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棟祥
同一種景物,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或在不同的時段觀察,會有靜態(tài)和動態(tài)不同的情形,而這不同情形,構成了景物獨特的狀態(tài)變化?!而B的天堂》描寫了大榕樹在早晨和傍晚時的不同情景。
一、群體與個體的變化
在場景中出現(xiàn)多個同一類事物,在描寫時要抓住這些事物的變化,排列出它們的不同,在不同的對比中彰顯景物的精彩。你看群體,“一聲鳥叫”“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鳥聲、鳥影、鳥多、顏色美。還有“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薄盎ā焙汀昂凇睂懗鲽B的顏色變化;“大”與“小”寫出了鳥的形態(tài)變化;“有的……有的……有的……”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描寫了鳥兒個體動作的姿態(tài)變化。再有特寫的個體,“一只畫眉鳥”是怎樣飛,又怎樣叫的。這樣,既寫了鳥的活潑可愛,又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
二、遠看與近觀的變化
遠看,“那是許多株茂盛的榕樹,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作者錯覺為“多株”大榕樹,強調(diào)了榕樹“大”的特征,大得獨木成林。近距離觀察,大榕樹“枝干的數(shù)目不可計數(shù)。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里”,樹葉多而密,“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兒縫隙”,充滿了活力。
三、靜態(tài)與動態(tài)的變化
作者第一次到“鳥的天堂”是傍晚,鳥兒都在巢里休息,沒有看到鳥,因此描寫了大榕樹的靜態(tài)美。作者第二次經(jīng)過“鳥的天堂”是早晨,正好鳥兒開始活動,所以“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這里描繪了“鳥的天堂”的動態(tài)美。動靜結合的描寫,顯示“鳥的天堂”名不虛傳。
四、多彩與單色的變化
第一次到“鳥的天堂”時,“天邊紅霞燦爛”“白茫茫的水面沒有一點波浪”“一簇簇的綠葉伸到水面上,真綠得可愛”,給讀者展現(xiàn)了多種顏色相映成趣的優(yōu)美景致。然后看到的大榕樹,則是“綠葉”“翠綠”的單一色彩。這一景色變化,把鳥的天堂與周邊環(huán)境色彩相對照,突出了鳥的天堂特有的茂密綠葉色彩和充滿生命力的意境美。
五、整體與局部的變化
在描寫第一次經(jīng)過“鳥的天堂”時,作者采用了先整體后局部的手法描寫大榕樹。先整體上寫“榕樹正值茂盛的時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然后寫局部,“那么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兒縫隙”。再如描寫第一次經(jīng)過“鳥的天堂”寫百鳥爭飛時,由“眼睛應接不暇”的整體概寫,到“看清楚了這只,又錯過了那只,看見了那只,另一只又飛起來”,再到一只畫眉鳥的細寫,連貫流暢,緊湊而又有變化,字里行間流動著一種跳動的情感美,令人回味無窮。
六、寫景與抒情的變化
作者近距離觀察大榕樹,發(fā)出“這美麗的南國的樹”的驚嘆;看到“鳥的天堂”里沒有一只鳥,心里產(chǎn)生疑問;見識“鳥的天堂”里鳥聲、鳥影、鳥多的景色后,流露出“一點兒留戀”,并在文末糾正之前的認識錯誤,發(fā)出由衷的贊嘆——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
課文通過描寫景物的變化,前后對比,波瀾起伏,收到了動人的藝術效果。我們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從不同的時段觀察、從兩兩對比中觀察……抓住景物的變化,將景物描寫得全面細致,異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