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用話題】寂寞 熱鬧 老年 懷舊 財富
在紀念祖父誕辰一百周年時,我有一點想不明白,那就是人們?yōu)槭裁纯偸菍φ麛?shù)特別有興趣。莫名其妙,就成了習慣。記得祖父在世時,對生日似乎很看重,一家老小,都盼過節(jié)似的惦記著祖父的生日。
有時候,祖父的生日慶祝,安排在陽歷的那一天,有時候,卻是陰歷,關(guān)鍵是看大家的方便,最好是一個休息天,反正靈活機動,哪個日子好,就選哪一天。祖父很喜歡過生日,喜歡那個熱鬧。有一年,陽歷和陰歷的這一天,都適合過生日,他老人家便孩子氣地宣布:兩個生日都過。想一想也簡單,一個老人樂意過生日,原因就是平時太寂寞。老人永遠是寂寞的,尤其是一個高壽的老人。
老人的寂寞往往被我們所忽視。我侄女兒的小學要給解放軍寫慰問信,沒人會寫毛筆字,于是自告奮勇帶回來,讓祖父給她寫。有段時間,問祖父討字留作紀念的人,漸漸多起來,閑著也是閑著,祖父就挨個地寫,唐人的詩,宋人的詞,毛主席的教導,一張張地寫了,寄出去,直到寫煩了,人也太老了,寫不動為止。
我記得常常陪祖父去四站路以外的王伯祥老人處。這是一位比祖父年齡更大的老人,他們從小學時代就是好朋友,風風雨雨,已經(jīng)有了幾十年的友誼。難能可貴的,是祖父堅持每星期都坐著公共汽車去看望老朋友。祖父訂了一份大字《參考》,于是祖父便把自己訂的報,帶去給他看。每次見面兩個多小時,一方是鄭重其事地還報紙,另一方畢恭畢敬地將新的報紙遞過去,然后就喝茶聊天。
說什么從來不重要,話不投機,酒逢知己,關(guān)鍵是看這一點。有時候,聊天也是一種寂寞,老人害怕寂寞,同時也最能享受寂寞。明白的老人永遠是智者。我不得不承認自己在這些老人的寂寞中,學到了許多東西。我從老派人的聊天中,明白了許多老式的情感。老派的人所看中的那些舊式情感,今天已經(jīng)不復存在。時過境遷,生活的節(jié)奏突然變快了。寂寞成了奢侈品,熱鬧反而讓我們感到恐懼。
老人最害怕告別,送君千里,終有一別,祖父晚年時,每次和他分手,心里都特別難受。于是大家就不說話,在房間里耗著,他坐在寫字桌前寫日記,我站在一邊,有報紙,隨手撈起一張,胡亂看下去。那時候要說話,也是一些和分別無關(guān)的話題,想到哪里是哪里,海闊天空。祖父平時很喜歡和我對話,他常常表揚我,說我小小年紀,知道的事卻不少。我記得他總是鼓勵我多說話,說講什么并不重要,人有趣了,說什么話,都會有趣。早在還是一個無知的中學生時,我就是一個善于和老人對話的人。我并不知道祖父喜歡聽什么,也從來就沒有想過這些問題。我曾經(jīng)真的是覺得自己知道的事多,肚子里學問大,后來才知道那是因為源于老人的寂寞。
(心香一瓣摘自微信公眾號“星河Literature”)
【素材分析】人到老來多懷舊,葉兆言的祖父葉圣陶先生,對于生日并不在乎是陽歷還是陰歷,只要有親人和朋友在一起聯(lián)歡,就能充分享受熱鬧之趣,其實,這恰恰是一個老人對寂寞的智慧領(lǐng)悟和處置。古來圣賢皆寂寞,正視寂寞、享受寂寞,才能戰(zhàn)勝寂寞、超越寂寞,從這點看,在喧鬧的今天,寂寞也是一筆難得的人生財富。
(特約教師 陳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