明生活、理性表達。一次次實踐成功的背后離不開廣青報人的探索與思考、責任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