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舜
摘要:基層文化建設,作為一面鏡子,是精神風貌的反映;作為一把尺子,是團隊合作的指標;作為一桿旗幟,是集體榮譽的歸宿。在實踐的基礎上,西北分公司聚變黨支部總結經(jīng)驗認為:做好基層文化建設,是凝心聚力、團結共進的必然要求,具體應貫穿于以下五個維度。
關鍵詞:文化;建設;基層
言行上:體現(xiàn)重視程度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建設是一項精神建設,根本上是務虛性質的建設,是為統(tǒng)一思想行動邁出的第一步。
重視文化建設,領導干部層面要作帶頭示范。聚變黨支部及項目班子定期開展集中學習,學習內(nèi)容包括但不限于:學政治觀大局,學廉潔樹清風,學專業(yè)精工作,學前沿求變化。從“紀念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勝利83周年主題教育”到“力戒形式主義為基層肩負”,從“EPC工程總承包管理”再到“垃圾分類”。在項目決策層和管理層開展優(yōu)秀文化建設,自上而下地用正能量文化武裝頭腦。
重視文化建設,態(tài)度須嚴肅,載體要實踐。在文化建設當中,必須毫不猶豫地把態(tài)度擺在第一位,尤其是在進行某些特殊的主題黨日活動、團日活動時,要考慮到多方因素。例如,聚變黨支部在“清明祭掃烈士陵園黨日活動”的策劃中,就要求統(tǒng)一著深色服裝,佩戴黨徽,手捧鮮花,不在紅線區(qū)域駐足拍照,嚴肅、認真對待主題教育。
載體上,宜當向實踐性強的方向傾斜。聚變黨支部先后組織了參觀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七一升旗儀式等實踐性的文化建設活動,相對于書本式的灌輸,具有更強的接受性和感染力。
方法上:逐步健全制度
健全文化制度,讓文化促成制度落地。文化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前期,僅靠自覺形成的文化力量不足以約束長期行為。以周安全文明檢查為例,為追求安全文明的長久效果,項目五心辦公團隊專門制定了《安全文明公約》,每周按時檢查,依公約進行懲罰,并于周例會進行通報,由此促進周檢查成為固定制度。再如,往常周例會前會學習公司下發(fā)文件,如今不論每周是否有學習材料,項目周例會前都會安排固定的學習,目前已經(jīng)自行開展了“國歌法”“致敬英雄”“守護香港”等多次學習,幾乎建立起了一項不成文的制度。
健全文化制度,讓制度保障文化生根。在項目團支部組織的人人上講臺活動中,起初,采取鼓勵和自愿的方式,并沒有收到足夠多的積極性反饋。于是,為充分調(diào)動青年員工積極性,鍛煉其邏輯、組織、表達能力,項目團支部特樹立起每周人人上講臺的制度,有講述有點評,青年員工的進取熱情也逐漸被激發(fā),從被動參與到主動投入,甚至就“垃圾分類”這樣的熱點還有心地作了情景演練,文化氛圍在制度保障下落地生根。
對象上:全面拓展廣度
拓展文化受眾,首先是亮起黨員先鋒的旗幟,切實發(fā)揮黨建引領作用。項目黨建作為風帆,必須當仁不讓地發(fā)揮自身引領作用,把先進性、積極性的身份亮出來。要推廣讓大眾去學習的文化,作為黨建工作者就必須首先浸潤其中,以身作則。支部在組織“十九大”“長征”等多次紅色文化主題培訓之前,先在黨員同志當中進行了充分且必要的集體學習和考試。
拓展文化受眾,過程中要團結聯(lián)系群眾,聚合工友力量。項目的文化建設離不開工程載體,工程載體離不開每日揮汗如雨的一線工友。除節(jié)假日和夏送清涼、冬送溫暖的慰問之外,項目特地組織了掃黑除惡進工地的宣傳、普及中醫(yī)學健康養(yǎng)生知識、開辦農(nóng)民工業(yè)余學校等活動。在此過程中,既要團結農(nóng)民工群體共建文化,還要把文化成果更多地惠及到他們身上。
影響上:充分厚植深度
厚植文化深度,必須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文化建設越有深度,影響力越能外化為肉眼可見的良效。項目黨支部及班子在日常工作中多進行分解,提前部署,杜絕寅吃卯糧的“無準備戰(zhàn)”,不打熬夜傷神的“疲勞戰(zhàn)”,少打耗時費力的“突擊戰(zhàn)”,而是團結起來,專打畢其功于一役的“會戰(zhàn)”,讓“集中力量,精準打擊”的理念深入人心。
厚植文化深度,要挖掘特色價值,豐富基層實踐。項目黨支部成立于2018年底,半年的實踐探索后,正式成立“聚變”黨支部?!熬邸弊志o扣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團隊為出發(fā)點,倡導精誠團結、攜手共進。“變”字詮釋為開拓力和創(chuàng)造力,站在局西北首個EPC項目的戰(zhàn)略高點上,身負孵化人才,推廣市場,樹立品牌的宏遠目標。
質量上:不斷提升高度
提升文化高度,以優(yōu)秀文化引領高質量發(fā)展?!洞髮W》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表椖吭趯嵺`中充分認識到,做好文化建設,就要學優(yōu)秀文化,營造優(yōu)質文化氛圍,既不能做“繡花功夫”就淺嘗輒止,更不能因“比下有余”則安于現(xiàn)狀。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文化建設的高度決定了整體的建設質量。
提升文化高度,要敢于創(chuàng)造性轉化,善于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黨和國家在頂層設計上提出,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這是文化自信守正創(chuàng)新的必由之路。聚變黨支部在實際工作中,具體做了三個“相結合”:一是把文化理論學習同實地考察相結合,如學習五四精神,參觀革命遺址;二是把文化知識同實際應用相結合,如向工人普及藿香正氣水和人丹在不同中暑情況下的應用;三是把文化內(nèi)容和文化載體相結合,如在七一主題黨日活動中,項目書記就以聚變黨支部的名義作了《好時節(jié)揚帆競渡,新時代御風遠航》的主題動員,以激發(fā)員工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熱情。
文化的力量是“根”和“魂”的力量,文化建設是基石性的建設。有了這股力量的感召,我們才會在前進的道路上飛得更高,拓展更多的幸??臻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