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新
其他適用話題 熱愛;創(chuàng)新;驕傲;成長
人物時事速遞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這是中學語文課本中《核舟記》的開頭,講述了一位能在很小的東西上雕刻的手藝人。而潘啟慧就是這樣一位“現(xiàn)代版的奇巧人”。潘啟慧是一名微雕大師,在每平方厘米的面積內(nèi),能刻2萬字。曾在4根銀色頭發(fā)上,刻了一首長達630字的唐詩《琵琶行》;在長5.29厘米、寬0.24厘米的象牙上仿刻《清明上河圖》全圖,這份作品不僅獲得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還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這些作品讓他獲得了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國際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2017年又為他贏得了“大國非遺工匠”榮譽。
人物素描 勇于求變
以前的微刻作品基本上都是素色,潘啟慧覺得“有顏有色”更精致,于是自制寶塔形畫筆,嘗試為微刻作品著色,現(xiàn)在這已經(jīng)成了他在微刻領域的多項“絕技”之一。他在一塊20多厘米長的猛犸牙片和兩張鑲嵌小葉檀形成的臂擱上,用甲骨文、金文、楷、行、篆、隸、草等各種字體的7000多個漢字,集成反映中國書法演變史,榮獲“全國旅游產(chǎn)品創(chuàng)意設計大賽”金鳳凰金獎。他的《八十七神仙卷》,也獲得了中國工藝美術行業(yè)藝術大師金獎。
【微寫作范文示例·專注】身擔大國非遺工匠,刀刻小處驚艷文章。微雕大師潘啟慧,用奇思、神技,讓你我心里的不可思議變成大家眼前的精巧絕倫,眾人口中的嘖嘖稱奇。而這一切,都歸功于潘啟慧對微雕藝術的熱愛與專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