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缺少自我觀察的能力,好多人也缺失改變自己生活的主觀能動力。舉個最常見的例子,一個女人覺得自己家庭不幸福,會跟人抱怨說我丈夫不好、我的兒子不好,她覺得只要她身邊的人做出改變,她的生活自然會變得更好。這樣長期下來,對她本人的一個非常不利之處就在于,看上去她是那個無時無刻不在評判他人的人,她總是在主動發(fā)出攻擊性行為,覺得她非常強勢。但其實,她又是完全被動的,因為她把她人生的改變,全部寄托于周圍人的改變之上。
誰痛苦,誰改變,誰改變,誰受益。你覺得自己生活痛苦,覺得你丈夫有問題、孩子有問題,或者覺得父母有問題、朋友有問題,但是你的這些問題到了咨詢師那個地方一說,咨詢師通常情況下還是會先在你身上找原因。大家要去找咨詢師,都要有這個心理準備。這可不是咨詢師要故意為難你。榮格說,一個人就是一個宇宙。你才是這個微型宇宙的中心。除了原生家庭以外,你身邊的同事、你婆婆、你兒子、你丈夫、你女朋友男朋友,這些都是你選擇出來構建你的世界的人。從某種意義上說,你成年后所處的關系,也是你的一種選擇,你才是這個微型宇宙的中心,你不改變誰都不會改變。
一個真正認識自己的人,一定也是一個通達的人,當你真的覺得自己是重要的,真正是一個獲得尊嚴感的人,那么你一定會積極地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主動去尋求一些改變。這種改變并不是因為我是做錯了的那個人,才由我去改變,而是因為我作為我自己的宇宙中心,我的能力最大,我的責任也最大。這兩種動因是完全不一樣的。后一種動因,所做出的改變,是一個具有自由意志的成年人主動做出的選擇。在心理層面對人的影響是不一樣的。后者不會因為做出改變而覺得委屈,也不會因此而覺得受到羞辱,反而會獲得一種尊嚴感,一種對自己的世界可控的感覺,因為你是為了讓自己受益而做出的改變。當你改變一次以后,你會慢慢地特別容易變通,而且當你在變通的過程中不斷得到好處時,你會發(fā)現(xiàn)你的選擇余地變大了,你的潛能被激發(fā)了。只有自己有能力主動地去做出改變,才會讓一切皆有可能。? (摘自《新民晚報》水木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