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 李干慧
【觀點引路·做一個有自控力的人】當代年輕人的生活方式之一就是“報復性熬夜”。明知熬夜對身體不好,卻忍不住在晚上熬夜刷手機。該如何克服?有創(chuàng)業(yè)者在微博進行打卡早睡,熬夜就發(fā)紅包;還有專家給出建議:制定計劃,堅持多鍛煉、按時吃飯等健康的生活方式……自律、堅持,做一個有自控力的人,拋棄散漫的生活習慣,才能擁抱最美好的明天。
【適用話題】時間;自律;自控力;當代年輕人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酷狗音樂出品的《解憂電臺》采訪了浙江省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行業(yè)協(xié)會會長許毅,撰寫了這份“助眠指南”,并邀請青年歌手、演員王源朗讀分享。
前些天,小雪突然給舍友發(fā)來一條微信:“今天開始,我再也不熬夜了!”生活在東半球,可作息卻屬于西半球,這個剛滿21歲的女孩兒瘋狂地長痘、脫發(fā)。當晚11點,躺在床上,她忍不住又摸出手機……
相信你也有類似的體會。明明很困,但就是不肯入睡;發(fā)誓再也不熬夜,但夜深人靜時刷著手機停不下來?,F(xiàn)在,我們晚睡,一方面,是對自己的心理補償。白天,我們被工作、學習填滿,被迫戴上形形色色的面具——要做一個陽光開朗的學生、一個克制情感的老板,與自我的連接被切斷。到了夜晚,便會不自覺地使用其他方式來彌補某種缺憾,緩解焦慮不安。另一方面,這次疫情憂慮、焦急、惶恐的負面情緒,讓我們失去晝夜平衡規(guī)律。
矯正作息時間最快的方式,就是控制起床時間,將睡眠留給夜晚。
強大的自控力,往往是最好的藥方
微博上,有個話題是#與萌姐一起早睡#,這位擁有超過300萬粉絲的創(chuàng)業(yè)者,每晚睡前打卡。如果熬夜了,就在群里發(fā)紅包給大家。她連續(xù)17年每天早上5點鐘起床讀書、學習,連續(xù)6年堅持每年出版一本書,連續(xù)4年堅持每年演講一百場以上!記得北京大學法學院迎新典禮上,白建軍教授給新生的建議中有一條:“早睡早起?!笨雌饋硎遣皇呛芎唵??
一位習慣于深夜三四點睡覺的朋友說,我其實也有點困,不過有點控制不住自己玩手機。你不是睡不著,而是缺少自控的能力。熬夜嚴重的你,可以試著循序漸進地這樣做:第一天夜里,十二點睡覺,次日八點起床;第二天提前半小時入睡,七點半起床;第三天再提前半小時入睡,直到生物鐘成功調整過來。
在自我成長中,成為“時間的主人”
從今天起,你需要找到早起的動力源泉,比如晨誦喜愛的古詩文,去清晨的公園里鍛煉身體,也可以與朋友相約看一場壯麗的日出。就像老話說的,每天叫醒我們的不是鬧鐘,而是夢想。
從今天起,你需要在自我成長中成為“時間的主人”。不妨捫心自問,白天工作真有那么忙碌嗎?是不是我們對工作和生活還缺少一點規(guī)劃?這不過是一種消極的逃避,需要的是用積極心態(tài)擁抱生活。
一開始或許會有些痛苦,不習慣,但散漫放縱的結果,讓我們得到了一時的舒適,卻以透支未來為代價。你不是睡不著,而是缺少自控力。你要做的就是堅持用最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擁抱明天燦爛的陽光。
(摘自“解憂電臺”,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