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曉熠
摘要:《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創(chuàng)作的中篇小說,其靈感來源于他在生活中收到的兩封陌生女人的來信。本文將深入分析“陌生女人”的人物形象。
關(guān)鍵詞:愛情;純粹;戲劇;情感共鳴
故事講述了一個陌生女人在生命的最后關(guān)頭,對一位著名作家的告白,她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愛的深沉與奉獻(xiàn)。這篇小說描寫的愛情和我們通常理解的并不一樣,與其說愛情,不如說是一場單相思。她卑微到塵埃里,用其一生追逐著這場自導(dǎo)自演的執(zhí)念。女主人公是一個略帶幾分自虐和悲劇色彩的人物,讓人痛惜也讓人心疼,哪怕隨時自我犧牲,也要給自己愛的人空間,給他自由。
這是一場飛蛾撲火,一出自我毀滅。將死的她,彌留之際她用怎樣復(fù)雜的心情寫下了洋洋灑灑的盛大告白,我們不知。
作為讀者,我們無法讀懂一個人的一生,就算共鳴到每一根神經(jīng),每一根毛發(fā)為之觸動,也無法感知那般情景。整篇文章有著豐富的心理描寫,我們只能透過這只言片語,去體會這個陌生女人的感情。
1.初見
幾乎每一個女孩在年輕的時候,都會有一個“王子”夢,勾勒自己理想情侶的輪廓,她也不例外。
原文中是這樣描寫她的期待的:"我試圖想象你的模樣:你是個戴眼鏡的老先生,蓄著長長的白胡子,就像我們的地理老師一樣,所不同的只是,你更和善,更漂亮,更溫雅——我不知道,為什么我在當(dāng)時就確有把握地認(rèn)為,你準(zhǔn)長得漂亮,因為我當(dāng)時想象中你還是個老頭呢。在那天夜里,我還不認(rèn)識你,我就第一次做夢夢見了你。"
從信中我們得知,在遇到R先生之前,女主是一個家境貧寒,自卑孤獨(dú)、毫無閱歷而又情竇初開的少女,她的父親早已去世,母親成天心情壓抑,靠養(yǎng)老金生活,對她并不體貼。因此她極度的缺乏男性的關(guān)愛和照顧。
湯顯祖在《牡丹亭》中這樣說: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她感嘆“我這個十三歲的姑娘,當(dāng)時象著了魔似的被你吸引住了。”R先生看向她時,她便感到心里象著了火似的。以為他的柔情蜜意只針對她,是給她一個人的。就在這一瞬間,她覺得她這個還沒有成年的姑娘一下子就成長為一個女人,而這個女人從此永遠(yuǎn)屬于他。
唐代詩人韋莊在《思帝鄉(xiāng)》中寫到,“春日游,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fēng)流?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v被無情棄,不能羞?!?/p>
誰家的少年郎啊,青春如花真風(fēng)流。我想以身相許嫁給他,一生一世就此休??v使他薄情辜負(fù)我,不后悔也不害羞。
然而這卻是一個悲劇的起點(diǎn),她愛上的R先生是一個輕浮風(fēng)流的人,并不喜歡受感情的約束,他們兩個注定沒有感情上的交集。而女孩也清楚這一點(diǎn),她選擇義無反顧地奉獻(xiàn)自己,成全他的自由。在信中她告訴他,“我只有你,你從來也沒有認(rèn)識過我,而我卻始終愛著你?!?/p>
慢慢長大,大多數(shù)人回顧暗戀時光里的卑微與怯懦,勇敢和苦楚時都會自嘲的一笑,此時今刻,當(dāng)我們再次咀嚼這種酸楚時不免為這種孤絕純凈的愛所感動。
我走過山的時候山不說話,我路過海的時候海不說話;紅塵繁華呀,如果心里有一個光芒萬丈的人,或許多了一份信仰,也多了一份孤獨(dú)。
當(dāng)我們認(rèn)真審視小說中這段感情時,不難發(fā)現(xiàn),它是建立在卑微上的。張愛玲曾語:“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心里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這種卑微,不僅僅表現(xiàn)在他們家境的巨大反差上,也許每個女人在動情的一霎那,都會顯得那樣卑微,他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在你心里都翩若驚鴻,婉若游龍。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女主一樣放肆地?fù)肀哪恐械膼矍?,她墜入到愛的深淵,永不超生。
見到R先生后,她甘愿做一顆塵埃,幻想著自己的愛開出那朵純潔的白玫瑰。我愛你,與你無關(guān),與現(xiàn)實無關(guān),與世界無關(guān)。
這種愛情不抱希望,低聲下氣,曲意逢迎,委身屈從,熱情奔放,這和一個成年婦女的那種欲火熾烈、不知不覺中貪求無厭的愛情完全不同。這是一種只有孤獨(dú)的孩子才能把全部熱情集聚起來。
初見之后的日子里,因為R先生喜歡讀書,她一躍成為班級第一。因為R先生熱愛音樂,她突然練起了鋼琴。因為R先生瀟灑大方,她每天都把自己打扮的干干凈凈。年少的她坐在冰冷的門道里守候著R先生,親吻他的手摸過的門把,偷他進(jìn)門之前扔掉的煙頭,就因為R先生嘴唇接觸過它。無數(shù)次地借故跑下樓去,到胡同里去看R先生屋里的燈光。她最害怕R先生出門旅行,他一出門她便心情惡劣,百無聊賴,茫茫然不知所從,一股絕望的情緒讓她落淚。就像《清平樂 惱煙撩露》中描寫的女子和情郎分別后的場景“最是分?jǐn)y時候,歸來懶傍妝臺。”R先生一出去旅行,她就開始了心波蕩漾、百無聊賴地等待。
后來,因為要隨母親改嫁到因斯布魯克,陌生女人人生中第一次遠(yuǎn)離了R先生。因斯布魯克這座城市沒有他,對于她而言就像是空無一人的地獄,她足不出戶,拒人千里之外,自我折磨,孤獨(dú)寂寥地生活。也許幸福的都是短暫的。
2重逢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蹦銌栁覑勰阌卸嗌?,也許連我自己都不知道,只知道從你來時,就成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習(xí)慣了在冰冷的門道里守候著你,習(xí)慣了到胡同里看你屋里的亮光,習(xí)慣了我那一個個因愛發(fā)狂荒謬可笑的行徑。若不是因為思念你,怎么會深夜還無意睡眠;若不是因為思念你,怎么會對著你寫的文字看了又看。
朝思暮想的R先生終于出現(xiàn)她面前,她義無反顧地?fù)涞剿膽牙?,一頭栽進(jìn)她的命運(yùn)之門。她當(dāng)然知道,瀟灑風(fēng)流的R先生從來不會拒絕一個年輕漂亮的女人。她當(dāng)然知道,這荒唐潦草的一夜風(fēng)流留不住這個男人。然而這些年來一直至壓抑的炙熱情感在遇見他的這一刻,讓她一無所顧。而且她從來也不會后悔,將自己所有的一切,自己的初戀、初吻、初夜都獻(xiàn)給這個男人,如果能讓R先生快樂,她就覺得心滿意足。
3.出生
“我的兒子昨天死了——為了這條幼小嬌弱的生命,我和死神搏斗了三天三夜,我在他的床邊足足坐了四十個小時,當(dāng)時流感襲擊著他,他發(fā)著高燒,可憐的身子燒得滾燙?!?/p>
整封信的開頭就預(yù)示著這是一個悲劇,在和R先生的幾次纏綿過后,這個陌生女人懷上了R先生的孩子,為了不讓R先生感到一點(diǎn)負(fù)擔(dān),她選擇放下自尊心和羞恥心,堅強(qiáng)地生下了他的孩子。
她把對R先生的愛寄托到孩子身上,因為是R先生的孩子。她寧肯自己受盡屈辱,也不愿讓孩子受到這個世界的半點(diǎn)惡意。為了將孩子撫養(yǎng)長大,她選擇了賣身。在她眼中,孩子就仿佛R先生的影子,那股瀟灑的樣子像極了她愛的人,雖然她委身于形形色色的男人們,但是依舊堅守著那份尊嚴(yán),堅守著她和R先生的孤獨(dú)、堅貞不渝的愛情。
小說中多次出現(xiàn)白玫瑰來隱喻陌生女人純粹的愛情,這種愛情完美而凝重,脆弱而堅強(qiáng),就像是一個高貴而脆弱的瓷器,她就這樣守口如瓶、孤獨(dú)地呵護(hù)著那份感情。她所承受的,是無邊無際的落寞,無法打撈的歡愉。
4.永別
“那些愛,曾讓我看山是你,看水是你,看人間全是你。我嫉妒你身邊每一個無關(guān)緊要的人,他們就那樣輕而易舉的見到了我朝思暮想的人。如果沒有你,明天不值得期待,昨天也不值得回憶。我渴望見你一面,我不會開口要求見你,這不是因為我驕傲,你知道我在你面前我沒有驕傲可言??v然有一百萬個離開你的理由,我也會找一個,為你留下,可是今天,我沒能保護(hù)好我們的孩子,他走了,我也活不下去了,我可以很自信地說,我的死不會給你帶來任何牽絆,只是未來的日子里,請你每逢生日,自己給自己買上些玫瑰花,讓我知道,雖然我走了,但是我的愛情還在,它就盛放在你的花瓶中陪伴你,圣潔而又高貴著?!?/p>
5.后記
成年人在看這篇小說時總帶著一種理性,而這種理性偏偏會給自己一種懷疑,懷疑這樣的愛是否存在,這樣奮不顧身的愛是否值得,胡蘭成曾問張愛玲,“你愛的如此深切值得嗎?”答曰:“你問我愛你值不值得,其實你應(yīng)該知道,愛就是不問值不值得?!边@些都是成年人才有的悲哀,我們變得如此的小心翼翼,提防和懷疑著世間的純粹。愿我們都能有《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的勇氣去追逐愛,接受愛,相信愛,也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作者身份證號碼:云南藝術(shù)學(xu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