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先后有22萬湘籍優(yōu)秀兒女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zhàn)。在這場戰(zhàn)爭中,涌現(xiàn)了不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毛岸英捐軀抗美援朝戰(zhàn)場;新化籍戰(zhàn)士羅盛教為救朝鮮落水兒童光榮犧牲;耒陽籍戰(zhàn)士羅連成“盤腸”炸敵碉;長沙籍戰(zhàn)士曾南生和班上戰(zhàn)友阻擊10倍于己的敵人5小時;瀏陽籍女戰(zhàn)士黃金菱為掩護受傷戰(zhàn)友,用身體擋住敵人的彈片,獻出了年僅18歲的生命……
中國人民志愿軍的4位司令員,全都是湖南人
中國人民志愿軍從入朝作戰(zhàn),到全部撤離朝鮮,前后歷時八年,共有四位司令員。
第一位,彭德懷,湖南湘潭人。他在抗美援朝中司令員的任期是:1950年10月到1954年9月??姑涝拇笳?、惡仗基本上都是在這段時期打的。1954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彭德懷當選為國務(wù)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部長。他不再兼任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員的職務(wù)了。
那么,是誰接任了彭德懷的職務(wù)呢?是鄧華,湖南郴縣人。曾經(jīng)是林彪帳下的一員悍將,擔任第四野戰(zhàn)軍第十五兵團司令員,長期在東北作戰(zhàn),比較熟悉那一帶的地形。所以,鄧華跟著彭德懷一起入朝作戰(zhàn),并一直擔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一副司令員。1952年4月,彭德懷因病回國,鄧華于1952年6月至1954年9月,代理司令員一職。1954年9月,彭德懷離任后,他接任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員兼政委。
1954年10月,鄧華回國,接替他擔任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員的是楊得志。楊得志,湖南株洲人。解放戰(zhàn)爭期間,楊得志擔任第十九兵團司令員,1951年2月,楊得志率兵入朝,參加了第五次戰(zhàn)役和著名的上甘嶺戰(zhàn)役。
1955年春,楊得志回國,接替他擔任志愿軍司令員的是楊勇,湖南瀏陽人。楊勇1953年5月才入朝作戰(zhàn)。至此,楊得志、楊成武、楊勇三位上將先后率軍入朝,這就是周總理所說的“三楊開臺”。
1958年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全部撤離朝鮮,楊勇告別金日成回國,作了《中國人民志愿軍八年來抗美援朝工作報告》,給抗美援朝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1955年授銜的時候,彭德懷是元帥,鄧華、楊得志和楊勇都被授予開國上將。巧的是,這4位志愿軍司令員全都是湖南人。(注:1952年4月至6月,彭德懷回國,另一位湖南人陳賡曾短期擔任志愿軍代理司令員。)
十三兵團所屬各軍為何湖湘子弟多
1950年 7月15日,中央軍委形成《關(guān)于保衛(wèi)東北邊防的決定》,由十三兵團負責組建東北邊防軍。十三兵團原系四野部隊,轄東北野戰(zhàn)軍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四十二等軍。這幾個軍都參加了湖南解放,如1950年9、10月的衡寶戰(zhàn)役(打白崇禧)和追殲宋希濂部隊(自石門、桑植、大庸、吉首到重慶)。這幾個軍自東北進關(guān)后,參加解放天津、北平后南下,一直未得到休整和擴充,到湖南后進行了大擴軍,故湖湘子弟眾多。
擴軍來源有幾個方面:各地初、高中青年掀起參軍熱潮,各縣知青訓(xùn)練班或地下黨推薦參軍等。這些加起來,僅四野就有不少于十萬人。這十萬人到部隊后的去處有:當戰(zhàn)士;到宣傳隊、文工團;到機關(guān),當文教、文秘;到通訊連隊、工兵、炮兵后勤等。
參加抗美援朝湘籍將帥名單
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有45名湘籍將帥先后擔任志愿軍重要領(lǐng)導(dǎo)職務(wù);有4名將軍在國內(nèi)從事抗美援朝的領(lǐng)導(dǎo)工作。他們是:
元帥:
彭德懷(湘潭):志愿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大將:
陳賡(湘鄉(xiāng)):志愿軍第二副司令員、代司令員
上將:
鄧華(郴縣):志愿軍第一副司令員兼第一副政治委員、第二任司令員
宋時輪(醴陵):志愿軍第九兵團司令員、第三副司令員
楊得志(株洲):志愿軍第十九兵團司令員、第三任司令員
楊勇(瀏陽):志愿軍第二十兵團司令員、第三副司令員、第四任司令員
甘泗淇(寧鄉(xiāng)):志愿軍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
李志民(瀏陽):志愿軍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第三任政治委員
李聚奎(漣源):解放軍東北軍區(qū)后勤部長,負責志愿軍后勤供應(yīng)
中將:
王紫峰(耒陽):志愿軍二十兵團第六十六軍政治委員
李壽軒(邵東):志愿軍鐵道兵團副司令員
肖新槐(宜章):志愿軍二十兵團第六十六軍軍長
吳信泉(平江):志愿軍十三兵團第三十九軍軍長
邱創(chuàng)成(平江):志愿軍炮兵政治委員
張震(平江):志愿軍九兵團第二十四軍軍長兼政治委員
張翼翔(瀏陽):志愿軍九兵團第二十軍軍長兼政治委員
姚喆(邵東):志愿軍二十三兵團副司令員
曹里懷(資興):志愿軍第四十七軍軍長
少將:
方之中(華容):志愿軍二十兵團第六十七軍參謀長
鄧東哲(茶陵):志愿軍第五十四軍副軍長
朱紹田(桑植):志愿軍鐵道兵團師長
杜屏(望城):志愿軍九兵團第二十三軍副軍長
劉克(攸縣):志愿軍鐵道兵團副司令員兼工程部部長
劉鵬(湘潭):志愿軍安東防空司令部副參謀長,負責指揮鴨綠江兩岸防空部隊
李元(平江):志愿軍九兵團第二十七軍參謀長
李貞(瀏陽-女):志愿軍政治部秘書長
李儉珠(茶陵):志愿軍炮兵政治部副主任
李彬山(平江):志愿軍九兵團第二十三軍第六十七師政治委員、第二十四軍政治部主任
吳詠湘(汩羅):志愿軍九兵團第二十一軍副軍長、軍長
邱蔚(瀏陽):志愿軍二十兵團第六十七軍軍長
張樹芝(華容):志愿軍第一軍副軍長
段蘇權(quán)(茶陵):志愿軍中朝空軍聯(lián)合司令部副司令員
袁福生(茶陵):志愿軍第四十七軍第一三九師政治委員
張平凱(平江):志愿軍后勤部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鐘偉(平江):解放軍中南軍區(qū)抗美援朝編練司令部司令員
夏伯勛(澧縣):志愿軍空軍第三師師長
徐德操(平江):志愿軍空軍沖擊機指揮所司令員
唐子安(湘潭):志愿軍十九兵團第六十四軍副軍長、軍長
黃連秋(平江):志愿軍二十兵團第六十六軍第一九八師政治委員
曹玉清(新晃):志愿軍二十兵團第六十八軍第二、四師政治委員
梁金華(汩羅):志愿軍九兵團第二十四軍副軍長
彭飛(永順):志愿軍九兵團第二十軍第五十九師師長
喻曼云(平江):總后勤部軍需部部長,負責志愿軍軍需供應(yīng)
謝福林(平江):志愿軍九兵團第二十一軍政治委員
裴周玉(平江):志愿軍二十三兵團政治部主任
譚文幫(茶陵):志愿軍十三兵團第四十二軍政治部副主任
譚善和(茶陵):志愿軍工程兵指揮所司令員
顏金生(茶陵):志愿軍第一軍政治委員
顏德明(攸縣):志愿軍第四十七軍副軍長
(綜合人民網(wǎng)、中國共產(chǎn)黨新聞網(wǎng)、華聲在線、新湖南、《湖南日報》《黨史博覽》《學(xué)習時報》《湘潮》、紅網(wǎng)、搜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