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紹貴,唐艷,何正海,匡利華,華利·中車資陽機車有限公司
某大型鑄改鍛8 缸曲軸半成品交貨狀態(tài)如圖1 所示,從鐓鍛成形角度分析有以下鍛造工藝難點。
⑴模具項、件多。原因有:1)曲軸有三個法蘭且直徑、厚度各不相同,法蘭1、法蘭2 與其相鄰曲柄臂之間的距離不相同,因此難以對其成形模具進行簡統(tǒng);法蘭3 成形時只能用法蘭2 定位,不能借用曲拐定位。2)曲柄臂平衡塊安裝面高度不同,導致所使用的預鍛模、側壓模、彎曲上模(含平衡塊安裝面壓板)不同。3)曲軸鍛件比較長,為控制彎曲,除第1 曲拐外,其余曲拐成形時需采用支撐模。
⑵曲柄臂外圓周為非加工面。圖1 曲柄臂視圖中,多段圓弧和寬平衡塊安裝面組合形曲柄臂外圓周為非加工面,此面沿用鑄造技術要求。TR 鐓鍛曲拐之間存在角度誤差,曲柄臂外圓周要求非加工面裝機使用,工藝難度極大。
⑶曲柄臂平衡塊安裝面高且寬。圖1 曲柄臂視圖中,兩種形狀的曲柄臂,其平衡塊安裝面高、寬最大值為185mm、290mm, 最小值為157mm、280mm。金屬材料充填難度大,塌角風險大。
⑷曲柄臂橢圓度大。圖1 曲柄臂視圖中,多邊形曲柄臂長515(543)mm、寬418mm,長寬比最小1.23,最大1.30;多段圓弧和寬平衡塊安裝面組合形曲柄臂長517(545)mm、寬410mm,長寬比最小1.26,最大1.33。曲柄臂連桿頸側易形成徑向飛邊,曲柄臂主軸頸側塌邊風險大。
⑸兩端用戶工藝頸直徑大于曲軸主軸頸直徑。圖1 主視圖中曲軸主軸頸直徑φ268mm,兩端用戶工藝頸直徑φ300mm。一是不利于減小曲軸坯料直徑;二是鐓鍛成形第1 拐時,自由端法蘭1 坯料與用戶工藝頸坯料之間臺階高度差小,法蘭1 坯料容易啃傷;三是曲軸鍛件兩端端頭容易翹曲,導致工藝頸直徑φ300mm 加工余量不足。
圖1 某大型鑄改鍛8 缸曲軸半成品交貨狀態(tài)簡圖
⑹軸向開檔余量偏小。用戶半成品交貨狀態(tài)留量偏大,曲軸鍛件設計時,軸向余量不宜大,否則定位、夾緊擋板及彎曲上模易變形,不利于曲軸鍛件質量穩(wěn)定,也不利于控制曲軸坯料重量。
⑴曲軸交貨狀態(tài):粗加工+時效半成品或成品交貨,優(yōu)先保證半成品交貨。
⑵鍛造設備:通用水壓機+TR 曲軸專用鍛造裝置。
⑶鍛后預備熱處理:正火。
⑷調質熱處理:曲軸鍛件黑皮調質,其中8 缸曲軸鍛件采用立式,6 缸曲軸鍛件采用臥式。
⑸曲軸鍛件交驗依據(jù)、交驗標準:曲軸鍛件交驗依據(jù)為用戶提供的半成品交貨圖,結合以往曲軸制造經(jīng)驗,經(jīng)工序間協(xié)商,交驗標準確定為軸向余量不小于5mm,徑向余量不小于10mm。
⑹曲軸鍛件兩端工藝尺寸留放:8 缸曲軸鍛件自由端、輸出端除用戶工藝頸外,由于調質重量超過3000kg,需在兩端加放200mm 力學性能試棒,此外,由于8 缸曲軸鍛件采用立式調質,需在自由端加放145mm 吊裝頭;6 缸曲軸鍛件由于采用臥式調質,可以省去145mm 吊裝頭,其余與8 缸曲軸鍛件相同。
⑺模具設計:由于模具項、件多,需盡可能借用或者改制封存模具。
⑻鍛造成形工藝試驗:采用替代料實施2 拐鍛造成形,運用“試錯法”驗證模具設計及其他工藝參數(shù)。
鍛造工藝流程為:光坯入廠復驗→機加工制坯→TR 鍛造→曲軸鍛件工序交驗→正火→校直→高溫回火→表面清理→曲軸鍛件完工交驗。
曲軸鍛件設計遵循工藝方案的要求,力求通過工藝設計解決鍛造難點。
針對曲柄臂外圓周為非加工面的工藝難點,通過與用戶技術交流,用戶同意修改曲柄臂外形并將其外圓周改為加工面,減小了鍛造難度,有利于保證曲軸半成品、成品質量。
針對三曲柄臂平衡塊安裝面高且寬的工藝難點,采取四項措施減小鍛造難度,確保曲柄臂充填飽滿:⑴合理留放平衡塊安裝面加工余量;⑵設計兩種不同的曲柄臂鍛件外形;⑶不同的曲柄臂鍛件外形采用不同的預鍛模和曲柄臂側壓模;⑷減小預鍛模分模面開口角度以增大預鍛量。
針對四曲柄臂橢圓度大的工藝難點,采取三項措施控制徑向飛邊大小,同時減小曲柄臂主軸頸側易塌邊風險:⑴加大曲柄臂鍛件短軸方向的余量且兩種形狀曲柄臂余量不相同;⑵合理確定曲柄臂與側壓模之間的厚度差;⑶合理增加預鍛模型腔深度。
針對兩端用戶工藝頸直徑大于曲軸主軸頸直徑的工藝難點,采取三項措施:⑴增大曲軸鍛件兩端端頭直徑;⑵曲拐預鍛、終鍛全部采用支撐模以控制兩端端頭翹曲;⑶與用戶溝通,用戶同意修改兩端工藝頸尺寸為φ290mm。
針對軸向開檔余量偏小的工藝難點,由于曲軸鍛件以半成品交貨狀態(tài)圖為設計依據(jù),考慮定位、夾緊擋板及彎曲上模三種模具的壽命,軸向單邊留量10mm,徑向單邊留量20mm,根據(jù)以往曲軸制造經(jīng)驗,軸向余量偏小。解決措施:曲軸鍛件完工交驗拷線,軸向加工余量不小于5mm,徑向余量不小于10mm,以半成品狀態(tài)交貨,否則以成品狀態(tài)交貨。圖2 為兩端工藝頸尺寸、曲柄臂形狀修改后的某大型鑄改鍛8缸曲軸鍛件簡圖。
曲軸坯料設計主要考慮的影響因素,一是盡可能采用不帶大臺階的光坯,因為帶大臺階的光坯其毛坯屬于Ⅳ類鍛件,比Ⅴ類鍛件鍛造成本高;二是考慮法蘭成形坯料的長徑比不宜過大;三是合理的主軸頸環(huán)槽深度,應控制在15mm 以內,否則增加材料消耗且過多切斷坯料主軸頸處金屬纖維流線;四是合理的連桿頸環(huán)槽深度和結構形狀,為防止曲軸鍛件連桿頸根部折疊,連桿頸環(huán)槽兩端設計成圓錐面效果好;五是坯料直徑大小,坯料直徑大有利于曲柄臂鐓鍛成形,但不利于控制徑向和軸向飛邊,也不利于減少材料消耗。圖3 為某大型鑄改鍛8 缸曲軸鍛件坯料簡圖。
圖2 某大型鑄改鍛8 缸曲軸鍛件簡圖
曲軸鍛造順序可以選擇從自由端(或飛輪端)開始鍛造,也可以從中間某個曲拐開始鍛造,主要考慮的影響因素有坯料吊運、模具項件數(shù)量、法蘭坯料長度、模具更換次數(shù)以及是否利于節(jié)能等。對某鑄改鍛8 缸曲軸而言,最優(yōu)鍛造順序為第1 拐→第8 拐→法蘭2 →法蘭3 →法蘭1,其最突出的優(yōu)點是模具項件數(shù)量最少且鍛造過程中模具更換次數(shù)最少。
由于某鑄改鍛曲軸采用TR 鐓鍛成形,其模具為分體式結構,包括夾緊、定位、彎曲、支撐、法蘭成形共計5 個部類。由于大部分模具費用由我方承擔,因此按工藝方案的要求,鍛造模具設計應重點考慮如何減少新制模具,改制封存DK36、12KU30GA 曲軸鍛件模具。在確保曲軸鍛件質量穩(wěn)定的前提下,經(jīng)過統(tǒng)籌考慮,精心設計,鍛造模具共計35 項/44 件,其中新制8 項/1 2件,改制2 7項/3 2件。圖4 a為第1 ~7拐和第8 拐預鍛模簡圖,與第1 ~7 拐預鍛模相比,第8 拐預鍛模有兩處不同,即A-A視圖中兩處圓括號內尺寸。圖4b 為第1 ~7 拐預鍛模三維模型。
圖3 某大型鑄改鍛8 缸曲軸鍛件坯料簡圖
圖4 某大型鑄改鍛曲軸鍛件預鍛模
采用單工位曲拐加熱爐對某鑄改鍛曲軸坯料進行鍛前加熱,加熱爐規(guī)格:第1 ~8 拐預鍛加熱爐寬度1000mm、口徑φ350mm;第1 ~8 拐終鍛加熱爐寬度910mm,口徑φ350mm;法蘭2、法蘭3、法蘭1加熱爐寬度700mm,口徑均為φ350mm。坯料始鍛溫度1180 ~1200℃,設定爐溫1230℃,坯料加熱過程爐溫閉環(huán)控制,保溫時間55min。
某鑄改鍛曲軸材料4 2 C r M o A,曲軸鍛件鍛后預備熱處理為正火,正火工藝參數(shù)隨爐升溫至(850±15)℃,均溫2h,保溫7h 后出爐空冷至室溫。
采用45#鋼實施兩拐鍛造成形試驗,其中第一拐和第二拐分別模擬某大型鑄改鍛曲軸的第1 ~7拐和第8 拐。兩拐試驗件按交驗標準拷線,軸向、徑向加工余量基本滿足要求。兩拐試驗件存在的問題:⑴平衡塊安裝面主軸頸側飛邊大、四個尖角處的“貓耳朵”形狀過大,見圖5a。⑵曲柄臂主軸頸側塌邊、連桿頸側飛邊大,見圖5b。分析主要由以下幾個因素所致:⑴坯料重量偏大。第1 ~14 曲柄臂理論計算重量237.6kg,第15 ~16 曲柄臂理論計算重量247.8kg,考慮火耗、飛邊等因素,第1 ~14曲柄臂實際用料250.6kg,第15 ~16 曲柄臂實際用料262.1kg。⑵預鍛量偏大。C 墊片是調整預鍛量大小重要參數(shù)之一,C 墊片的大小與曲拐半徑相關,C墊片大小決定預鍛后預鍛模型腔分模面以上聚料的多少,聚料多則產(chǎn)生大飛邊。⑶預鍛模型腔設計不盡合理。預鍛模型腔開口尺寸偏小,型腔分模面圓角偏小,型腔凸起未打磨光滑,造成預鍛后坯料形成凹坑,見圖6,凹坑過大導致終鍛后在曲柄臂主軸頸側形成塌邊。
圖5 兩拐試驗件存在的問題
圖6 預鍛坯料凹坑
圖7 某大型鑄改鍛8 缸曲軸鍛件樣件
將圖2 中坯料直徑φ337mm 改為φ335mm( 法蘭用料直徑不變),每個曲柄臂減料約3 k g。將T R曲軸專用鐓鍛裝置中用于控制預鍛量的C 墊片從2 2 0 m m調整為2 2 8 m m以減小預鍛量。將圖4a 中第1 ~7 拐預鍛模分模面開口角度從23°改為23.5°,第8 拐預鍛模相應角度從2 2°改為23.5°,圓角R30mm 改為R50mm。將圖4b 預鍛模型腔中斜面與R360mm、R173mm 圓弧面相交處形成的凸起打磨光滑,R360mm圓弧面的端面增加R10mm圓角。樣件試制結果表明工藝優(yōu)化措施是適宜的,可以開展該鑄改鍛曲軸的批量生產(chǎn)。圖7 為8 缸鑄改鍛曲軸鍛件樣件。
某大型鑄改鍛曲軸由于結構形狀、幾何尺寸以及用戶特殊要求,鍛造工藝難度大,模具項件多,通過研究半成品交貨曲軸的技術特征,提出修改意見并與用戶溝通、協(xié)商,減小了鍛造難度和坯料規(guī)格,8 缸、6 缸曲軸鍛件光坯重量分別為6540kg、5175kg。針對模具項件多,模具設計時充分考慮改制封存模具,改制、新制模具費實際發(fā)生60.5萬元。8缸、6 缸曲軸鍛件已分別累計鍛造生產(chǎn)63 支、22 支,曲軸鍛件工序交驗合格率90.6%,一次性完工交驗合格率100%。