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煒
王爾德,英國作家,寫過劇本、詩歌、小說和評論文章,他有很多金句流傳,比如“抵抗誘惑的唯一方法就是接受誘惑”,比如“每當有人同意我的說法,我就覺得自己肯定是錯了”,再比如“只有膚淺的人,才不會以貌取人”。他還有一些軼事流傳,比如說他出訪美國,海關人員問他有什么要申報的東西,他說,我除了才華之外,沒有什么要申報的。這件事不知真假,但感覺王爾德能說出這樣的話。這符合王爾德自己的作風,他說過,人生的第一要務就是擺姿態(tài),至于第二要務是什么還不知道。他還說過,比起作品,藝術家更重要的任務是打造自己的傳奇。
王爾德就是一個打造了自己傳奇的作家。他是牛津高材生,年少得志,但41歲那年被控有傷風化,被判入獄兩年,身敗名裂,出獄后窮困潦倒,1900年死在了巴黎。他的墓在巴黎的拉雪茲神甫公墓,墓地上有雕塑,按照他的詩歌《斯芬克斯》中的意象,是一座小小的獅身人面像。如果你去看王爾德的墓,會看見雕塑上永遠有很多紅色的唇印,那是人們用親吻來表達對他的敬意。
王爾德的一位朋友曾經(jīng)評價王爾德,無憂無慮是一種天賦,活得無憂無慮就得到了一大半的幸福。什么叫無憂無慮呢?不焦慮,掙一個子敢花兩個子,虱子多了不咬債多了不愁,這就是一種天賦。愛得瑟,也是一種天賦。王爾德的父親是個醫(yī)生,非常健談,媽媽是個詩人,喜歡社交,父母喜歡在家里搞派對。王爾德1854年出生在愛爾蘭的都柏林,在一種富足而成功的家庭環(huán)境下長大,很小的時候就喜歡精美的服飾。
我看王爾德的生平,覺得他特別適合網(wǎng)絡時代的傳播。
他進入牛津大學莫德林學院讀書,學習成績很不錯,但花錢的本事也不小。買的東西有藍色玻璃杯、燭臺裝飾品、各式葡萄酒杯、鍍金的早餐瓷器等等,他買這些東西是為了在宿舍里招待同學一起喝酒,宿舍會擺滿百合花及各種裝飾品。他學的專業(yè)是古典文學,從他的趣味上來說,他是個唯美主義者,喜歡研究美學。但他的唯美主義并不停留在文學理論及詩歌創(chuàng)作上,他講究房屋的裝飾,講究華麗的服飾,會欠裁縫和珠寶商的錢,以至于學校會出面要求他還錢。在爸爸威廉去世之前,王爾德未曾為錢發(fā)愁過,但爸爸死了之后,王爾德面臨困難,他要考慮找一份掙錢的工作。媽媽給他寫信來說,你還不用去找一份卑賤的工作,你可以把爸爸留給你的一棟房子賣掉,拿著賣房子的錢輕松過十年。這不是挺好嗎?這種對錢的態(tài)度有點兒異于常人。
按理說,爸爸威廉留給他的遺產(chǎn),精打細算是能過日子的,但王爾德是炫耀性的消費,要富麗堂皇的衣服,精美的瓷器和地毯。大學畢業(yè)之后,他沒能得到自己申請的工作,賣掉家里的一棟房子,帶著三千英鎊,王爾德來到倫敦,和朋友租了一間房子,他打算用自己的才華征服倫敦。他先在社交圈里結識了畫家惠斯勒,結識了威爾士王子,結識了幾位女演員,他給這些女演員寫詩獻花,他打算給這些女演員寫劇本,成為一個劇作家。
王爾德知道,自己的行為方式和語不驚人誓不休的說話方式肯定會引來嘲笑,但接受他人的嘲笑就在他的計劃當中。
我看王爾德的生平,覺得他特別適合網(wǎng)絡時代的傳播,因為他留下的妙語實在太適合社交媒體了,也因為他對待名聲和打造自己傳奇的態(tài)度,太適合今天膚淺的潮流。他說,我年輕時認識到錢很重要,到老了發(fā)現(xiàn)果真如此。他說,借錢就向悲觀主義者借,因為他們不會期待你還錢。當然,他受審,被搞得身敗名裂,也是潮流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